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中的资本、技术已经开始停摆,全球经济开始遭遇危机。其中在资本层面,经济周期波动,如今已经来到了向下的区间,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全球投资资本回流美国,在全球范围开展的投资活动也随之收缩。而在技术层面,十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缓冲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如今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只从应用科技层面来看,技术的停滞发生在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成为了挤牙膏式的更新,其中在芯片性能的换代中,摩尔定律已经开始失灵。曾经在摩尔定律,也就是“价格不变,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的佐证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但近两年来看,芯片性能的提升速度已经开始放缓,摩尔定律濒临极限,芯片的性能提升越来越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用科技的更迭可以感知,让几年前的我们认为世界正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而鲜有人注意到的是,我们的基础科学技术,已经将近一个世纪没有突破。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代表的基础物理学,推动了基础科学的进步,让应用科学的发展持续繁荣。然而如今所面临的诸多瓶颈,其背后的根源皆在于,在现有的基础科学体系中,人们的探索已经逐渐接近极限。没有基础科学的持续突破,应用科学的路会越来越窄,陷入科技发展的瓶颈。

如果说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如今应用科技领域的可挖掘空间减少,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已经失去,这让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由合作走向冲突。科技发展的停滞,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增量逐渐消失,存量变得越来越宝贵。因此,国家之间的存量之争在未来会越来越激烈。拥有科技优势的国家会彼此争夺旧动能领域的存量,更会争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动能领域的存量。

中美冲突就是表征,而特朗普在位期间,不仅在针对中国,同时也在针对盟友。

事实上,在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也搭上了发展的顺风车。80年代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有20%。但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转移,中国的工业体系也快速发展成熟,中国逐渐成为服装加工、家电、机电设备、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成为了全球的“世界工厂”。

2010年,经历过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在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投入上已经无法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进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时代,其中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走上了投资拉动的道路。

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认为:美国和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可能陷入“长期停滞”的局面,停滞有可能成为新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中国,也难免受到冲击,但并非全然是坏事。

中美冲突的爆发,暴露了中国与欧美在高端产业上的差别,其中芯片产业成为了四处受限的产业,先进的光刻机禁止对华出售,而华为也受到美国制裁,而无法继续对麒麟芯片更新换代。这意味着,在科技层面,中国与欧美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全球技术已经进入停滞时期,这也变相给予了中国追赶的空间。

早年间,我国遭遇“缺芯少屏”的局面,遂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打造了如今的京东方。由液晶面板受日韩垄断,再到如今京东方、华星光电以高产低价的方式在液晶领域逼退韩厂,韩厂被迫将退出液晶业务提上日程。

OLED面板也是类似的,早几年中小尺寸OLED面板几乎由三星独占,OLED面板价格昂贵,中国两大手机企业OPPO、vivo为了确保OLED面板的供应甚至不得不预付款以确保三星供应OLED面板,OLED面板业务也一度成为三星第二大利润来源。这两年随着京东方的OLED面板产能不断扩大,OLED面板成本急跌,如今千元机都已用上OLED面板。

对于当下广受全球关注的芯片,中国制造业在积极推动,目前中国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采取两步走的策略,力求早日彻底解决芯片自研的问题。当下全球的芯片主要还是硅基芯片,硅基芯片占当期芯片的九成左右,而硅基芯片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手里,特别是美国占有很大的技术优势,这是导致当下芯片价格高企的原因,然而中国正一步步解决硅基芯片的生产技术难题。

如今中国的芯片产业链已解决了绝大多数技术难题,离子注入机、光刻机、蚀刻机、清洗机等都已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其中刻蚀机更已达到5nm水平并被用于台积电的生产线,只剩下光刻机成为中国芯片产业链的最大阻碍,可以预期一旦光刻机得到解决,那么芯片价格将大幅下降,芯片变成白菜价并非不可能。

在现有硅基芯片技术上进行研发之余,中国还在积极开发新材料,中国已在第三代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化合物材料方面与全球居于同一水平,并且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再也不受欧美限制。

全球科技的上限,并非中国科技的上限,甚至于全球科技的停滞,反而给予中国追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