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70后,80后,90后哪个没有背过“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魏巍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片段。还有,父爱如山,巍峨的外表下藏着温暖,一如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历史人物的故事《周总理的睡衣》,《毛主席在花山》,《陈庚与小红军》,《一个苹果》都被移出了小学课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孩子,对历史的了解,对党史,史的了解很少,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严重畸形。删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对朝鲜战争一无所知,对于中国战士在朝鲜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一点都不理解,更别说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了。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周总理是谁,雷锋是谁。如果让现在的孩子举一些小鲜肉,小网红,绝对难不倒他们。
当抗美援朝体裁的电影《长津湖》,《金刚川》上映之后,中小学生观看的积极性并不高,学校只有要求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职?《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么优秀的课文,竟删除了将近二十年,学生对历史一无所知,怎么会和几部电影产生共鸣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语文教辅上把日本侵华时,日兵背老太太的照片当成做好人好事的典范。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哪一页不写满了血淋淋的历史,真不知道主编意图何在?咱中国的好儿子雷锋、罗盛教的事迹哪里去了?

语文肩负孩子成长中的诸多使命,孩子的德、孝、仁、礼、义、勤、俭都是语文教学的责任,可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个苹果》,《丰碑》,《倔强的小红军》,《背影》,《周总理的睡衣》,《温暖》等都被移出了教材,我们拿什么去感化,去滋养出一个有灵魂的中国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全网人是有目共睹的,优秀的作品,永远不会在人们心目中消失,不管编者以何种理由搪塞,精典光芒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