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邬健敏师姐的第 101分享

作者 | 邬

开白,请后台留言“转载”

创投圈今天被一个消息震撼了一下。

源码资本,正式官宣布局种子轮投资。这支种子轮投资基金大名也很有内涵,叫“源码一粟”。世人都知道沧海一粟,形容世界之大,个人之渺小。而源码一粟,莫不是要体现,源码的世界也是极其宏大,找到的种子轮创业项目,虽然个体渺小但前景无限光明?

我瞎猜的啊。

据源码的介绍, 内部会有一支独立的投资团队,以“投人”理念和决策机制,发现、支持并陪伴从0到1的科技创业者。

注意到几个关键词了没?

1、投人理念

2、从0-1

3、科技创业者

看起来,源码对硬科技情有独钟,主要寻找的是具有特殊研发能力的科学家型创业者,而且,在论证可投性方面,将以“人”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而非赛道。

换句话说,只要有真材实料,具备创业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做什么方向的产品并不是最重要的,很有点“只要你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意思。

不得不说,源码的这个思路相当有道理。作为投早期的天使,姐姐我在这条路上踩过坑,吃过亏,当然也有运气好大有斩获的高光时刻。成功不需要多说,失败可就需要及时复盘总结了。

痛定思痛,归根到底,有一说一。早期项目,“人”的因素绝对是第一位的,没有其他因素可以与之相较。

如果人给力,团队和谐有很好的协同能力,创业激情又没有被消磨掉,迟早这个团队会冲出一片天;

可反过来,如果人不给力,团队摩擦不断、管理失控的话,就算手里握着全地球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迟早也得完犊子!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真的应了那句话“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源码作为业内顶级的投资机构 , 创立时间虽然不长 ,7、8 年的样子,但已经投出数百家优质企业 , 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超过了 350 亿元 。

有意思的是,源码基金越来越像一家公司,总人数已然超过150人。人力主要分布在投资团队、投后服务,甚至还引入了管理学专家,非常强调对已投项目的后期支持和服务。

这让我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复星集团,也是我的前东家。我前后在复星工作了10年,也算是那段复星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吧。复星集团作为产业型投资控股公司,人力分布极其细化和完善,按行业、赛道,也按阶段分基金模式管理,非常强调投后的整合和服务。

殊途同归。

有钱人的快乐,真的我们想象不到。

源码成立不到10年,其实已经悄悄在种子轮上,出手投了超过140家。更可怕的是,种子轮平均投资额竟然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像早期的云鲸、厨芯、锐锢商城、悦刻、百布等独角兽公司,都有源码的身影。

种子轮,平均投资额2000万以内,这什么概念?这哪里是普通的创业早期的估值?这说明,这个项目的种子轮估值就要破亿了!

从经验上说,早期项目往往在种子轮整体估值,也就2000万上下,甚至还有更低的。这既包含了项目赛道的估值,团队的估值,业务进展的估值等等综合因素。当然,从投资人的角度,总是希望能谈谈价格,溢价低一点,自己的风险也少一点。

其实,这种心态也有点自欺欺人。

只要钱花出去了,项目要没做起来,黄了,风险就是100%,跟估值多少没有关系。不过从买货者的通常心态来说,总要还个价不是。

不是有一句老话,一切都是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源码的投资金额看,它相中的早期项目,都不是等闲之辈能达到这个估值的。要么就是大热的风口项目,估值飞上天那种;要么就是有特殊的背景,市场上抢都抢不到的那类;还有,就是无限光明的前景,把投资人的口袋可以拿捏得死死的……

总之,都不是普通投资人能够搞定的项目。

真是替小马哥叫个冤。人家当年50万人民币卖身,还没人要,惨兮兮的,后来好不容易拿了李泽楷一点钱,渡过难关。

你猜,腾讯当时的估值多少呢?

难道现在动不动种子轮估值飞上天的项目,一个个比腾讯、阿里、拼夕夕之类还要牛掰?作为投资机构的加大马力,很多时候反而会帮助项目抬高估值,甚至到非理性的程度。

这跟二级市场的击鼓传花,也没啥区别。谁接了最后一棒谁倒霉呗。

源码告诉我们的是,现在互联网投资、消费升维降维都不吃香了,只留下硬科技才是硬道理。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科技创业者开始自主研发很多“世界首创”的技术,创业之初就勇闯“无人区”。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很多伟大的创业者,科技创新会带来持久真实的价值,而此刻,他们正处在萌发的阶段,换言之,就是可以燎原的种子。

这话倒也没错。

假如你逮到的确实是首发最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最顶级成果,只要团队给力,想不成功真的挺难的。

但问题是,你怎么判断和评估这个最先进、最顶级?

投资人不可能是所有领域都精通的专家 , 除了自己要终身学习 , 请教高手 , 这里面已然 存在误判的极大概率 。 因为 , 千人千面 , 专家也是见仁见智 , 最终的投资决策 , 靠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委会 , 那几票而已 。

源码提出来,要投资科学家、身怀技术想创业的年轻人、有核心技术的海归,大厂高管、连续创业者等等。这话也没错。

但是,如何评估一个创业者,真的就能成大事?我们总说投资就是投人,其实不如说更带有“赌人”的味道。输了就是满盘皆输,赢了就是高光时刻。但50%概率出现的那一面,一旦真的成为现实,那么也就成了100%概率。

所以我们才说,投资皆风险,诸君要慎重。

说得更直接一点,在结果没有发生以前,所有的评估都是预测,跟算命先生没太大区别。

所以,我一直认为,身为投资人,没啥特别值得骄傲的。项目IPO了,那是人家创业者给力,关你啥事?项目做黄了,你的LP只会来问责你,又不会去问责创始人。锅肯定是你自己背,你要想想清楚,为啥自己当初受到这么大的诱惑,觉得这个项目超级优秀,最终却被证明超级烂?

里面一定有原因,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出来,并且能总结升华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和理论体系?

这个真的很难。

根据媒体采访记录,源码对自己要投资的创始人,确实提出了一些评判标准。比如,创始人要有“犀利”的独立思考能力,能观察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其次,要能提供出一个比市场上现有解法更加“犀利”的新解法。越有差异化,越有优势。还有,创始人要有聚焦发现的需求去执行落地产品,还要有不断适应环境去迭代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还要有强大的创业者精神和信念。

我们都知道——创业维艰,哪来的坦途和一帆风顺?你就算成功IPO了,屁股后头还是会被胃口无底洞的投资人、股民追着赶着,要业绩要增长要股价……

一入创业门,终身生死海。

成也是创始人,败也是创始人。

从道理上 , 以上标准都没啥毛病 。 但问题是 , 评估创始人具备这些能力的 , 并不是一套计分的客观题 , 而是投资人 。 这种用个人主观评估 , 去论证创始人客观能力的逻辑 , 不是赌 , 是什么 ?

顶级的投资大家,其实往往自己就是人间最清醒的智者。自己道术功力不够的话,当然只能随波追流,或者全靠运气。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投资人,还是要自己先修炼起来。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一点没错。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一种模式,明知早期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业绩很难达标,那么所谓的基金管理人,眼睛就牢牢盯着每年的管理费咯。旱涝保收,衣食无忧,只要你基金规模化,一年比一年的管理规模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机构永远有扩充规模的无尽动力,因为那是很现实的收入和利润。

至于,为LP创造回报,天晓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