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自2010年富士康落户郑州以来,创维、中兴、OPPO、华思5G、锐杰微、威斯荻克、亚利韦等一系列手机和电子信息厂商进驻郑州航空港片区,这里也成为整个河南首个年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聚区。

过去十年(2010-202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至70.47万吨,排名由全国第21位上升至第6位,2022年5月26日,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业务正式开通,郑州成为我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4个枢纽口岸;

产业带动经济发展,2010-2020年郑州市经济总量增幅200.08%,增幅位列全国城市第9位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发布,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自此我国第8个国家中心城市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兴起带动就业,就业加速人口聚集,过去十年(2010-202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新增397.41万人,增幅46.1%,新增人口和增幅均位列全国第5位,2018年郑州市常住人口破千万,同年《关于建立更加有效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然而在城市经济加速发展、城市人口加速聚集的过程中,城市原先的短板也会更加突显,之于河南、之于郑州,这块短板就来自于高等教育。

在校大学生数量高居全国第二

河南不仅是我国产粮大省,还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936.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4%(相较于2010年河南省人口新增534.2万人,增长5.68%),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两省位列全国第三位。

根据郑州市最新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郑州市在校大学生数量为127.4万人,这一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郑州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也达到了68所,位列全国第5位。

照理说郑州如此的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应该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不俗,但是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高等教育可以完全用“多而不强,广而不精”来形容。

先来看大学生数量,2021年郑州在校127.4万大学生中,在校研究生数量仅为5.76万人,排名下跌至全国第17位;郑州68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入围“双一流高校”的数量仅有一所(整个河南两所),是的,你没有看错,仅有一所。

如此的高等教育现状,造成了郑州百万在校大学生毕业考研时选择外地求学,人才流失成为郑州乃至整个河南摆脱的困境。

不仅人才在流失,人口流失在河南更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河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到161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95万人,净流出人口达到了1483万人,成为全国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

如何补齐高等教育这块短板,2022年河南与郑州开始发力。

两院士履新河南

2022年6月5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分别对外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两所大学的校长。前者是我国知名的分子生理学家,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后者则是我国知名化学工程专家,出生于河南林州,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显示,将河南打造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强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培养一批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同时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以上具体目标的序列均排在了制造业强省、服务业强省以及数字建设之前,足以可见河南对于科教方面的提升决心。

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增量新增120.12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364.89万人,再次重回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城,而还未坐稳中部第一的郑州2021年新增人口出现疲态,新增12.52万人。面临河南全省的人口外流以及邻近中部省会的人口高速增长,郑州市于4月出台《青年人才新政》。

郑州市表示从2022年开始将进行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和全方位用才的创新行动,力争在2022年吸进20万名青年人才留郑创业就业,同时通过未来5年时间,新增青年人才100万人

众所周知,培育一所好的大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纵览郑州全新发布的“人才新政”中多项举措,再对比其他城市早已发布和执行的“引才”战略并无太多新意和太大力度。河南两所大学在院士履新后能否快速提升,郑州人才新政能否让郑州重回中部人口第一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