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学生上山寻石一死一伤,引出蛇王传说:
晚上千万别上山,蛇王眼睛化成的神石会在夜里闪闪发亮,引来群蛇朝拜。
政府派出多领域专家组成考察组,几经波折后获得三句祖传“残诀”,寻得神石。
两个大学生在山洞里到底遇到了什么?考察组最终是否破解神石发光、群蛇朝拜之谜?
大学生“凶洞”探险,一死一伤
2017年9月中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匡山脚下的莲塘板村,两个回来放暑假的大学生,听闻匡山山洞中有一种神石,夜里会发出幽幽绿光,白天却百寻不见。
当地还流传着一条祖训:夜里千万别上山,更不要靠近神石,否则有去无回。
两个大学生闲来无事,想要寻求刺激,当晚就举着火把上匡山寻宝。
第二天清晨,村民路过匡山一个无名山洞洞口,发现两人躺在洞外,气息微弱,送往医院的路上,其中一人就已经没了,另一个抢救后送进了ICU。
大学生醒来后描述了整件事的经过:
那天晚上,他们进洞后走了很久很久,一直走不到头,后来发现有处岩壁上闪闪发光,刚想上前看看是不是神石,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腥臭味,离神石越近味道越浓烈。
接下来便感觉脑袋越来越昏沉,隐约看到神石附近爬出一条条毒蛇,紧接着突然有大量黑水涌了过来,他一个踉跄就栽入黑水之中,醒来后就在医院里。
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有老人认为,他们一定是遇到了祖辈说的“蛇王石”,触怒了蛇王,被毒水从山洞中冲了出来。
石头是“活的”?
两人上山,一死一伤,还有蛇王传说闹得浦城县沸沸扬扬。
很快政府便派出记者,地质、生物等领域专家组成考察组前往调查。
专家到达后,在村里走访得知,蛇王石是一种会在夜里发绿光,还会聚集毒蛇的石头。
蛇王石很难寻,但这些年来依旧有不少村民在走夜路时看到过。
(五步蛇:猜猜我在哪,眼神不好的都被我咬死了)
有村民表示:“看见了也不会靠近,除了老人传下的话,还有这些石头总有毒蛇。
即使你没看到这些毒蛇也不要靠近,五步蛇等毒蛇就隐藏在旁边,只是看不到而已。”
一些村民还描述了更诡异的现象:
(1)发光没有固定规律,时长时短。
(2)晚上能看到,白天却找不到。
(3)有时绿光在地上,有时在洞里。
难道蛇王石是“活的”?
这不科学呀!
从科学角度看,上述那些现象都不符合常理。
众所周知,飞蛾扑火,夜钓打灯,因为一些鱼和昆虫具有趋光性。
(跑马灯)
蛇的祖先长期生活在黑暗洞穴中,演化过程中,用来感光的视力逐渐退化。
取而代之的是红外线感应能力,还有比人类强1万倍的嗅觉。
在黑暗环境中,我们是瞎子,蛇却能感知周围的一切。
因此,蛇更喜欢待在有利于自己的阴暗角落,而不会专门跑向有光的地方。
还有“绿光”那些类似生物般的行为就更离谱了。
(被动发光的“猫灯”)
陆地上也只有大象、河马等少数大型动物的眼睛能长石头那么大,但它们不能发绿光,更不能主动发动!
一筹莫展之际,谢家村有老者提供了一条能“完美解释”这一切的线索。
蛇王传说
老者告诉专家,会发光的石头叫蛇王石,也叫蛇眼石,因为它们是蛇王的眼睛。
相传蛇王想要召集臣民时,眼睛就变成石头并发出绿光。
群蛇感知到绿光就会像看到“圣旨”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
人遇到蛇眼石要赶紧远离,一旦被惹怒,蛇王就会喷出黑色毒液伤人。
这其实是当地流传很久的传说。
一般人可能觉得这是胡说八道,但仔细品品,你会发现蛇王的行为与大学生、村民所遇到的一切非常吻合。
专家听后也认为这里有这样的传说反而很正常。
闽:蛇的传人
浦城县地处闽北,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军事和商贸重地,很早就有部族在此定居,古代曾被誉为“小苏州”。
(蛇的王国——武夷山)
福建别称为“闽”,“门”里的“虫”意为这里蛇虫多。
最早的先祖“闽越人”,以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传人。
现在南平市依旧存在不少蛇王庙,很多人将蛇王当作神来朝拜。
很多地方祖辈传说中都描述了蛇王拥有召唤群蛇的能力。
古人遇到解释不了的现象,常常会往自己崇拜的神明上套。
但这恰恰说明,浦城县发生的离奇现象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根据这些离奇的客观现象,古人编了一个契合度非常高的“蛇王石故事”流传下来,给本来就不清不楚的现象套上了一层神秘的外套。
科学要做的就是“脱去外套”,弄清楚本质,届时传说、谣言便可不攻自破。
竟然是矿脉
“蛇眼石”的历史清晰后,考察组便开始探洞。
在村民带领下,考察组来到匡山半山腰。
洞口附近植被茂密,清澈的泉水不断从洞内涌出。
如此山清水秀的画面,让队员紧张的心情减弱了几分。
洞口位置较为隐蔽且非常小,每次只够单人进出,考察组一个接着一个,很快便没入了洞穴的黑暗之中。
刚进洞,地质专家就觉得不太对劲——不像是自然洞穴,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接下来偶尔会飞过几只蝙蝠, 吓众人一跳,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走着走着,又有队员觉得不对劲。
有人看表发现,大家竟然走了1个多小时,洞却没见底,还出现了岔道口。
脚下清澈见底的泉水,不知何时变成了黑色,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扑鼻。
考察组不敢再前进,所有人用手电筒四处照射,发现山洞岩壁上竟出现点点星光,大家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
下一幕是不是该“蛇群出现”了?
