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落实落地,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延续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获得感。

1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1 展示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全国甲卷第43题,关注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1.2 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甲卷第36题,分析瑞士在本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国甲卷第37题,关注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全国甲卷第44题,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1.3 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事活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了解,培育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2

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

2.1 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与能力的灵活运用,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全国乙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

2.2 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试题的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全国甲卷第37题(4)小题,通过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明确合理的科学观点并开展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在尊重科学规划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激发思维活力。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2.3 优化情境创设,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7~8题,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3

彰显学科素养立意,保障改革平稳过渡

3.1 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

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乙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乙卷第11题,着眼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分析地理事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化对尺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同尺度对同一地区地理现象的综合、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影响。

3.2 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

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观念。全国甲卷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3 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

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聚焦铸魂育人,加强教考衔接,遵循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深化基础考查,突出思维品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2年高考地理试卷延续了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了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获得感。”让我们听听专家的介绍: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人们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全国甲卷第43题,关注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如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36题,分析瑞士在本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国甲卷第37题,关注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全国甲卷第44题,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事活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了解,培育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回归教育本质,推进“双减”落地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与能力的灵活运用,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

全国乙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全国甲卷第37题(4)小题,通过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明确合理的科学观点并开展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在尊重科学规划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激发思维活力。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7~8题,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三)注重思维品质,彰显素养立意

1.注重综合思维

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乙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乙卷第11题,着眼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分析地理事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化对尺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同尺度对同一地区地理现象的综合、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影响。

2.拓展区域认知

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观念。全国甲卷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强化地理实践力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考查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

2022旧高考地理题对山东新高考地理考生警示

一、关注“时间”与“尺度”

如2022全国乙卷的7-8题,给出了1958.7和1996.8两个时间,中间相隔将近40年,且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附近。很明显1996年的水位高于1958年水位,原因是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所至;但是如果就1958年的洪水过程而言则表现为先“侵蚀”为主、或是先侵蚀后堆积。

附:(2022全国乙卷7-8题)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2,完成7~8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二、关注“没有用到”的信息

做题时如果有些题目摸不着头脑,此时需要静下心来,再读一遍材料,用心分析是否存在遗漏信息或是存在“没有用到”的信息。一般来讲,没有用到的信息往往就是你摸不着头脑题目的解题关键。比如2022年全国乙卷9-11题,好多同学很轻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做完9、10题,但第11题往往摸不着头脑,此时只需稍做分析就会发现,前两个题目中用到了150米和500米处的风向与风力,但1000米处的风向与向力还没有用到——这个没有用到的信息,就是解11题的关键。

附:(2022全国乙卷9-11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3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三、关注“地点”与区域尺度

做题时,一定要明确“在哪儿”、“尺度大小”,此思想贯穿全国卷全部,此处不再一一例举。明确“在哪儿”,就要考虑“那里”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区域特征,大尺度的区域往往是考“共性”与“典型特征”,小尺度区域往往考查“非地带性”,非地带性的考查往往从地理学第一定律开始。这是基本思想,也是解题的法宝。注:以上三点系钱大伟老师原创。综合自中国考试、讲地又讲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