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一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自诞生之日起,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担当着新时代发展的使命,五年来,无时无刻不带给人们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延伸和载体,它以白洋淀为依托,以安新、容城、雄县为出发点,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国家新区、探索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无历史传承,无雄安未来。那么,雄安为什么被誉为“未来之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遗存呢?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共同举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众考古系列活动中,一座座千年遗址出现在众人面前,让人惊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雄安新区乃古代雄州、安州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组成雄安新区的重要部分,安新、容城、雄县在其地理历史发展中的光芒也逐渐为人们所发掘。

安新位于河北省中部,是由新安和安州两个地名合并而成。安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安新境内就已有人类生息繁衍。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一白洋淀,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容城历史久远,从上坡遗址发掘中发现,这里有磁山龙山、二里头和商代文化层,磁山文化可上溯到8000年前。这里三面环河,境内有近万亩水域,南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热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雄县有 “京南幾辅”之称,控扼津门,关锁中原,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着怎样的历史传奇呢?这就有赖于通过考古学者的研究去发现了。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南阳中学的15名师生走近考古,走近艰苦奋斗的雄安考古人,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

换上“燕归雄安”的文化衫后,孩子们欢喜雀跃。这次活动中,他们将跟随南阳考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起,体验考古工人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他们知道这群考古人就在身边的田野上,在那些方方正正的黄土大坑里,日复一日的做着貌似重复的工作。

此次活动以南阳遗址为重点,南阳中学的15名师生在考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文物仓库、观看雄安考古纪录片。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13公里,南阳村南40米的 “城坡”,为周代时期遗存。遗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工作站二楼的文物仓库文物展架上,陶器静默,朴拙的陶器,以不同的姿态,留存着那个年代的历史痕迹。

展台上,文物标本安安静静地陈列着。“依靠扎实的田野工作,从物质遗存的层面达至对古代文明的认知。在文字线索之外,物证的科学发掘与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有着格外厚重和深远的意义。”南阳遗址的一位青年考古工作者说。

在这里考古队工作人员还带领孩子们体验陶器修复。一点点拼接,一点点粘连,随着器型渐渐呈现,孩子们渐渐理解了考古人为何会对一枚陶片发出惊喜地赞叹。他们发现的不只是一枚陶片,更是一点历史的遗存。

正是这一点点的遗存,才能求证一个存在,还原一段文明。

在南阳遗址他们要看一看这群考古人的日常,听考古人讲脚下这片土地的千古吟唱。他们想知道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或壮美、或旖旎的历史传奇。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先后参观了南阳遗址、东牛东庄遗址、午方遗址、白龙遗址等考古遗址群,并体验考古发掘等,见证雄安历史的传奇,体验考古工作人员的艰辛。

在东牛东庄遗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近20名青年党员,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使用洛阳铲和手铲。

在白龙遗址,遗址负责人向孩子们介绍了遗址发掘情况,并给孩子们颁发证书,祝贺他们圆满完成考古第一课。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考古工作人员的不易,也更加了解雄安的璀璨历史文明,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同学们拿着“田野考古小能手”证书,围着让考古人员签字,今天他们是这里最耀眼的明星,而这些为我们寻找历史的考古工作者才是最值得追的星。

六月的原野上,麦穗饱满,金黄一片。若有风,便是麦香袭人,麦浪翻卷。散落在麦田里的一处处遗址,在蓝色的天空和金黄的麦田之间,向我们讲述着千年的时光。穿过一片片麦田,走近一个个遗址,风声呼啸,热土滚烫。考古人额头上、手臂上的汗水,在太阳下闪着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