可等了一会儿,连蛇影子都没看着,大家松了一口气,开始四处探查。
地质专家走到岩壁面前,凿了一小块下来,入手后一沉:“这石头重量不对劲!”
经过仔细辨别后发现,石头中含有大量细小的金属颗粒,主要为银、铅、锌。
这是矿石!这里应该是一条矿脉,这个洞是古人开凿的矿洞!
认清这点后,队员们再看洞穴,顿时觉得索然无味,但就在这时有些队员出现了恶心、头晕,头昏眼花等症状。
其实走到这里,一死一伤的真相也基本上清楚了。
由于返回出洞,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防止出现同样的悲剧,考察组决定立刻撤离。
死亡的真相
实际上,洞里根本没有蛇王或者群蛇,一切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两个人进洞时手里举着火把,岩壁上的矿石中大量金属颗粒可以反射火光,看起来就像石头在发光,两人便误以为是蛇眼石。
黑水的确有毒,一部分是水渗透岩壁带进来的重金属。
另一部分是洞内有成千上万的蝙蝠掉落并不断在水中堆积的粪便,与水反应会产生氨气。
刺鼻的氨气不仅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摄入太多还会影响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幻觉,甚至死亡。
两个大学生可能比考察组走得更深,或者停留更久。
由于曾听到过蛇眼石的传闻,大脑中便产生相应的幻觉,看见群蛇幻觉的两人快速往回跑。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氨气对神经作用太大,他们已经失去了知觉与记忆,最后只是凭着本能跑出了洞穴。
那种感觉就像是喝酒“断片”一样,记得前一秒发生的事情,后一秒的事情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但自己却能在那种“不存储记忆”的状态下找到回家的路。
正常考察工作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寻找蛇王石才刚刚开始,大家决定继续下去,揭开“蛇王石之谜”。
惊人的线索
考察组先在匡山搜寻了数日,但就算在夜间也没有遇冒绿光的石头。
由于线索全断了,专家决定查阅古籍。如果蛇王石的传闻真的存在,就会在历史中留下点痕迹。
这一查便发现了两条惊人的线索:
(1)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大臣费宏,在福建为官时曾到浦城县游玩并留下游记《先址形胜志》,其中一段记录了他看到神奇的景象。
蒲城碧云岩下,有含灵仙子洞天,秉烛以行,有石明如日月,无幽不显。
大致意思是:碧云岩山脚下有一个山洞,拿着蜡烛进去,能看到发光的石头将整个山洞照亮。
第一条线索:碧云岩,如今叫西岩山,山上山洞里有蛇眼石。
(2)浦城县及周边地区,曾出土了青铜器和铁器,具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
考古专家发现这些器具皆出自本地工匠之手,显示出了十分高超的技艺。
《浦城县志》记载了,浦城县曾经是南方最出名的“冷兵器工厂”。
这离不开当地一种能够熔金断铁、化铁成水的神奇的石头。
锻造时加入了这种石头,能让兵器削铁如泥!
(蒲城县出土的剑)
为了能更快找到这种石头,一些工匠总结了大量寻石规律,他们还发现这种神奇的石头夜晚会发光,还会招来毒蛇。
第二条线索:古代工匠有寻石之法。
如果没有寻石方法,即使到了西岩山也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一通,因此专家决定先从铸造名匠的后人入手。
那么问题来了,哪里能找到这些后人,寻石的方法又是否失传了呢?
