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怎么能少了冰淇淋雪糕带来的快乐呢?
不管是宅家还是出门,一根爽甜丝滑的雪糕都能让人幸福感飙升。
不过现在的雪糕可不敢随便拿。躺在冰柜里看似貌不惊人,一不小心,结账的时候十几二十块就出去了。
冰淇淋雪糕越来越贵,但贵的一定更好吗?到底该怎么选出好的冰淇淋?
冰淇淋雪糕的前世今生
到底是谁发明了冰淇淋,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将大米和牛奶混合后,放到雪里冷冻;无独有偶,在西方,亚历山大大帝也喜欢将蜂蜜或者果汁掺入雪中食用。这都算是类似冰淇淋的甜点。
而现代冰淇淋的起源也有争议。有人查阅了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认为现代冰淇淋的雏形是元朝人吃的一种冷饮“奶冰”。
不过《东方见闻录》的真实性存疑,更主流的观点认为,现代冰淇淋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意式冰淇淋(Gelato)
在冰淇淋出现后的几百年里,冰块和牛奶的生产、储运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它一直是个上层社会的小众饮食。
直到1851年,世界上第一家冰淇淋工厂在美国诞生,冰淇淋才真正开始走向世界。
清末,现代冰淇淋传入中国,冰淇淋这个名字其实是意译和音译的结合。Ice Cream,Ice=冰,Cream=淇淋,因为Cream在粤语中音译“忌廉”。
最开始,中国冰淇淋基本都是外资生产的,最开始都是依托于饭馆或者宾馆,比如天津的利顺德、起士林,哈尔滨的马迭尔等等。
直到1926年,美国人在上海开设的海宁洋行引进冷饮设备,开始生产冰棍儿,成为中国第一家冷饮厂。虽然产量不大,但销量不错,随后又开始生产冰淇淋,生产出的“美女牌”冰淇淋是当时绝对的爆款产品。
1949年之后,海宁洋行归为国有,并于1953年正式改名“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其生产出的“光明牌”冷饮,直至今天仍有一席之地。
而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最初接触的,是走街串巷的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后边有一个盖着厚厚棉被的冰淇淋桶,需要的话就叫住卖冰淇淋的人,他会挖出一个球放到小碗里,所以也叫“碗糕”。
后来各种各样不同包装的冰棍儿、雪糕、冰淇淋多了起来。雪人、双棒儿、火炬、红小豆冰棍儿……便宜的一块钱能买四根,一块钱一根的绝对算得上奢侈雪糕了。
但在90年代后期的一个夏天,全市的小卖店几乎都挂起雀巢或是和路雪的冰淇淋广告,甚至还换上了它们的冰柜,散兵游勇退居一角。
只是它们的雪糕最便宜的也得一块钱一根,还特别小。而最有标志性的大概是和路雪的可爱多和雀巢的万花筒,3块钱一个,谁要是吃上一个,绝对是当天同学圈里的红人。
至于8块钱一根的梦龙或者摩爵,那根本就不是我们小学生该考虑的事儿。所以,就算到了这些年,对这俩雪糕还是慢慢的“敬畏”。
后来,国产品牌像是蒙牛、伊利开始发力,什么随便、四个圈、巧乐兹之类的。
到了最近几年,各种网红冰淇淋越来越多,关键价格普遍不便宜。有的味道确实不错,虽然吃一根有点肉疼;有的吃完了也就那么回事儿,肉就更疼了。
冰淇淋、雪糕、冰棍儿,有什么不一样的?
同一个冰柜里,有的叫冰淇淋、有的叫雪糕、有的叫冰棍儿,虽然都是冰冰甜甜的,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也不是盒装的就叫冰淇淋,有棍的就叫雪糕或是冰棍儿,它们其实是不一样的产品。
一份标准的冰淇淋,是由水、乳/乳制品、脂肪、糖和空气等做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还可以添加水果、香草、巧克力、坚果等等不同的风味。
冰淇淋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2克/100克,脂肪含量不得低于5.0克/100克。
▲GB/T31114-2014《冷冻饮品 冰淇淋》
雪糕则是由水、乳/乳制品、脂肪、糖等原料做成的冷冻饮品,同样可以添加不同的风味儿辅料,至于带不带棍儿都可以,但一定得冻得结实。
雪糕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克,脂肪含量不得低于1克/100克。
▲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 雪糕》
区分冰淇淋和雪糕,除了蛋白质和脂肪,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空气。
冰淇淋在生产过程中会混入空气,进而体积膨胀,而雪糕则不会出现体积膨胀的情况。就算蛋白质和脂肪达到冰淇淋的标准,因为没有混入空气,也只能叫雪糕。所以,不能仅凭冰淇淋和雪糕的名字,就判断出好坏优劣。
糖和脂肪是冰淇淋雪糕诱人食欲的核心。糖赋予了它们无可替代的甜蜜;而脂肪则让它们在冷冻后产生爽滑的口感,要知道奶油的英文是“Cream”,而冰淇淋则是“Ice Cream”,如果失去了脂肪,那就成冰棍儿了。
对,我们平常吃的还有冰棍儿,它主要是由水和糖等组成,按照国标,冰棍儿的总糖(以蔗糖计)≥7%。
冰棍其实可以看作是冰淇淋、雪糕的简化版本。它的发明就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冷饮店老板,为了生产出更多产品,缩减原料,只保留糖精和水,创造出了冰棍儿。
包装上的名字,并不能100%判断出这三种产品。按照国标,如果一款产品达到了雪糕或者冰淇淋的标准,硬是要叫自己冰棍也是可以的,比如某知名品牌的“老冰棍儿”,其实已经达到了全乳脂冰淇淋的标准;但如果只是达到了冰棍儿的标准,愣要叫冰淇淋,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其实区分它们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看包装上的产品信息,产品类型这一栏上一般都会写明。如果有的没写,就看生产标准号,冰淇淋对应的是GB/T31114,雪糕对应GB/T31119,冰棍对应SB/T10016。
乳脂冰淇淋vs植脂冰淇淋,谁更好?
