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黑鹰科普
编辑 |黑鹰科普
老美这是什么情况?
价值24亿美元的B-2轰炸机,刚起飞就一头栽到地上,说没就没了!
究竟是技术不行还是幕后黑手操控?或许真相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要说世界上最强的战略轰炸机,非老美的B-2轰炸机莫属,作为工程学上的奇迹,B-2轰炸机又被称为“空中幽灵”,老美一共花费440亿美元,研发出21架,现如今,B-2已经首飞32年,性能仍是世界最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研制出,能与B-2轰炸机比肩的隐形轰炸机。

此次失事的B-2轰炸机,原计划从距离我国大约3000公里的关岛起程,沿途在夏威夷岛上空加油,到达加州后再进行第二次空中加油,最后抵达目的地,也就是位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中基地,全程11205多公里,整个飞行时长将持续16小时左右,即将返航的是两架轰炸机,一架是南卡罗兰幽灵号,另一架则是堪萨斯幽灵号,后者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

要知道,一架B-2轰炸机的价格就相当于13架波音747的总和,是世界上最贵的飞机,价格是同质量黄金的三倍,在美国,仅有300名飞行员可以驾驶B-2轰炸机,每个都是顶级飞行员,负责本次飞机驾驶任务的两名飞行员,分别是上尉格里夫和少校林克,作为主驾驶的格里夫总飞行时间已经达到2500小时,面对绝大多数的突发情况,格里夫都能够从容应对。

为了保证此次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两位飞行员在起飞前进行细致的检查,毕竟B-2的造价如此昂贵,原则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要知道,B-2的机身涂满含金类隐身涂料,稍有一点剐蹭,都需要重新刷漆,不得不说,B-2可真是个烧钱小能手。

在南卡罗兰幽灵号顺利起飞60秒后,堪萨斯幽灵号进入准备状态,在“老司机”格里夫的操纵下,发动机全速运行准备升空,就在这时,主警戒灯突然亮了起来,并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警报声,屏幕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数据,格里夫本想控制飞机停止飞行。
然而,还未等他做出反应,警戒灯突然诡异地熄灭,系统再次恢复了正常,两位飞行员虽然心生疑惑,但也没有当回事儿,毕竟他们对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在军机上,只要不是红灯预警,正常来讲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于是格里夫继续进行起飞操作,当飞机抬轮离地面20多米时,意外突然降临,本该稳稳抬升的飞机,机头突然大幅度上扬,几乎变成垂直的角度,无论格里夫怎么操作,飞机的速度还是只减不增,并且离地面越来越近,整架飞机开始抖动,由于离地面的距离非常近,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两人思考,经验丰富的格里夫将油门推到底,希望能给发动机提供一些推力,然而这些只是徒劳,两名飞行员眼见轰炸机左侧机翼即将触碰地面。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指挥官果断选择拉起弹射手柄,驾驶舱顶部的炸药将舱顶炸出一个大洞,两名飞行员直接被弹射座椅弹出飞机,在几十米外打开降落伞着陆。
在两人弹出去的一瞬间,飞机直接撞到跑道上,并燃起熊熊大火,塔台看到眼前这一切瞬间就懵了,由于飞机上还剩余很多燃油,消防员用了两天时间才将这里的火扑灭,这就是历史上B-2轰炸机的首次事故。

这起事故发生后,军方立即下令,剩余的20架B-2全部停飞,直到将坠毁B-2的失事原因调查出来,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B-2坠毁所造成的损失更大,不仅如此,B-2作为轰炸机中的天花板,是老美实力的象征,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查清楚坠毁原因之前,所有的B-2都存在隐患,作为教科书级别的轰炸机,B-2的坠毁很快引起世界人民的围观,当然,有的是看热闹的,有的是想从中学习点什么技术的。

虽然两名飞行员侥幸逃生,但是由于弹射座椅的作用,两人的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正在接受治疗,因而无法配合调查。
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小组只能根据以往飞机失事的经验进行调查,在调查小组查看机场录像之后,仅发现飞机在起飞时突然大幅度仰,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因此,调查小组最初猜测此次事故是因为两名飞行员的操作失误。

