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对经济的影响既成事实,特别是对商贸企业的冲击尤为突出。

1

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现金流困难

一是收入减少;二是库存积压、过期带来的损失和资金占用;三是人工和房租等固定成本支出;四是部分经销商破产,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五是防疫方面物资及人工成本增加。

2

消费预期下降

居民消费心理担忧谨慎,目标消费居多随机消费减少。加之收入减少消费更加谨慎。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城市功能逐步恢复,但消费心理由紧张、回避转为放松和参与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消费预期和行为的恢复需要时间。

商贸企业如何应对?

1

调整心态

一是要做好与疫情带来不确定性长期共处的准备。疫情持续的时间和政策的对冲力度,都将带来不确定性,企业要建立在疫情长期持续状态下经营的管理机制。

二是要认识到“三个没变”:长期性发展趋势向好的消费市场没有根本变化;以品质消费为主导的消费分级、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根本变化;行业的竞争态势没有改变。企业应把疫情冲击作为倒逼机制,当机立断强力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2

借助政府帮扶政策

政府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

(2)生活服务业增值税免征;

(3)所得税减免,对企业捐赠可全部在税前列支,对企业今年形成亏损的消化年限,可从5年拉长到8年。

(4)银行贷款的展期和延期,新增急需的银行贷款;

(5)国有资产租金的减免,对其他投资者参照国有资产减免客户租金的,房产租赁税参照减免;

(6)小微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

(7)降低电价、气价;

(8)减免职工社会保险金;

(9)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

这套组合拳,将有效地降低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支出和融资困难,减少损失,增进战胜困难的实力和信心,为商贸企业自救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良好的预期。企业应积极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3

降成本

对中小企业而言,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保住现金流。但降成本要注意保护相关方利益,如尽最大可能做到不裁员、不减薪;帮助客户减免租金,共担风险、共克时艰。

对于具有良好的现金流的企业而言,也依然建议重构自己的成本能力,不同的是,在做“减法”的同时,关注“加法”,也就是如何去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并创造顾客价值。

4

构建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将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考虑因素,企业要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严防死守,一切人、物资进出全面管理(体温、消毒)防患于未然;内部通风、病毒消杀的软硬件需求预计也可以提上日程。

5

把握“新零售”转型机会

疫情期间,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买卖“无接触”、营销“个性化”,电子商务交出亮眼成绩单,为商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企业应积极利用线上服务提高营业额;强化半径服务;发力社区型商业。

一是全力做好复业后的疫情防范工作。确保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这是市场消费恢复的最重要基础。

二是处理好复业后企业生存和员工生活的矛盾,尽最大可能做到不裁员、不减薪。

三是大型百货和购物中心,都要和品牌商户协商,为商户减免租金,尽力尽心帮助商户解决好用工、促销、资金、调整等困难,与商户共担风险、共克时艰。

四是零售业加大营销力度,及时处置好过季商品、过令商品。

五是餐饮业普遍是中小企业,是商业行业中受疫情冲击损失较大的行业,面临租金、员工工资、食材储存过期、市场恢复慢等各项压力,更需要振奋精神、大力增加外卖和线上销售,加快公筷和分餐制推广等新型服务方式,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勇于创新,战胜困难。

六是关注企业现金流、银行贷款到期、企业间债务到期的压力,积极争取银行支持缓解还贷还债的压力。尤其是现金流只有两个月的大型商业企业,也需要反思过往的投资经营决策和风险防范的制度安排。

七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实体商业线上销售难题一直没有解决,在企业自救应急中采取了微信、APP等方式扩大销售,但是要形成有效的线上销售模式,面临着投入、人才、技术等困难,需要加快突破。

作者:宋昌坤,北大纵横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