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上海报道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有关情况。发布会有哪些亮点?我们来连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

四方面举措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边万莉:今天上午,商务部、央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介绍了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有关情况。

在疫情冲击之下,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一些影响。针对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

这些措施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外贸领域保通畅;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四是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央行将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会上,央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在答21记者问时,详细介绍了,如何帮助企业开展汇率避险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中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方面。

另外,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SDR(特别提款权)定值审查。对此,周宇表示,这是是国际社会对我国金融开放成果的认可,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

未来,央行还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当前的困难,商务部表态:将想方设法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并且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

多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世行再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近两日多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澳大利亚央行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85%。8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4.9%,智利央行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9%。

世界银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较1月份的预测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前景如何?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如何转向?我们来连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

多国央行加息举措基本符合预期

《全球财经连线》:本周多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是否符合预期?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全球是否将迎来下一轮紧缩周期?政策拐点预计何时来?

刘英:本周多国央行采取加息的举措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不过加息力度之大,可能超出一部分人的预期。包括智利、澳洲、印度等都采取了大幅加息的举措。其中,智利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澳大利亚与印度则分别加息50个基点。为了控制美国持续创40年新高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在5月份加息50个基点后,6月份再加息50个基点,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多国为了应对美联储大幅度、快速加息的负面溢出效应,以及控制本国的通胀、控制美元的外流、稳定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物价水平,纷纷采取大幅度、快速的加息举措以应对。因此,全球的确会迎来下一轮的紧缩周期。

我认为政策拐点在年中6、7月份就基本形成。各国为了控制高企的通胀,甚至欧央行也会让其持续近10年的负利率转向,在7月份,可能采取加息的举措,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态。预计欧央行今年可能会加息150个基点。这对于复苏疲弱的欧洲经济来说是一个打击。

全球货币政策的确迎来拐点,但存在分化。并非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加息举措。例如,尽管日本也是负利率状态,但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还要进一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不采取加息措施,可能还会降准降息,以应对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币值、平衡国际收支。这也是我们央行的四大目标。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有望在6、7月份出现拐点,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

新一轮加息会抑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全球财经连线》:世界银行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2.9%,对此您怎么看?全球经济前景还面临哪些风险?

刘英:在美联储大幅度、快速加息背景下,全球步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而这会抬升各国的利率水平。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来看,无论是消费、投资还是进出口,都会受到一定抑制,从而抑制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同时,俄乌冲突及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能源禁运、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加上俄罗斯所采取的反制裁举措,会进一步抬升能源价格与粮食价格,推升本已高企的通胀水平。全球可能会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尴尬局面。因此,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我认为全球经济可能会面临这七大风险。

第一,目前世界多个主要经济体都面临高通胀风险;

第二,各国在抬升利率水平的情况下出现经济低增长的风险;

第三,油气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能源危机的风险;

第四,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危机的风险。

第五,俄乌冲突的走向目前仍不确定,因此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仍然需要面对;

第六,奥密克戎病株会否继续变异还是未知,因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着疫情风险,即疫情对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制约。

第七,随着各国央行大幅加息,各国的利率水平也会抬升,从而增加各国债务及金融的风险暴露。特别是对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经济体而言,如果它们外债水平较高、外汇储备水平较低,那么这些经济体就会存在一些风险,需要防控。

A股退市数量创新高 应退尽退成必然

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常态化退市机制不断完善,A股市场退市效率大幅提升。近一个月来,已有超过30家A股公司被退市,“应退尽退”已成市场共识。如何看待A股退市常态化趋势?我们来听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的解读。

退市新规落实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全球财经连线》:5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公司被退市,您怎么看退市常态化趋势?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赵锡军:应该说,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退市的新规也落到了实处。越来越多的退市公司可能会进入我们所见的行列。目前来看,退市常态化是一个趋势,能够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是强化其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的体现。

我认为,这对于我们资本市场总体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让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保持较好的、高质量的发展状态也具有积极意义。总体来看,(退市新规的落实)能够保持资本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也是净化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标的。

建议理性看待退市 规避退市风险

《全球财经连线》: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退市股?

赵锡军:从投资者角度讲,以往可能出现了一些炒作退市股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投资者炒作退市股可能是期待上市公司通过一些操作,包括调整财务数据、并购方面的活动、或相应股东注入资产等方式,以达“保壳”的目的。保壳后,股价就会上升,投资者就会获益。

第二,炒作退市股,是等炒上股价之后,拉高出货、赚取差价的思路。但是,随着退市新规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这种爆炒活动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因为现在上市公司的责任越来越大,中介机构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监管部门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操作可能不一定达到保壳的目的,投资者期待的保壳以后有较好的股价上升,也实现不了,还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后续退市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这种新的变化,并理性地来看待退市的过程,同时,要尽可能规避退市的风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杜弘禹 赵越 李依农

制作:袁思杰

实习记者:郝佳琪 杜晏楠

拍摄:郝佳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