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之中国,或将遭遇几十年未遇到的冲击,经济状况糟糕,摆在眼前,稍有不慎,引发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或严重滞涨的风险,不可避免。

主要是因为,面临三个方面的叠加冲击:

第一个因素,中美宏观政策加快分化,所造成的冲击;

第二个因素,俄乌冲突,俄罗斯遭受欧美空前的全面制裁,触发连带危机,通胀持续,造成一定冲击;

第三个因素,新冠疫情蔓延不止,特别是北上广深等重大城市,都经历过封城之痛,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冲击。

这种叠加冲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已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稳住经济的时刻了,当局也在尽最大努力,扭转经济下行趋势,政策利好集中释放。

危中有机,把握大趋势,抓住小变量,找到机遇点,谋求生存空间,是当下每个人需要努力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躺平或摆烂。

回顾每次危机,扯着数亿国人的命运,而农民成了救命稻草,中国农民在屡次救中国,这次也不例外。

因为,出现了不寻常信号,3大趋势正在不约而同地下乡,挺进了广袤的乡镇地带,意图着力拉动消费,加速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支隐秘的力量,旨在扭转经济下行的局面?

第一大趋势:送房下乡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行业成了鲸吞农业用地的最大元凶,地方政府则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大把大把的良田在近20年被改成商品住宅出售,以至于让中国成为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粮食危机隐约而现。如今,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重症室,经济增长点戛然而止,但主动求变,还在继续。

每次,一遇到困难,政策就推动下乡,要是房子也能动,估计早就下乡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房子动不了,但是农民动得了啊,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就是房子下乡吗?

今年,5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在鼓励有意愿的农民或农民工进城落户,吸纳农村劳动力,买房就成了刚需。

从鼓励农民进城,主要还是看中了农民的土地,希望通过土地流转,吸引社会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或者带动农村特色产业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撬动经济增长点。

再从推动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而言,如今都有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则,合村并居或合村并镇将会叫停,乡村建设不能举债,不能大拆大建,也不能搞大社区,不重视产业及就业,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只能靠让有意愿的农民或农民工进城,来拉动房地产了。但是,这个各凭自愿,贵在选择。

这不,我就看到了这个图,还真有点房子下乡的味道。广西玉林仁东镇,粉红色的传单,猝不及防塞到了农民的手上。上面写着“特大利好政策!特大利好政策!特大利好政策!您买房,政府补贴,共圆您市民梦”;玉林市兴业县,则大搞“我为人口进城作贡献”活动,把有购房意向的干部、群众组成“看房团”进城看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进城工作添砖加瓦。202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64.72%,而玉林市的城镇化率仅有50.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于是,玉林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玉林要达成50万常住人口进城的目标。

“送房下乡”,玉林并不孤单。在它之前,就有东北的长春和延吉。

去年,长春市就推出了楼市新政,对人才和农民购房进行补贴,其中最高补贴为80元/平方米;今年初,延吉市发布了《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优惠补贴的实施方案》,不仅给进城买房的农民全免契税,还送家电消费券和装修消费券等。

这些城市,折射的是三四五六线城市房地产过剩,按这个节奏,“买房子送老婆”说不定都会成为可能,因为广大农村男光棍问题突出,现在政策有鼓励生娃,地产商的花样会百出。

再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来看,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7亿㎡,现有待售面积已足够1400万人居住。如果算上涉宅用地施工量,中国共有38.4亿㎡的待售面积,足够满足9600万人居住需求。

但是,2021年,我们只出生了1062万人。人口出生速度赶不上房子的拔地而起速度啊!

所以,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点在于发展特色产业,让有意愿进城的农民或农民工能够居有所业,不能跑偏方向,一头扎下地产,“送房下乡”或许能消化存量,发展增量可能是深渊。

第二大趋势:送汽车下乡

5月31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与此同时,上海、广东、湖北、山东等地近期也接连出台购车优惠新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头文件上提出,要在山西、四川、甘肃、河南等地“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

送汽车下乡,如果用12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政府搭台、车企让利、农民下单”。

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县乡居民收入捉襟见肘,积蓄并不丰厚,大头都用来买房、盖房了,留给汽车消费的现金并不多。就算有了车企的让利活动、中央免税政策和地方的补贴政策,一台新车也得要10万元左右,对很多农村人来说还是贵的。

这个时候就轮到金融机构登场了,它们都把车贷业务当成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有多少农民,愿意透支未来,开新能源汽车呢?

不过,第一轮“汽车下乡”不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GDP,还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地表面貌。同样的道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下乡”,也可能出现我们意料之外的成果。

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各项相关措施落地见效,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带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打入下沉市场,成为中国乡村的一道移动的景观,那么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5G基站等新基建也会被带动起来。而新能源补给系统的完善,又能反过来推动更多农村人加入“油换电”大军。

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新能源汽车下乡”,关键在于解决农民增收,或许效果更好。

第三大趋势:高校毕业生下乡

这个夏天,中国将有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面临择业,如此糟糕的就业寒冬,何去何从。

在农民还在想着怎么拿到进城的入场券时,考上名牌大学的中国骄子们,一毕业就纷纷面临下乡,这趋势正在逼近。

5月4日,党媒《人民日报》在其头版发表文章《新时代,总书记这样寄望青年》,再提当年知青“下乡垦荒”,要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月6日,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推动引导2022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每一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各地基层社区可“及时补充社区工作力量”,吸纳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将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招募计划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计划单列。

从这些政策的集中释放来看,高校毕业生下乡大势已定,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看似很像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但又有本质区别,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是“双向吸引、互相需要”。

不过,很多人上大学,包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是想通过读书出来改变自己的家庭的生活困境,他们能不能愿意再回去,这是一个艰难选择。

中国欠发达的地区,并不是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而是自然环境、腐败,或者有历史原因,根本不是“去”几个大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这是现状。

这次,高校毕业生下乡,深入基层历练,积累人生阅历,跟几十年前的“上山下乡”不同,这一次他们脸上的迷惘多于喜悦,带去的是科学技术、管理理念,而不是镰刀锄头;带去的是父辈的财富积累和学历证书的变现能力,工作几年有房有车比城里的同学似乎更容易。这些下沉的名校生们,恐怕不仅是振兴县城消费的“马达”,更是改变中国县乡的力量之一,他们将以知识、技术、管理重塑县乡形态,完成父辈、祖辈没完成的使命。

这是中国最顶尖、最聪明、最有活力的一群年轻人,承担着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待解的,不再是微积分,而是大棚种植技术、农业电商、乡村文旅复苏等难题。

总之,中国人向来敬重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深入人心,今明两年之间,中国将面临巨变。眼下,这三大趋势叠加驱动,能否激活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资产池,撬动这块富矿,只能拭目以待。

文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