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确实农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不一样。

1986年10月,我国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工人率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推动了全面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固定工也需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了。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也可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在此之前他们是没有退休待遇可以享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在民政部的牵头下,我们率先实践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称之为老农保)。这实际上是一种储蓄型的养老保障,国家给予保证利率,但是要求必须子女参加老人才能够领养老金。老农保由于面临着通货膨胀等问题,慢慢地我们发现约定的每月几元、几十元的养老金根本不够养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暂停了。

1991年企业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设立的退休待遇是跟计划经济时代的退休计算方法一样,跟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的。由于工资要逐渐放开市场化,1995年国家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完善,各地陆续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是统筹账户支付统一按照2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计算,不管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基数高低。现在看起来可能是很不科学的,但是即使是现在仍然有辽宁省等很少一部分地区实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如果老办法退休待遇高,就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我国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办法的改革,还制定了现在的养老金待遇计算模式。人们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了更加注重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国家同时建立了每年的基本养老金全国统一调整办法,从2005年至今我们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18连涨,目前人均养老金待遇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元。

2009年国家全面推动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这是一种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相结合的新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国家将新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了城乡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而成的。目前,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国最低是93元每月,各个地方可以额外加大补贴提升有关待遇标准。像山东省是150元每月,上海市是1200元每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而成。个人缴纳的钱数,会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个人只要是按时缴费,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比如说按1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0元。补贴标准各个地方不同,像宁夏自治区是30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20元。

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规定,个人缴纳的部分形成的本金和利息,如果领取不完可以继承。所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种完全不会亏本的保障。

如果说我们缴费的钱数够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是能领取几百上千元的养老金。

在不考虑社会平均工资变化的情况下,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同缴费产生的养老待遇和职工养老保险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