当然,猜测归猜测,还是要拿证据说话,随后,调查人员对现场的飞机残骸进行调查,最终得出结论,飞机起飞时,控制系统和配件都处于正常状态,这让调查人员很是头疼,B-2不同于其他飞机,它没有垂直尾翼,飞机所有动作都是由计算机提供的,而飞行员的任务就是给输入计算机指令,由计算机根据指令调整角度,最后飞机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

理论上,飞机失事和计算机以及飞行员都相关,至于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就这样,调查人员再次查看飞机的飞行视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通过对比堪萨斯幽灵号与第一架飞机的起飞视频,人们发现两者的起飞距离相差500米,这就意味着失事飞机在起飞时的速度不正常,所以才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了证实以上猜想,调查小组从黑匣子入手。

最终发现,失事的B-2从进入跑道到起飞时,数据都是正常的,然而,在飞机起飞后,计算机判断失误,认为飞机的机头向下了,因此控制飞机不断抬高机头,直接导致飞机的速度一再降低,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看到这儿,屏幕前的你可能有个疑问,既然飞机速度不够,为什么飞行员没有进行手动提速呢?

如果驾驶普通飞机,飞行员可以通过对飞机尾翼的判断机身情况,而B-2不同于其他飞机,它是没有尾翼的,飞行员无法通过直觉判断,B-2的操作系统相当复杂,需要精准控制八片小翼的对应部分,飞行员想在数秒内完成操作是不现实的,因此,设计师将相关程序输入计算机中,这也就是飞行员输入指令进行操控的原因。

由于软件系统的应用,B-2轰炸机是工程学的一大奇迹,同时也是飞行员的噩梦,当系统判断失误时,就会出现坠机事故,这也就导致老美的24亿美金瞬间变成一堆破铜烂铁。
在找到飞机坠毁的原因时,调查小组并没有直接停止调查,而是继续寻找问题的根源,没成想,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飞机坠毁三周后,调查小组从飞行员口中得知关键信息,也就是仪表盘上的大气数据。

要知道,大气数据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气数据准确时,计算机系统才能实时监测,飞机的飞行高速、角度以及速度等关键数据,至此,计算机系统判断失误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气数据错误呢,究竟是意外还是有人蓄意为之?让飞行时数累计5100小时的B-2突然坠毁。

B-2隐身轰炸机的头部有24个传感器,可以对大气压进行实时监测,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彼此的数据,以确保大气数据的准确性。
然而,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维修人员要做的并不是找到数据出错的根源,而是直接对异常数据进行修改,使用这种办法保证每个传感器的数据大差不差,不得不说,这种方式可真是简单粗暴,谁也想不到造价如此昂贵的b-2,竟然采取这种校准方式,真让人大跌眼镜!

显然,此次事故的原因就是出在了对大气数据的校准上,但是为什么最初警报显示大气数据存在异常,在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警报又突然消失了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调查小组对失事飞机的任务日志进行查看,发现这架飞机在返航时,时间向后推迟了20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价值24亿美元的B-2直接被淋成“落汤鸡”,任何人都不知道这场暴风雨会对B-2产生什么影响,调查人员将这一突发事件作为突破口,发现水汽对传感器存在显著影响,但是起飞前警报已经解除,这意味着系统已经完成对传感器的修正,既然如此,为什么在飞机起飞后,飞行数据再次出现失误呢?

调查人员又将注意力转移到皮托管上,为了避免传感器在高空结冰,每个传感器都配备有一个皮托管,对传感器进行加热,这时,飞机失事的原因逐渐明朗,最初传感器的确已经校正完毕,如果传感器一直存在水汽,那么飞行数据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然而随着飞机起飞,皮托管开始工作,将传感器上的水蒸气蒸发,致使传感器标定的数据再次出现错误。
在这样的情况下,B-2的计算机系统才会发生计算失误,进而造成飞机坠毁,当然,两名飞行员最终也洗脱嫌疑,他们并非没有尝试补救,实在是迫不得已才选择逃生。

这起事故也引起全世界对计算机系统的思考,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出错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它毕竟是机器,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一旦出错,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也要从中进行反思。
如果未来出现自动驾驶的汽车,你敢乘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