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天至少有5.6亿人在吃杂交水稻,只不过大概率不是正在刷知乎的你。

我们不妨从大数据来看看,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在吃杂交米。

据央视2017年报道,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了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

哪怕近两年来,杂交水稻的种植有所下滑,依然超过50%。

我国水稻产量近年来维持在2亿吨水平左右,因为国家粮库去库存的需要,口粮占比从以前的90%下滑到了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水稻产量2.1亿吨,杂交水稻至少1.1亿吨。

其中口粮米1.7亿吨,工业米0.4亿吨左右。

即便所有的工业米用杂交米,那么至少也有0.7亿吨的杂交米成了口粮,占比超过40%。

也就是说,整个中国每天以杂交米为口粮的,至少高达5.6亿人。

而这5.6亿这个数字,正好等于中国农村人口。

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由于杂交水稻在口感品质上选育不足等特点,城镇居民通常更倾向于常规水稻。所以,一些精品的常规水稻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条件好的城镇居民也消费得起。甚至还有4000万人左右,吃着进口的大米。

而杂交水稻因为价格更低更亲民,受到低收入人群的欢迎。

值得说明的是,杂交水稻没有专门的标识。口感散软,有点像陈米又的确不是陈米的,可能就是杂交水稻。

但不要忘了,在口感之外,它还养活了数亿的中国人。

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吃不起品牌米,但至少对于大部分农村,以及一些生活条件差的城镇人口来说,在选择廉价大米的时候,自然也就大概率选择到了杂交米。

但只要有条件,谁还不愿意追求口感?

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农村的收入每提高1%,粳米消费量增加0.14%,而籼米需求下降0.12%。

当然,是否吃到杂交米,还和地域有关。

大米分成粳米和籼米。

粗暴一点的分法,就是秦岭以北是粳米主产区,秦岭以南是籼米主产区。

  • 实际,粳米除了50%的产量在东北三省外,还有25%左右的产量在江苏。

粳米几乎100%拿来作为口粮。

其中只有不到5%的杂交米,再加上流入了低端市场。

对于绝大部分东北三省的孩子来说,想要吃到本土杂交水稻的可能性相当的低。

当然,这些孩子们还是有一定可能性吃到杂交米的。

由于杂交米低廉,一些学校和工厂食堂,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使用杂交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食堂的大米相当难吃的原因之一。

籼米种植面积占比约70%,杂交化率可高达70%。

去掉拿去食品加工的部分,依然还有40%~50%的杂交米,成为半数南方人的口粮。

偏远村镇、甚至县城、工厂食堂,成了杂交口粮的主要去处。

除此之外,由于南方杂交米市场大,一些杂牌、或者散称的廉价米,都有一定的可能性杂交米。

有的人可能会想,国家粮库的存粮那么多,杂交米会不会专供国家粮库了?

国家粮库有进,那就自然有出。

出来的米,最终要么作为口粮吃了,要么还是成了工业用粮。而且国库出来的粮食占了工业用粮的份额,杂交米的口粮占比反而有可能升高。

虽然也可以作为低端粮出口,但相当于整个中国水稻消费来说,出口的三百万吨,仅仅只是零头。

无论怎么样,种出来的粮食,无论作为口粮还是工业品,最终还是主要都被人吃了。

杂交水稻是真真切切养活了至少数亿中国人。

1978年,中国有着多达7.7亿人的贫困人口,而那一年前后,正好开始了杂交水稻的全面推广。

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

最后,我想说:

中国网民10亿人。

无数吃着杂交米的人,在互联网上并没有他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