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咨询一份,因为实在太忙,都快到时限才有时间看。作者很真诚,在群里问询结果,解释原委之后详细看了下这首七绝作品。

《七绝·余生》
皓首独栖书案旁,
诗经典籍伴孤觞。
金屋形隐挨门串,
虚度余生乐未央。

格律的问题

这首作品很简单,平仄格律大致符合七绝形式,但还是有点问题。

首句仄起平收,所以是仄起入韵的七绝格式。作者虽然没有标注用韵,但应该是使用平水韵“七阳”部——如果是新韵的话,第二句“诗经典籍伴孤觞”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平平”,二、四、六位置上全部都是平声,这是严重失替的。

在平水韵下“籍”字是入声字,那就是合格的了。

但是在平水韵下,格式是否就没有问题呢?也不是。

在平水韵下,“屋”字是入声字,所以第三句“金屋形隐挨门串”的平仄为“平仄平仄平平仄”,又失替出律了。

所以从格律上来说,不论新韵还是平水韵,都有一个字出律,都是因为入声字的缘故。

因此要么就把“籍”字改掉,要么就把“屋”字换掉,以求在同一个用韵规则下合格。

这个并不复杂,就留给作者自行斟酌。到底是走新韵还是平水韵,并加强对入声字的筛选,这样可以增加诗人对入声字的认识。

入声字的学习就靠这种出错时的积累,这是正常的,下次再用到这两个字,就不会平仄犯错了。

格式上问题不大,就这两个字的冲突,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表达有没有问题。

表达的问题

皓首独栖书案旁,
诗经典籍伴孤觞。
金屋形隐挨门串,
虚度余生乐未央。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是写读书的乐趣,那么末句就不应该使用“虚度”,这是两种不同情感的表现——感觉自己虚度了,又如何会“乐未央”?“乐未央”,是快乐一直不停止的意思。

读书让我快乐,而且一直快乐,当然就不能算虚度时光了。

前两句没有问题,表达清楚明白,情境营造也算可以。末句就是上面讲到的用字不当,可以修改。当然不改也没事,问题不大,那就说明诗人要表达的东西发生了转变——虽然读书让我快乐,但实际上读书并没有什么用,让我虚度了时光。

很显然作者并没有考虑到那么深远,看标题《余生》就知道。如果他认为读书快乐是虚度,又怎么会用余生来度过?

所以,能改还是要改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贪多用典

这首作品的关键问题在于第三句的表达不清。作者同时使用了两个典故,造成了理解混乱——所以他自己都觉得不顺畅,认为需要加上一个注解,我才能读懂。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句诗如果因为用典多而让读者无法理解的话,显然是不成功的。

这里有两个方法,第一是清减,将两个典故删减掉一个。

绝句小,只需要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不需要堆叠典故。

这里做一个示例,我们删掉杨绛先生的典故,只保留“书中自有黄金屋”。注意看,这个句子正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律都是相合的,完全可以直接拿来用。

看看是个什么效果?

皓首独栖书案旁,
诗经典籍伴孤觞。
书中自有黄金屋,
静度余生乐未央。

末句首字换成“静”字,当然这只是示例,作者可以自行斟酌。

这样不但解决了格式上出律的问题,也让诗意明白如话,读者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诗人要表达的诗意之上。

第二种方法就是合理调配典故,不过对于一个七言句来说,要在一句内兼容古今不同的两个典故,还要表达明白顺畅,难度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需要灵机一动的神来一笔,才有可能实现无缝衔接。

在这里就不做这种思考了,没有灵感,强行去高端化,无疑会让作品撕裂,还不如就这样保持即可。如果想显得没那么俗气,那就舍弃“书中自有黄金屋”,想办法保留杨绛先生的“隐身串门”的典故即可。

精炼清减

其实要更精炼一些的话,这首作品诗的味道会更浓。

咱们每句去掉两个字看看?

独栖书案旁,
典籍伴孤觞。
中有黄金屋,
余生乐未央。

意思有没有变化?还是一样嘛。

这说明什么?说明原来的七绝中有水分。

这是关于这首七绝的问题。作者可以自行思考,精炼。总的来说,还算不错,除了些小问题。

第二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泥)。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人)秋兰以为佩(疲)。
又如: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讹)。”
等等,楚辞中比比皆是。
注:( )里是古音
不知今后在学校学习时读古音算错否?

古音自然念古诗好听,但我们是无法保证每个字都读对古音的,而且如果是教育、应试的话,还是建议按照教科书上的读法来教学——因为标准答案并不在乎是否读得好听。

如果是自己赏析、吟诵,那么读什么音都无所谓了,以个人感受为主。

就好像国家不许“斜”字读“xia”了,那么考试的时候就只能填“xie”,但是我自己读的时候,就是要读“xia”,否则无法押韵,诗歌失去了美感。

这是时代变化和个人选择的冲突,其实不必在意。要知道到了小孩子那一代,也许根本对古诗词,古代发音完全不感兴趣了呢?

时代向前的变化也不会因为你我的遗憾、惋惜而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