父子相授,决不外传
浦城县西北部有个地方叫枫岭关,曾是中原入闽的第一关。
在公路出现之前,枫岭关千百年来一直是闽浙赣三省唯一的通道。
浙、闽自古重商贸,枫岭关曾经商贾云集。
咽喉要道、军事要塞、商业集散地交织在一起,让很多锻造家族定居于此。
考察组到达枫岭关后通过走访调查,很快便找到了一个家族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名匠后人。
专家说明来意后, 村民老徐告诉专家:
“蛇眼石又少又难找,古代铸造家族都是经过多代人的摸索,才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寻石方法。
由于蛇眼石关系到兵器铸造品质,铸造家族的兴衰,这些方法通常都是父子相授,绝不外传。”
老徐家族也总结出了八句寻石口诀,但冷兵器早已没落,时间又太过久远,到了他这一代只剩下三句残诀:
条条石,寸寸断,蛇眼石来打转转。
口诀的意思是,在岩壁寻找凸出、呈条带状、断成一截一截的断石,顺着断石延伸的方向就能找到蛇眼石。
根据第一条线索,西岩山上有蛇眼石,专家习得“武林绝学残篇”后,心早就飞过去了。
西岩山需找蛇眼石
好事连连!
考察组刚到西岩山下就打听到了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
西岩村村民在听到寻石残诀后告诉专家,曾在山上见过条状、断石,当时还觉得很奇怪便记住了。
在西岩山山腰一处石壁前,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专家很快便看到石壁中间夹着的一条弯曲的断石。
当专家拿着手电筒对着断石一照,断石立刻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颜色和质地。
地质专家分析后表示,这种断石是伴生矿物石英,石英脉经常跟其他矿脉共生。
顺着断石延伸的方向,真的出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洞穴,那么里面到底有没有蛇眼石呢?
竟然是夜明珠
在洞中行进了不到百米,专家便发现了玛瑙和玉髓。
还有一种像是由许多黑色线条,杂乱无章地拼接在一起的岩石,称为“气液爆破角砾岩”。
这种岩石的存在,表明了这里曾出现过一场由地质活动主导的罕见小型爆破。
当时这里原本是一整块花岗岩,受到高温高压的岩浆气液冲击,被炸开了。
从岩石上方炸开的洞口大小判断,爆破的强度很大。
温度和压力的瞬间剧变,不仅让岩体爆裂破碎,同时也为很多矿物晶体提供了罕见的生长空间。
当灯光扫过被炸开的洞口时,一块墨绿色的石头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那。
原来是它,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萤石晶体。
随着专家将灯光移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这块萤石晶体在黑暗之中,散发着幽幽的绿光。
含矿的热液只有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才有非常小的概率结晶出高品位,高质量的萤石晶体。
因此,萤石虽多,但会发光的萤石比例是极为罕见的,能够找到这种萤石的概率非常小。
夜明珠珍贵就是因为它们的原石就是高品位、高质量的萤石晶体。
它应该就是大家要找的蛇王石。
不过,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蛇眼石深藏洞中,荒郊野外为何也会出现绿光?
为何萤石会成为熔金锻银、化铁成水之物?
一切谜团的答案
古代由于技术受限,铸铁熔炼的高温熔炉往往需要达到1200度左右。
当时的燃料主要是木炭,想要将铁矿石熔成铁水需要耗费大量的木炭,而且要想要维持在千度以上绝非易事。
考察组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将铁矿石熔化,测得铁水温度为1080度。
铁水表层逐渐凝固之后,撒入萤石粉末,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凝固的铁再次变成了铁水,这时测得温度反而只有780度。
温度降低,铁反而又重新化成了铁水,说明萤石具有助熔作用,可以降低铁水的熔融温度。
此外,萤石中存在大量钙离子,其溶解和挥发都能加快铁水的流动性,使得铸铁过程中脱硫脱磷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样造出来的兵器杂质更少,品质更高。
那么萤石又为什么会让蛇群聚集呢?
动物专家分析,这应该是食物链导致的。
古代搬运工具较为简陋,还要走山路,工匠采集萤石矿石往回运的过程中,萤石很容易掉落在地上。
其中可能就有少量会发光的萤石,白天经过阳光暴晒吸取能量,夜晚发光将能量释放出来。
萤石发光后,趋光性的昆虫便会聚集过来,接着吃昆虫的青蛙,蟾蜍,蜥蜴等动物就会聚集过来,然后就是嗅觉灵敏的蛇来吃这些小动物。
这次科学考察不仅破解了蛇眼石的谜团,考察组收获也非常大。
(蒲城县出土)
没有高超的勘探技术,却能总结出寻找高品位萤石晶体的口诀。
没有高温熔炼炉技术,却能用自然界的矿物来弥补。
这些都让考察组中的专家叹为观止,也让众人感叹,不知道古代还有多少神奇技艺与口诀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