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给个关注吧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独处呢?”这是在网上看到的问题。

底下有个回答:“喜欢独处,并非是我们不合群,而是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干干净净,清清静静,实在太爽了。独处,也不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和别人相处,只是不想去捧场做戏罢了。”

诚然如此。

独处,是一个人呈现出来的自信。

就像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过:“一个人在成熟的过程中,越是自信越喜欢独处。”

喜欢独处的人,能释放心灵,增添生活的色彩和乐趣,这是一种高级的活法。

最后在通过修炼的期间,成就自我。

01

独处,能释放心灵

陈道明曾说:“独处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人的精神得到减负,让内心获得净化。”

一个人的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见证能力的过程,它可以让大脑聚焦于能力,令自己获得进步。

想起同学英子的故事。

英子,是个文静的人。她在毕业后,去了一家公司做销售。

去到陌生环境的英子,想尽快融入职场,她唯有尝试去合群。

她的公司有个福利,每周末都安排一场同事聚会,为的是凝聚团队的默契。

一个月下来,英子不是喝醉后,吐到肝肠寸断,就是睡眠不足。

导致她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偶尔犯点小错误,这令英子痛苦不已。

后来英子痛定思痛后,以胃痛为借口,不再去参与聚会。

过后,她幡然觉悟:与其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聚会上,不如用这宝贵的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更有价值。

因此,英子在每个周末的时候,毅然放下手机,放下公事,放下烦恼。

在早上,她去公园跑步,感受一人一物,一花一草,所展现的美;

到晚上,她沉浸在书房里,一盏台灯,一份安静,一本销售书,享受与书为伴的恬静时间。

英子在阅读和健身时段中,将内心的不快,通通排泄出来。

每每到第二天,她总是感到,身心愉悦,精神饱满。

两个月过去后,英子在“修炼”期间,升华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她的办事效率,立竿见影,最后收到领导的公开表扬。

倘若,你洞察出内心的烦乱后,远离喧闹。

然后在孤身静处打磨自己的基本功,你也可以和英子一样,以爆发式的成长,一路开挂。

其实我们的成长,可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向内探求。自我检讨,扬长避短,提升思维的深度;

二是,向外求知。看相关书籍,上专业课程,增加知识的广度。

独处不单是一种静美,还是一种升华能力的路径。

就像心理学上说,静坐能让人集中精力、倾听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的大脑,安静地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修复大脑系统,增强记忆力。

一个人的独处,是对自己的内心的审视,然后释放出心灵的杂物,达到返璞归真,最后利己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独处,是高级活法

庄子有言:“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喜欢我行我素的人,能体会到只身一人的乐趣,找到自我的良机。

这难能可贵的独处,实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

复旦大学的教授陈果,在一次课堂上,分享过她同学小鱼的故事。

小鱼是个独辟蹊径的人,她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出行。

她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介意能从中获得什么结果。

享受当下的过程,就是最美的生活。

小鱼在每次下课后,独身迈出校门,随机跳上一辆公交车。

随后从包里掏出纸和笔,摊在大腿上,一笔画一抬头,陶醉于沿途风景。

她把所见到的景物:如便利店,情侣逛街,车站人群,应收尽收于自己的笔画下。

在大学的4年里,小鱼绘了10本风景画。

有一天她奇思妙想,要把这些素画做成彩画,然后以分享的形式存至网上。

之后没想到,彩画竟然获得众多网友的赞赏。

因此,小鱼的内心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过后更卖力的作画,最后她追随自己的兴趣,成了一名业余画家。

当你的心中有兴趣做伴时,会自然而然远离繁华,处在自我的世界里,潜心修行,增值自己,以致获得成长。

人想要获取增长,是需要经历孤独的潜伏。

我们独身往来,并非是逃避世俗,只是想遵循自己喜欢的生活节奏;

不是为了一鸣惊人,而是避免陷入使心憋气的状态,最后过着理想的生活。

独处,让我们意识到,对生活的选择权的重要性。

高质量的生活,在于懂得选择,在妥善计划行动中,找到自己生活的趣味。

这样独处的日子,即是最高级的活法,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03

独处,能成就自我

有人说:“只身往来,是一种“奢侈”;独处时选择做什么,将决定收获到什么。”

一个人能在独处中炼就自我,即是突破自己的最佳时机。

作家路遥,为了撰写小说《平凡的世界》,选择去一个僻静的煤矿村静住。

那时,秋风萧瑟,他带着两箱行李:有资料、书籍、干粮。

可他到煤矿村后,发现那边安排的写作间,只有一张桌子和一铺床位。

路遥每天除了睡8个小时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默默地写书。

他的生活常态是: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接中,一张书桌,一铺床位,一个人,一只老鼠陪伴。

然而,路遥就是在孤独的环境中,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创作,最后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喜欢自己的独处时间,也就是这样的“宅”,让他保持着静独的思考,坚持着写作的热情,最后写出毕生最伟大的著作。

有人说,独处和宅,是种负面,因为他们认为独处,是自我堕落的开始。

而周国平曾对记者说过他的体会:“独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因为独处,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才有了观察和思考,反而有更多真实的东西可以写。”

在两位大作家的故事中,你会发现,那些与自己作伴的日子,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文字,还能使他们名声大噪。

孤身时,脑中蹦出的灵感,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即使是细微的灵感,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独处,是一种检测,它能测出真实的感受,测出灵魂深处的反应。

这种检测,会化成前进的动力,最终会成就了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欢叔本华的一句话:“远离人群,享受独处的乐趣,心灵的素养和格局,也会不断提升。”

我们在谧静的氛围,专注自己要事,提升战斗力,才是完美的独处之道。

在静处中,洞察自己的优劣,并作出改头换面,达成自我蜕变,最终会破圈而出。

越强大的人越渴望独处,越渴望独处的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你还没变强之前,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在行动中,日拱一卒,不负自己,不负时光。

愿你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能独自修行,在寂寞里出众,活得通透。共勉。

END

作者:黄林,一个热爱阅读与自省的倔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