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 9 月 14 日, 91 岁的开国上将张宗逊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

中央给张将军的评价极高:“张宗逊同志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 临危不惧, 身先士卒, 英勇善战;在和平时期, 他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 注重调查研究, 为我军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逊将军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经历过三湾改编,也参与了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典型的井冈山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

他一生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戎马生涯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曾长期担负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艰巨任务,在军中有着“禁卫上将”的美誉。

贴身保卫毛泽东

张宗逊1908年出生于陕西渭南县赤水镇一个富农,读书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于1924 年加入了共青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分配到第 4 集团军第 8 军 3 师 9 团,任营政治指导员。

1927 年 9 月 9 日, 张宗逊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1 师 1 团 参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部队损失严重,但张宗逊率领的那个连仍然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张宗逊的指挥作战和管理部队的能力,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在接下来的三湾整编中,张宗逊被调到特务连,担负护卫毛泽东安全的重任。

张宗逊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就曾多次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的讲演,从心底非常敬佩毛泽东,如今把他调去贴身保卫毛泽东,张宗逊心里乐开了花。

保卫毛泽东的安全,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当时各路反动武装都在悬赏毛泽东的脑袋,起义队伍内部也有不少动摇分子,稍有疏忽,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张宗逊与毛泽东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吃饭睡觉,他都不让毛泽东离开自己的视线,每天晚上总是在毛泽东睡的铺板面前打个地铺,稍有风吹草动,便可以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毛泽东的安全。

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转移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脚背被草鞋磨烂了, 每走一步都钻心似的疼。

看到毛泽东走路如此艰难,张宗逊多次提出用担架抬着主席走,可毛泽东总是摇头拒绝。张宗逊迫不得已,只好对主席说:“你走得这么慢,会影响部队行军速度的!”毛泽东这才退了一步:“你给我弄根棍子,我拄着走总可以了吧? ”

多年之后,每次回忆这件往事, 张宗逊都会感慨万千:“毛委员是读书人,竟能经得住如此长途行军的艰苦, 太令人佩服了!”

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后, 张宗逊仍然一直紧随在毛泽东身旁, 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职务也不断提升。

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 担任红36 师师长的张宗逊率部配合彭德怀的红 3 军团,全歼了来犯之敌,并活捉了敌人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这一仗也让彭德怀记住了张宗逊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彭总的初次合作

长征开始后,担任前锋任务的红3军团红四师师长洪超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该由谁来接任4师师长的职务呢?彭德怀想起了张宗逊。在与政委杨尚昆商量后,两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建议调张宗逊接任红四师师长。就这样,张宗逊第 4 师师长,成了彭德怀的部下。

红军在强渡湘江时,遭到了敌人的疯狂围攻。红4师在张宗逊的领导下,激战三昼夜,打退了敌人多次冲击,以伤亡 600 余人的代价,成功地掩护中央和军委安全地渡过了湘江。

战后彭德怀感慨地对张宗逊说:“你们打得很好,若不是你们顶住了敌人,后果不堪设想!我要向中央给你们请功!”

红军渡过湘江后,张宗逊率红四师继续担任先锋,于1935 年1月渡过乌江,占领了遵义城。蒋介石急令国民党部队向遵义扑来。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主动撤出遵义,寻找有利战机。2 月 24 日,毛泽东命令红三军团夺占娄山关。

娄山关是连接川贵的咽喉, 只有一条公路穿关而过,是通往遵义的必经之路。

张宗逊奉彭德怀之命,率部经一昼夜急行军,抢占了娄山关侧后制高点,敌人只得弃关向遵义溃逃。张宗逊率部追至遵义城下,攻占了遵义东南的老鸦山,隔断了守敌与援敌的联系,将敌人援军歼灭于老鸦山以南,第二次攻占了遵义城。

战斗中,张宗逊被敌人机枪击中,身负重伤,后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彭德怀特地起来看望并叮嘱张宗逊:“感谢阎王爷把你退回来了!你以后要吸取教训,指挥作战不要过于靠前,千万不要再进到敌人机枪射程之内了!”

张宗逊笑着说:“本想替你分担点压力,可现在反而成了累赘。”彭德怀笑着敲了敲张宗逊的脑袋:“你不是累赘,是我们三军团的英雄!”

在长征途中,彭德怀和张宗逊共同经历了多场激烈的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也为后来两人的两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后来彭德怀多次举荐张宗逊担任自己的副手,如1947 年彭德怀出任一野司令员兼政委时, 便举荐张宗逊出任第一副司令员;1950 年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时,又举荐张宗逊接替他出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代司令员;

1952 年彭德怀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 又举荐张宗逊出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

彭德怀和张宗逊虽然一为主帅,一为部将,但两人心中从无职级隔阂,而是都把对方视为值得信任的亲密战友,情同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护送我上井冈山,又护送我去延安”

1936 年冬, 结束长征的张宗逊在陕北保安县见到了分别数月的毛泽东。

毛泽东一看见张宗逊便亲切地对他说:“张宗逊你好幸运呀,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竟然无恙!我真替你高兴呦!你是陕西人,我决定调你到总部机关来,陕北的风土人情你都熟, 来给我们当向导吧!”

