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你可能不了解他,但你一定明白,对于中国革命来说,红军根据地的建设绝对是一个重要节点,而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工农红军的指挥员,谢子长深得农民的信任,同时他也不辱使命,组织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虽然两次起义都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却极大地打压了军阀的嚣张气焰。

之后,谢子长与战友刘志丹一起创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谢子长作为指挥员在前线指挥作战,在战争中胸部中弹受伤。在这次战争后不到一年,谢子长就因为伤病恶化在安定县离世了。

谢子长去世的时候才38岁,在他死后,毛主席曾为他3次题词近三百字。

但实际上,毛主席从没有见过谢子长,仅仅是听说他的事迹就很受感动。据谢子长的战友说,他临终前还在遗憾自己没能为百姓争取更多的权利,没有为革命做更多的贡献。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以此来纪念为革命奉献生命的谢子长。斯人已逝,但精神是代代相传的,谢子长的子孙后代也都个个有出息。他的儿子官至正部级,孙女也曾担任过汉中市市长。

1897年,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的安定县,由于家庭比较富裕,所以谢子长从小就能进学堂读书。。

1918年谢子长考入陕西省立一中,在谢子长在县城读书的这段时间恰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也深深地影响了谢子长,他开始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还树立了教育救国的人生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四运动

有了这一理想之后,谢子长决定休学回家搞教育。然而现实往往让人措手不及,由于当时的百姓生活极其苦难,根本就没有上学的资本,官府也极其腐败,持续阻挠谢子长的办学行动。

办学遇到的事情让谢子长明白,自己的思想过于理想化,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最后更是弃笔从戎,选择报考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在兵团学习的这段时间也让谢子长更加明确,只有掌握了枪杆子才能够在社会上拥有话语权。

1924年,学成之后的谢子长回到了家乡,并且在兄长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支兵团。

谢子长作为兵团的带头人,带领着队伍专做为民利民的事情,剿灭附近的土匪,废除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当地的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在谢子长的带领下,整个陕北土地都开始鲜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北领导革命的这段时间,谢子长还结识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并且在他们的引领之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陕甘宁根据地最早的一批党员干部。

成为共产党员的谢子长积极带领队伍发展革命,将安定民团改编为石谦旅四团三营十二连,谢子长就担任这一队伍的连长。而且谢子长还秘密地在队伍内发展党员,许多有着出色才能,向党爱党的人都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共产党。

其实,谢子长的革命道路之所以走得如此顺利,也是因为他对待穷苦农民相当真诚,所以农民对他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谢子长创办兵团时,听到有人说城区有个老汉在赶集的路上被士兵拦住,要将他的毛驴拉去支差,虽然老汉极力地表示拒绝,但是也没能成功,反而落了一顿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一消息的谢子长当即找到了这个被打的老汉,仔细地听他诉说完自己的委屈事后,立刻叫人抓来了毒打老汉的两个士兵。谢子长当着老汉的面严厉地训斥了两个士兵,不仅如此还让两个人给老汉道了歉,这事才算完。

这件事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老汉也是丝毫不隐藏自己对谢子长的感激之情,甚至当众给谢子长磕头道谢,还称呼谢子长为青天大老爷

这下不光是安定县,整个陕北地区都听说了谢子长青天大老爷的事迹,甚至还有人给谢子长起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绰号。

1927年,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后,谢子长也积极响应号召,在陕北地区领导了清涧起义。

10月14日,清涧起义就开始了,短短几日,这支起义的武装队伍就发展到了上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涧起义

不过由于起义的队伍组织的不是很专业,队伍内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这支上千人的队伍实际上是由几个队伍合流的,所以意见往往不统一。不仅如此,敌军对这一起义队伍也是围追堵截,内外矛盾使得部队组织起来相当困难。

虽然说起义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谢子长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着起义军夺取百姓财物的情况,谢子长也是本着为人民谋利益为先的原则,严厉的去批评犯错误士兵。

谢子长对队伍里的士兵说,我们之所以搞革命,就是为了帮助百姓谋求更多的利益,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去欺压百姓,又怎么能对得起党的教诲呢。

