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袁家岙村,袁氏聚居,故名袁家岙。

袁氏原居河南汝南,宋真宗赵桓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汉朝司徒袁安之后裔袁元,出任新昌县令,举家迁居新昌县城外西山雪塘里,即现在的新昌县大市聚镇西山村。

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即公元1039年,新昌旱灾,袁元的第四代孙袁方,从新昌大市聚迁居到奉化杜岭之下,“山岩云谷溪壑”之地,避世隐居,靠山吃山,取名袁家岙,至今近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村而过的溪流当地人称为龙溪,发源于大雷山北麓,主要由两溪相汇而成,一支来源于许家山一带,另一支来源于马龙坑。

村口的跨溪石拱桥,名叫聚丰桥。

村里的木结构廊桥,名叫卧渡桥,通体由木材建成,宁波市内唯一的叠梁拱桥,桥名取自于“长桥卧波,便人济渡”之意。

桥上立有《卧渡桥记》石碑,撰于清乾隆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1777年,碑文载,启族时即有过溪之桥,几经倾废,公元1759年重建。

碑文撰写人袁德章,乃袁家岙始祖袁方的22世孙,《卧渡桥记》写道:“吾地之卧渡桥,盖取诸长桥卧波,便人济渡,自启族时有之。”

《卧渡桥记》写到,卧渡桥“汇两川,依乔木,陡墓山,环杜岭,水阁拱于南,荫深藏于北,廊岩山以为门,驾坭龙以为柱,右来马陆之神龙,左接登岱之灵佛,犹秦有潼关,蜀有剑阁,此一方之保障,实一族之大关键也。而乃叠木为梁,架分七政而屋焉,以避风雨,息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1年,袁家岙村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山洪袭击,洪水冲毁民房300余间,夺去了200余人的生命。

袁家岙灾后重建家园,卧渡桥按原样复原。

现在看到的卧渡桥,就是1921年灾后重建之桥。

桥长24米,宽6.4米,桥上建屋,为单孔木梁廊桥,也是宁波市内发现的唯一的叠梁拱桥。

叠梁拱桥,指的是桥拱不用桥墩,桥梁不用钉铆,以梁木穿插搭接而成的拱形木结构桥梁。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叠梁拱桥形式。

据传建桥时,设计师先用筷子搭出模型,再依样建造而成。

岁月变迁,国内幸存的叠梁拱桥越来越稀少。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内幸存的6座叠梁拱桥,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宁波市内唯一的叠梁拱桥,就是袁家岙村的卧渡桥,应当作为文物保护留存。

桥上的七进廊屋,保护了桥的梁柱,也为过往村民遮风挡雨。

在农村热闹兴盛的年代,袁家岙共有400余户,人口逾千人,桥上设有小小杂货铺,货物琳琅,曾是村中一个重要的集市,也是大人聊天,小孩子玩耍的地方。

但是现在村中仅有少量老人留守,袁家岙村和所有乡村一样,面临萧条没落之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家岙村地处大雷山北麓,下游的云溪村、棠岙村,每个村庄都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也是乡村旅游的美丽风景线。

沿龙溪而上可至许家山村,往马龙坑方向,走箭竹林古道,经周济潭、新安庙,登顶大雷山顶,是户外出行的经典线路。

交通攻略,自驾导航袁家岙村即可。

公交出行,奉化公交西站219路,可到袁家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