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古装剧莫过于《梦华录》了,《梦华录》改编自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主要是前几集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原创,讲述的赵盼儿三姐妹在东京开封奋斗的故事。当然这其中也夹杂了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由于演员们的演技加上唯美的风景,以及吸引人的剧情,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最关注的还是宋朝的点茶,其实点茶在剧情中不断出现,而且经常有特写镜头,毕竟赵盼儿是开茶馆的,而在《梦华录》的第16集,更是因为茶汤巷里的茶馆老板们眼热赵盼儿三姐妹开的半遮面茶馆的生意而上门踢馆,上演了一出斗茶的好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斗茶这部分内容,整整用了一集的时间来演绎,可以说非常重的戏份,详细的展示了宋朝斗茶的整个过程,很多小伙伴会纳闷,为什么这里的斗茶的流程跟我们现代喝茶不一样呢?难道说斗茶都是如此嘛?

其实并不是,这里的斗茶的内容主要是点茶,而点茶起源于唐朝末年,兴盛于宋,到了明朝时期几乎就见不到了,这种一种饮茶方式,也是中国喝茶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喝茶的方式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煮茶、煎茶、点茶、泡茶;煮茶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煮炒过的茶,而是把新鲜的茶叶来煮,而煎茶则是煮茶的发展,将茶叶做成茶末,混合一些佐料在水开的时候加入,三沸就算是煎好了,而点茶就是《梦华录》里的样子,下文会详细介绍,而到了明朝,茶叶变成了炒制,泡茶就逐渐成为了主流。

宋朝时期点茶非常流行,有完整的一套流程。作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宋徽宗将其完整的记录下来,写成了《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让我们能有幸窥见宋朝点茶的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现代泡茶有专门的茶具一样,宋朝点茶也有配套的茶具,主要有茶炉、茶瓶、茶筅、茶盒、茶盏、盏托、茶巾、茶勺、水盂等。每个茶具在不同的步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点茶在宋朝是一件雅事,目前看来,完整的点茶流程包括十五道工序。

第一道是焚香,焚香在宋朝也是雅事之一,焚香可以让人心静,让后续的步骤有条不紊。第二道是文烹龙团,龙团是宋朝的一种茶饼,类似现在的普洱茶,但制作工艺完全不一样,第二道工序主要是为了用文火把茶饼烤干。

第三道是捣碎茶饼,龙团烤好以后,就用茶臼锤碎饼茶。第四道是将碎茶饼磨成粉,类似磨面的石磨,只不过比较小。第五道程序就是将茶粉用茶帚扫及抹茶,收集起来,第六道程序是过筛,筛掉大颗粒,只留下细小的粉末。第七道程序是将茶末装入茶盒,接下来就是第八道程序煮水,水开以后进入第九道程序,用沸水冲淋茶筅,茶筅是点茶的专用工具,也是灵魂,就是电视剧中赵盼儿经常用的工具,第十道程序就是用沸水烫淋茶盏,这里所用的茶盏也是专门的品类,叫做建盏,后续我们会详细介绍。

前面十道程序都是准备工作,从第十一道程序开始,才进入点茶的步骤,第十一道就是将茶末装入茶盏,第十二道程序就是用茶瓶冲点抹茶,即用专用的茶壶加入沸水,第十三道程序将抹茶调成膏状,第十四道程序环盏周注水,即在注入沸水,第十五道程序就是用竹筅击拂茶盏,要求手轻筅重,指绕腕转。竹筅击拂大概要两三百下才能出现洁白的茶沫。至此点茶的流程结束。

对于击拂是否完成,《大观茶论》也有相应的标准: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按照宋徽宗的说法,加水需要七次,而击拂到稀稠合适就可以停止了,可见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点茶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虽然说点茶很优雅,但是点茶做出来是水和茶末的混合,这怎么能喝?宋朝人喝完会不会满嘴都是茶末?能不能接受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目前上海、杭州都有体验的地方。至于说现代人无法接受这种喝茶的方法,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炒茶的泡制的茶水,而宋朝人都是如此喝茶,肯定不会存在不能接受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