面对那些多次教育依旧不知悔改的士兵,谢子长也丝毫不心软,直接处决了他们。

在谢子长严格的纪律要求下,整个队伍也逐渐向着制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白色恐怖笼罩在陕北地区,此时的谢子长也接到了组织的命令,准备回乡继续开展革命运动。

回乡之后,谢子长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多么严峻的革命现状。红军游击队被反动派围剿,许多士兵因此丧失了性命,一面是溃不成军的红军队伍,一面是步步紧逼的反对围剿,然而这些都没能打垮谢子长。

为了重振旗鼓,谢子长先是召集了红军队伍的领袖同志。面对着士兵们的垂头丧气,谢子长鼓励道:“搞革命,胜败就是家常事,尤其是我们的革命还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三起三落的精神。”

谢子长的一番话真的鼓舞了在座的士兵们,然后他又开始分析现状,他觉得现在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蓄力量,毕竟现在红军队伍刚遭遇袭击,可以说是赤手空拳,这种情况下硬来肯定是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谢子长以身作则,带领队伍度过了很长一段艰难的时光。

白天,他们只能躲在窑洞之内,以此来躲避反动派的搜查,只有到了夜里才敢出山行动。而且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必须频繁地转换藏匿点,北方的冬天气很寒冷,但是士兵们也不敢点火取暖,只能靠着老乡给的破袄子应付过去。

作为带头人的谢子长因为气候过于寒冷,手脚全都被冻坏了,甚至最后连基本的走路都困难。但即便是这样,他也丝毫没有抱怨条件艰苦,反而十分乐观地鼓励其他人,一直告诉士兵们,只要熬过了寒冬,等天气一暖,一切就都好了。

藏匿的这段时间,由于白天没法行动,谢子长就抓住机会给士兵们讲革命历史,讲革命道理。

在他的讲解之下,士兵们也逐渐地形成了使命意识。谢子长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革命的指路标,有了这一组织的领导,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图

经过一百多天的忍耐,谢子长带领士兵们终于挨过了围剿,在这之后他更是总结先前的革命经验,组建了一支全新的红军队伍。

1932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原来活跃在陕北地区的反帝同盟军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由谢子长担任总指挥。

在接受了党中央的指挥后,谢子长指挥队伍活跃在陕北一带,发起了多场反攻战争,也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两年以后,1934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对清涧周围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围剿。为了躲避围剿,谢子长带领队伍南下与刘志丹率领的军队会合。

7月25日,两支队伍成功会合后在甘肃华池县召开了党政军联合会议。在此次会议中,组织上一致决定让谢子长担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子长也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经过谢子长仔细地思索后,决定在8月下旬开展反攻战役,攻打清涧县的河口镇。

战役在26日晚打响,但一直到天亮时,红军依旧没有攻下河口镇,这时谢子长亲自到前线指挥战役。在谢子长的指挥下,敌人被迫放弃据点,逃往清涧县城。

不幸的是,此次反攻战争中,谢子长中弹受伤。其实,早在谢子长指挥战役时就已经受伤,但为了不影响战争的进程,直到胜利以后,谢子长才说出自己受伤的事情。

虽然已经身负重伤,但谢子长依旧没有停止北上的步伐,他带领队伍乘胜追击,继续攻打安定县的董家寺,在这个地方摧毁了敌方一个营的兵力,彻底粉碎了反动派的第一次围剿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伤后的谢子长也没有立刻停止工作,而是还在规划着后续的革命路线,亲自指挥着大大小小的战役。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伤病恶化,最后在1935年的2月,谢子长倒在了病床上,临终前,他还在遗憾自己没能亲眼见到革命胜利的时刻。

等到毛主席到达陕北听说了谢子长的事迹后,内心大受感动,嘱托相关的人员一定要安抚好谢子长的家人,这是为革命奉献生命的共产党员,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自为谢子长写了近三百字的祭文。虽然毛主席没有见过谢子长,但为他亲笔撰文,这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对他的认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谢子长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他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人。谢氏家族中参加革命的人就有三十八个,其中有八个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一家也因此被称作是“革命的一家”。

回看谢子长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谢子长的一生都在为人民而奔走,都在为革命而奋斗。

为了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不惜放弃原本优越安稳的生活,整日奔波在战争的第一线,谢子长从不惧怕牺牲,有什么危险的事也都抢着第一个来。作为红军革命根据地的最早创始人,谢子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