前面说过冰淇淋的原料主要是水、乳/乳制品、脂肪、糖等,所以传统观念认为,浓郁可口、细腻爽滑的冰淇淋,脂肪、蛋白质、乳糖等物质一定不能少,牛奶、稀奶油含量更高的冰淇淋会更好吃。
去年,一家知名品牌冰淇淋(还卖得不便宜)被爆出用的是“植脂”,而不是奶油,被喷得体无完肤。
乳脂冰淇淋和植脂冰淇淋到底差在哪儿?
在进入机械化时代以后,因为乳化剂、稳定剂、香料等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即使配料中不加入乳制品、蛋等动物性脂肪,用玉米油、椰子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一样可以做出味道还可以的冰淇淋。
而在冰淇淋的国家标准GB/T31114中,也把冰淇淋分为全乳脂、半乳脂和植脂三类。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乳脂含量的不同,全乳脂>半乳脂>植脂。
全乳脂冰淇淋要求乳脂含量在8%以上,并且不得包含非乳脂脂肪;半乳脂冰淇淋要求乳脂含量在2.2%-8%之间;而植脂冰淇淋的乳脂含量在2.2%以下。
全乳脂冰淇淋因为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脂肪的来源是牛奶,理论上口感上会更浓郁,而植脂要平淡一些,不过也可以通过添加剂来改善口感。相对来说,植脂的成本要低一些。
有人对乳脂冰淇淋和植脂冰淇淋做过盲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乳脂冰淇淋。
至于营养嘛,全乳脂冰淇淋的蛋白质、钙和一些维生素的含量确实要比植脂的高一些,但谁也不会拿冰淇淋当饭吃,更何况高油高糖,纠结这点儿营养没多大意义。
植脂不意味着一定不好,比如光明白雪冰砖,现在就是一款植脂冰淇淋,但就口味和性价比来说,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冰淇淋。
对于植脂冰淇淋,很多人会担心反式脂肪酸问题,但植脂≠反式脂肪酸。
植脂,一般指的是植物油脂,比如日常做菜用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等,在配料表中一般以“植物油”或者“精炼植物油”的名字出现。
氢化植物油中有可能会有反式脂肪酸,不过现在工艺进步,氢化植物油也可以做到零反式脂肪。
按照国标规定,如果添加了氢化植物油,需要在营养成本表中标明反式脂肪酸。如果反式脂肪酸含量标注为“零”,说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在0.3克/100克以下,一根几十克的雪糕还是安全的。
冰淇淋的配料表,第一位怎么会是水?
在我们的食品配料表上,原料位置越靠前,证明它在食品中所占比重越大。
而不少人在买冰淇淋的时候会注意到,很多冰淇淋配料表的第一位是水,顿时就觉得这东西的品质不行。
其实也未必,继续看配料表,如果后面还有奶粉的话,就说明这款冰淇淋用的是复原乳,并不是水。
复原乳也叫还原乳、还原奶,它是为了延长牛奶的保存时间、方便储运,把牛奶浓缩、干燥成浓缩乳或者奶粉,再按照比例添加水,还原成乳液。
复原乳的成本要比生牛乳低不少,除了冰淇淋,其实还有很多酸奶和乳饮料用的都是复原乳。
在蛋白质和钙含量上,复原乳并不比生牛乳差,但在口感上不如生牛乳香醇。不过,复原乳一般拿来做饮料、冷饮,调味和香料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这一不足。
总结:如何选到好吃的冰淇淋?
综合前面所说的,选择冰淇淋雪糕,价格并不是绝对因素,甚至价格和品质并不一定成正比,还是要多看产品类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产品类型看好是冰淇淋、雪糕还是冰棍儿。
配料表上首先关注的是乳含量,看看牛奶、稀奶油、奶粉、乳清粉这些是不是排在前边,如果牛奶+稀奶油>50%,这冰淇淋基本错不了。
虽然现在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大多都可以做到为零,但如果特别在意的话,还是看看配料表中有没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植脂末等字样,如果有就证明添加了氢化植物油。
接下来,就可以去营养成分表里查看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了。
另外,也可以看下营养成分表里蛋白质的含量,冰淇淋雪糕里蛋白质的来源一般是奶制品,蛋白质含量高也说明用料更足。
再就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了,毕竟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喜欢八喜的冰淇淋,虽然口味不同略有差别,但牛奶+稀奶油的含量基本都在50%上下,买一大桶,再囤一箱蛋筒。吃的时候用挖球器挖一个球,扣在蛋筒上,大概这就是夏天最美妙的时刻。
文 | 卫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