转眼间2003年已经过去了19年,在这19年里沈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照片中的一些场景现在依然还在,它们成为了沈阳的时代记忆,并伴随了无数老沈阳人成长。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组2003年沈阳的老照片,看一看这些照片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沈阳的西塔。这张照片应该是在高架桥上拍摄的,当时的沈阳西塔刚建完没多久,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这座西塔气势磅礴,让人看了有种心生肃穆的感觉。

目前,这座西塔已经成为了沈阳的一座新地标建筑。照片右侧的那个桥,是通北一路的非机动车引桥;照片左侧还有许多低矮的民房,当时,这里的棚户区还没有进行改造,这些低矮的民房是老沈阳人世代生活的写照。如今这里的棚户区早已经进行了改造,照片中这些低矮的民房已经见不到了,居住在这里的老沈阳人都已经搬至了宽敞、干净、气派的新房子里。

2003年的奉天街与大西路的交叉路口。

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沈阳的交通环境很好,路口的路面很平整,马路也很宽阔,路面上并没有堵车的现象。照片中并行驶过的是一辆捷达牌红色出租车和一辆白绿相间的中巴客车,那个年代沈阳市的大多数出租车都是捷达小轿车,当时的中巴小客车还是城际交通的主要力量,这些小客车俗称“招手停”,大多数沈阳人应该都记得它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的沈阳215路公交车。

老沈阳人都知道215路公交车吧?这是沈阳的一条热门线路,即便到今天,这条线路依然非常繁忙。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的215路公交车已经换成了新款的宽体式公交车,这种公交车座位不是很多,胜在车厢宽阔,一次可以拉更多的乘客。

照片中215路公交车的车门已经打开,但是乘客们并没有急着上车,他们好像是在围观什么事情。猜一猜,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到这辆215路公交车,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每年夏天沈阳下暴雨之后的泰山路,有时候积水甚至达到一米多深。那时候的泰山路真让人发愁,尤其是下暴雨之后。

2003年沈阳的一处早市。

照片中的这处早市应该不是市区,已经快散市了,赶早市的人们正在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市场。照片正中间是一位推着倒骑驴三轮车卖水果的小贩,她正坐在一个塑料凳子上等待顾客的光临。照片中的这种倒骑驴三轮车应该能算得上是东北的特色交通工具了吧?这种倒骑驴三轮车非常适合小贩做生意,他们可以边蹬三轮车边吆喝,同时还能照看到三轮车前面车斗上的货物,遇到买货的顾客,他们可以直接坐在倒骑驴三轮车上卖货,非常方便。

对于沈阳的早市,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我居住的楼下就有一个早市,每天凌晨5点左右,我都会被一个带有魔性声音的大喇叭吵醒,内容是一位大姐在吆喝:“一天一杯鲜豆浆,美容又健康,五毛一杯的豆浆,越喝越健康”。到今天,我对豆浆这种饮品还有抵触情绪,可能就是那个年代落下的后遗症。

2003年沈阳某商场里的饮品柜台。

柜台的下面标注着各种饮品的价格,其中的“宏宝莱”应该算得上是沈阳人最熟悉的一款特色饮品了,这个品牌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我小时候就经常喝宏宝莱的汽水,那时候的宏宝莱汽水气泡非常大,喝起来有股又辣、又冲鼻子的感觉,但是大多数人就喜欢这种感觉。

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绿茶、矿泉水这样的饮料价格,竟然20来年都没有任何变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3年大部分沈阳人的工资也就是1500元左右,而现在大多数沈阳人的工资都已经达到了四五千元,饮料的价格却一直没有上涨,是这些饮料厂商太有良心,还是饮料的利润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沈阳太原街的郭家汤圆。

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吃摊,小吃摊里有好几个人在忙活着做汤圆,摊位上面写着“祖传郭家汤圆,五元二斤,每斤三元”,这种售卖方式在沈阳很常见,买一斤卖三元,两斤属于薄利多销,就卖五元,这种经营方式大多数人都会买上二斤。

郭家汤圆应该能算得上是沈阳的老字号了吧?我记着他们的汤圆有五仁馅的、黑芝麻馅的、红豆沙馅的……我当年最喜欢吃的就是黑芝麻馅汤圆。

您吃过郭家汤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