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疫情防控形势

  • 近几日, 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核酸采样频次问题

  • 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将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 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 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 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一方面是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在3天左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 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 是否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 不能“一刀切”。

  •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是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核酸检测机构资质问题

  • 第三方检测机构如要开展核酸检测, 应当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相关规定,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检测人员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核酸检测工作。

  • 混采阳性检出率与单采样本是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准确可靠。 但如果在实验室中再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 如3管或5管混,相当于实行30混1或50混1, 这种混样检测方式加大了样本稀释, 尚未进行实验室和临床验证其与单采样本之间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存在阳性漏检的风险。

  •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做出部署。 对核酸检测机构设立“红绿灯”制度,在依法准入时对符合条件的举办主体实行“绿灯”优先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

核酸采样拭子相关问题

  • 采样拭子看起来像棉签,但其实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是尼龙纤维,有点类似牙刷。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产品合格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

  • 至于采样时恶心的感觉,主要是因为采样时的舒适度不同人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人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异物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

  • 采样拭子在口腔内探测时,可能刺激被采者产生较强烈的“呕”或“咳”的反应。 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来源|新闻联播、江西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

合作|微信 super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