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谁会否认设计对品牌的重要性,可是,在目前中国时尚产业中,创意设计特别是原创设计对于一个品牌业绩增长到底作用几何?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给出具体的答案?

“时尚产业的本质是创意产业”,而时尚产业的基础却是制造业,现在全球重要的4大时尚之都(巴黎、伦敦、米兰、东京)过去都是纺织服装重镇,而今,作为时尚产业的基础的制造业除了意大利保留了高端制造部分,其他三个都转移到了经济相对落后区域或者国家。除了客观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利润增长的诉求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工业技术革命带来服务业的崛起,制造业外移成为必然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国家金融、高科技、文化创意、教育等服务业对推介发展作用就越重要。

所以,欧美国家的时尚产业迅速升级迭代,紧紧把握住了时尚产业链的上游资源:资本、品牌、创意、设计、时尚教育、流行话语权;在趋势的引领下借助资本的力量从70年代开始展开了全面的并购、重组、整合,形成了今天最具话语权和影响力三大奢侈品集团,市值规模达到了3-4万亿人民币,掌握了全球最有价值和影响力顶级品牌的70%以上的数量,不仅仅如此,其他欧美国家时尚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资本化也在不断进行中。

迅速崛起的快时尚在近30年高速发展中,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化技术,彻底改变了大众时尚制造和消费结构,ZARA、H&M、优衣库、GAP等,其实我们从中可以看见,高端的奢侈品和低端的平价快时尚市场是近30年以来规模和速度增长最快的2个部分,加上最近10年运动消费的崛起,我们客观的会发现,集团化、资本化、规模化、数字化导致的是:时尚产业创意能力越来越弱,同质化越来越快,可以肯定的是,同质化在不同奢侈品品牌之间、还是不同档次的快时尚,或者运动品牌那里泛滥成灾。

这是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所致的灾难,现在时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流量和供应链能力的竞争,大数据和算法让所有经营者可以轻易、低成本获得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且快速满足需求,直播带货影响销量的不在是品牌、品质、创意设计、而是网红还有性价比。传统的店铺橱窗、陈列、销售技巧被内容种草替代,传统的做好产品就会成为好公司已经被好公司才能做好产品认知替代,我们的时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应该感谢这次疫情,让我们疯狂的增长带来的喧嚣能够安静下来。疫情不断冲击带来的经济降速实际上也深层次反映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就中国的时尚产业而言,我们应该在反省中寻找出路,那么,我们就谈谈设计对品牌和产业驱动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近30年成长起来的大的时尚品牌和企业,对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开发不能说不重视,只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路径决定了设计在品牌中的作用。这个世上时尚品牌有2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引领消费的品牌,一种是追随消费的品牌。LV、DIOR等头部品牌因为强大的影响力,他们掌握了消费趋势(也就是流行趋势),可以通过大胆的原创魅力领导消费趋势,在这里原创设计和创意总监就是驱动业绩增长的关键。

我们实际上不缺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我们时尚产业存在形式很难孵化和造就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没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企业、设计师,我们的产业很难从服装制造大国变成品牌强国。中国低端服装服装制造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是必然,时尚产业的上游是资本、创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轻资产的服务业,不改变产业性质就无法实现品牌强国的梦想,中国时尚产业做强做大必须回归产业本质-创意驱动导向。

中国恐怕世界上是互联网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网红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的伤害也是非常明显的,线下传统渠道的衰落是必然的,可是互联网的野蛮成长和迅速形成的垄断模式,让制造业成为被割韭菜的被动产业,一切都以“推销”为导向,掌控流量的平台让品牌成为任意宰杀的羔羊。我们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近20年在本土电商平台上我们诞生过国际品牌吗?我们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真的随着互联网功成名就过吗?反而,我们成就了所有知名平台在美国上市成了500强,我们最近崛起影响全球的时尚品牌shein是做跨境电商成就今天影响力的,反观国内任何电商平台除了撸羊毛还有什么可以给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企业和品牌越来越不重视设计的原因,既然增加收益和原创设计无关,谁还会做设计感的个性化品牌。即使如此,我还是看好中国时尚产业的未来,我们必须升级迭代踏上新的征程,这里包括成为世界时尚趋势发布中心之一,最好的时尚教育大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师,最大的时尚产业基金,最好的数字制造等等。因为,中国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时尚消费国,如果我们在全球时尚产业链始终处于下游,越南等东南亚接替我们会成为必然,低端制造的流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端产业我们也无法立足,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下面我们谈谈中国时尚设计如何升级迭代,成为未来驱动中国时尚产业重要的力量,一点个人建议:

设计不能只重 “养眼〞,不顾“养心”。

能够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的“养眼”产品的设计师现在真的很多,但是,能够“用心”运用设计改变“历史”的设计师是当下最缺乏的。

2、重视生态社会设计,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3、设计不能根植于享乐、虛荣之上,时尚不等于设计

4、推广基于民族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设计的理念、创意行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