1937年1月,28岁的张宗逊调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张宗逊到职不久,便按毛泽东指示,率警卫团保护着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由保安向延安转移。

转移的路上,毛泽东对张宗逊说:“十年前你护送我上井冈山,现在又护送我去延安,这是缘分哟!你还记得当年逼我坐担架的事吗?这十年,你的变化太大了,都成长为军队的高级指挥员了……”

红军进驻延安后,张宗逊跟毛泽东同住在延安凤凰山下的一个院子里,协助毛泽东和军委总部的首长处理军务。

这段难得的机遇,也让张宗逊获得了向毛泽东学习的机会。每天伴随在毛泽东身边,张宗逊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主席重调查研究、善于辩证分析问题的工作方法,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也改编为第120师。

贺龙请毛泽东派一位井冈山来的将领来领导120师的358旅。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由张宗逊担任358旅的旅长。

张宗逊担任358旅旅长之后,率部东渡黄河,转战华北大地,并创建了晋绥解放区。他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在华北大地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消灭了大量日伪军。

1938 年春,358 旅击退日伪军对晋西北地区的进攻,一举收复 7 座县城。之后该旅又在张宗逊的指挥下,在五台县设伏全歼日军 1 个大队 700 余人。

见共产党的武装不断壮大,国民党顽固派心惊肉跳,千方百计地想削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为了防止“皖南事变”在陕北重演,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国民党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挫败敌人妄图攻占陕甘宁边区、消灭中央首脑机关的阴谋,毛泽东电令正在晋绥抗日前线的张宗逊,立即率领358旅西渡黄河,驻扎在延安以南的富县地区,随时准备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此时的358旅在张宗逊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下辖四个团、三个直属营,共一万多人的精锐部队。

毛泽东见到张宗逊后,高兴地对张宗逊说:“你现在比井冈山时期阔气多了,成了万军首领!把你调回来,就是为了对付蒋介石的。”

张宗逊当即对主席表态说:“听说蒋介石想要进犯延安,大伙个个义愤填膺,决心誓死保卫党中央,请主席放心!只要他敢进犯,就把他消灭掉。”

蒋介石挑动内战、破坏抗日的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谴责。看到我党作了充分准备,蒋介石未敢轻举妄动,只得电令胡宗南暂停对延安的军事行动。

但仍然让胡宗南部驻扎在陕甘宁边区附近,对延安虎视眈眈。张宗逊的358旅则针锋相对地部署在胡宗南部的对面,警惕地保卫着中央首脑机关。

1945年7月,胡宗南对我边区淳化县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毛泽东在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挑动内战的阴谋的同时,命张宗逊指挥358旅将敌人赶出去。

张宗逊经过周密部署,以正面牵制、两翼包抄战术,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全歼了入侵之敌,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老搭挡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解放战争中,胡宗南调集了34个旅的兵力杀向延安,企图一举捣毁我中央机关。

在此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决定党中央暂时主动撤离延安。同时决定组建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张宗逊任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担任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的任务。

从这时起,彭德怀和张宗逊这对老搭挡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指挥西北野战军一纵纵横西北各大战场,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延安保卫战中,张宗逊指挥一纵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撤离的任务。之后,一纵又连续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战役,并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战果。

1947年8月,一纵在沙家店全歼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36师,这场胜利,也标志着西北战场由防御转为反攻。

沙家店之战后,毛泽东来到西北野战军,表扬张宗逊指挥果断,这一仗打得好,并告诉张宗逊:“彭德怀提出让你到他身边工作,我同意了,还特意在你的‘副司令’三个字前边加了‘第一’两个字,是想让你增强点责任感……”

据说在兰州战役前,毛主席曾给彭德怀发去一封电报,想把张宗逊从一野调到中央军委工作,询问彭老总的意见。心直口快的彭老总接到电报后,连连摇头,口里嘟啷着“不好,不好”,当即回电表示反对。

彭总反对的理由是:张宗逊与自己配合多年,双方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张宗逊对西北的情况非常熟悉,一野离不开他!

毛主席是一位虚怀若谷的领袖,能听得进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听完彭总的反对理由,毛主席便不再坚持,接受了彭总的意见,让张宗逊留在了一野。

解放战争中,张宗逊协助彭德怀,先后攻克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大城市,歼灭了长期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主力,并促使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让占全国国土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大西北,看到了新中国的朝晖。

“禁卫上将”保持的纪录

新中国刚成立时,大西北仍有不少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和各路土匪,并不平静。

但此时彭德怀又被中央派到朝鲜,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所以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挑选张宗逊代理西北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员,让他主持西北的军事工作。

张宗逊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他很好地完成了围歼国民党军队残余和剿灭土匪的任务,使大西北在短短两年之内,基本上完全平定。

见西北已基本无战事,毛泽东又将张宗逊调到中央,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一职,协助刘帅、叶帅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军校军事训练工作。

1955 年 10 月,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授衔的当天,彭总向他表示了祝贺,并打趣地称这位老战友一生许多时候都在护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是一位“禁卫上将”。

1998年9月,张宗逊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张宗逊将军至今保持着解放军中的一项记录:他的次子张又侠1968年参军,2011年晋升为上将。

张宗逊、张又侠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对“上将父子”,两人又都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四总部的部长(张宗逊担任过总后勤部部长,张又侠担任过总装备部部长),所以这对父子是我军第一对军委四总部的“部长父子”,这一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参考资料:

夏明星:《“禁卫上将”张宗逊》

《党史纵横》杂志:《彭德怀与张宗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