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大清国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这是李鸿章在1896年访美时,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可见当时的李鸿章对于现代经济运行体系已经非常了解,和当时清朝给外界积贫积弱、封闭保守的国际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中国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两广总督。属正一品大员,内阁的头把交椅。

李鸿章的为官之路

李鸿章之所以能位极人臣,既有自身的才华,也有时代赋予的机遇。1823年2月15日(道光三年),李鸿章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一户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文安是县学优廪生,后来李文安中了进士,做了官,不过官职都算太高,做过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等。

李鸿章既生在了书香门第,受到的熏陶使他能够刻苦读书,再加上他聪慧过人,1840年,17岁的李鸿章中了秀才,这一年英国的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当时的李鸿章还是一个取得了些许成就的读书少年,他可能想不到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会有几十年的时间为了维持大清的统治,与列强斗智斗勇,虽然呕心沥血,但是却毁誉参半。

1844年,21岁的李鸿章考中了举人。1847年,24岁的李鸿章中了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殿试列二甲第三十六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与此同时,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彼时的曾国藩为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李鸿章之所以能搭上曾国藩的关系,是因为他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进士,也是好友。当时的李鸿章或许没有想到曾国藩未来会成为自己扶摇直上的“贵人”,人们常常说仕途要跟对人,但谁又能知道未来如何呢。

1850年,李鸿章当上了翰林院的编修,但是这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李鸿章被命回乡办团练,由一介书生变成了带兵打仗的武将。他还真是这块料,1855年2月,因为克复安徽含山县之功,被赏带知府衔,5月,又因为收复庐州之功,升到了记名以道府用。1856年,又因为攻克巢县、和州等地,升到了按察使。

李鸿章真正成为清廷的重要官员,是因为组建了淮军,这支9000人左右的队伍在1862年被派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当时的上海已经被太平军占领。清军有了这样一支训练有素且能“救火”的队伍,李鸿章自然功不可没,经曾国藩推荐,李鸿章升任了江苏巡抚,从此进入了清廷高官的行列,也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当上了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主要工作还是训练淮军,与太平天国作战。经过他两年的不懈努力,淮军从9000人增至6、7万人,配备了洋枪要炮,战斗力大幅提升。

在后期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李鸿章率领的淮军节节胜利,为清廷战胜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江苏的太平军被肃清后,李鸿章被清廷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在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

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对于变法与革新一直持支持态度,在“中体西用”的基础上去吸收洋人现代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当上两江总督后,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为清末洋务运动打响了第一枪。1870年,调任直隶总督,又创立了天津机器局。“练兵以制器为先”是李鸿章的宗旨,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有三个是李鸿章设立的。(另一个为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次鸦片战争,让积贫积弱的中国渐渐觉醒,李鸿章也觉得虽然引进西洋的技术和坚船利炮可以解一时之需,但是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尤其是他建设的三个军工厂,核心技术还是洋人的。于是他积极推进民用工业的发展,以期带动经济富强,从而使中国也有能力去搞“创新”,能够生产出和西洋一样的“坚船利炮”。1872年,李鸿章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开创了清末“官督民办”企业的先河。

紧接着,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民用企业在李鸿章的帮助下创立了起来,包括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许多近代知名的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萌芽,让中国能更多的接触到世界的近代文明。

对于李鸿章设立的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来说,虽然最后在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灭,但是这一近代化海军舰队从设立到覆灭的整个过程,让人们看到了腐朽的清廷和现代文明有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如果清廷不覆灭,中国不会进步。

鼎盛时期的北洋水师拥有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定远舰、镇远舰、致远舰、海天舰、海龙舰的等主力战舰,不得不提的是,定远舰和镇远舰是德国建造的先进战舰,排水量都是7000多吨,定远和镇远在北洋水师1886年第一次访日时力压日本海军所有战舰,可惜后来日本人看到差距,大力发展海军,而清廷为了修院子,导致北洋水师的发展停滞。甲午海战中,虽然日本海军最大的战舰是4000多吨排水量,但是日本海军整体的吨位远超北洋水师,最后在甲午海战时获胜。

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李鸿章也被解除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职务,但是清廷因为要与列强博弈,在朝廷中是很难找到能替代李鸿章的人选的。1896年,李鸿章作为钦差头等大臣前往俄国,为俄皇加冕祝贺。同年,他先后访问了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行程9万多公里。他见识到了欧美的富强,回国之后把所见所闻上奏光绪和慈禧,结果却让他失望,他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官职虽然还是一品大臣,也被封了个总理衙门上行走,但是并无实权。

1900年,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同年,八国联军攻入京师,慈禧西逃。在京师沦陷前,慈禧就一直电令李鸿章回京,并且复任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但李鸿章一直拖延,直到乱局难收,慈禧逃亡,他才回京。其中有想证明自己在清廷重要性的原因,也有他年迈体弱的原因。

李鸿章与十一国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列强本息加起来9.8亿两白银,李鸿章也因此被多方批评,甚至还有人说他丧权辱国。其实在当时的局面下,他能做的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李鸿章也因为谈判压力太大,积劳成疾,于1901年11月7日去世,享年79岁。

家产惊人

有一种说法,李鸿章在死后给儿孙后代留下4000万两的财产,不过梁启超曾经估计过他的家产在千万两左右。那他到底有多少家产呢?

在当时,财产的范围包括土地、房产、现银等,对于李鸿章这样的人来说,还有一些企业的股份。据说,李鸿章拥有6万亩土地,相当于50多个故宫那么大,这些土地估值400万两白银。并且他在上海、合肥、南京、北京、苏州等地都有房产,大的数百亩,小的几十亩,在上海的小洋楼价值4万两白银。

另外李鸿章在他兴办的那些洋务企业中也有一些股份,比如传闻他在轮船招商局拥有股份。

对于他的遗产中现银的数量,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几百万两,美国学者苑书义曾经看过李鸿章去世后的分家合同,大致有几百万两。

由此可见,李鸿章的财产总共不太可能有4000万两,梁启超估计的千万两还是比较准确的。

无论他的家产是4000万两还是1000万两,凭他的俸禄都是赚不到的,中饱私囊,贪污腐化是他得财的手段,但这也令大清国一点一点的走向衰亡,即使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做出再大的努力,也终会被他和他们的贪腐行为所抵消掉,同时也令李鸿章这个人在历史学界成为了很有争议的人物,不管怎么说,大清在他死后的第10年,还是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