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处处可见,可你真的了解它吗?

日常生活中,各种宴席、聚会、应酬,都离不开白酒助兴。

无论爱不爱喝酒,对于它,没有一个人是陌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款如此广受欢迎的大众饮品,人们对它却始终不够了解,甚至还对白酒存在很多认知上的偏差。

笔者也是今天通过和一位来自四川的资深酿酒师交流才发现,喝酒时常用的这4种“观点”都是错的,看完一定会让你涨不少知识!

尤其是老酒友,喝了几十年的酒,可别再被错误观点带偏了,说出去怪让人笑话的!

观点1:酒量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出来

纠正:酒量是天生的

肯定有人对这一说法有疑问,甚至可以现身说法,表明自己以前沾酒就醉,现在可以喝好几杯也没事,这不是锻炼出来酒量了吗?

其实不然,这只是身体在酒精长期浸泡下产生的耐受现象,让身体变得麻木了,所以才会让你看上去不容易醉倒。

但是身体中分解酒精的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却是不变的。人数不变,工作量却增加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会变得更劳累,酒精进入身体被分解时的原理同样如此,所以强行锻炼后天酒量,必然会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观点2:喝酒可以暖身

纠正:暖和只是暂时的,过后会导致体温急速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白酒,的确很快会感到暖和,对于经常喝酒的酒友来说,应该深有体会。

这种温暖只能停留于表面,酒精进入身体后,会使人体内的大量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即使不停地喝酒,体温也会继续下降,寒冷感增加,所以说喝酒暖身无异于“饮鸩止渴”。

观点3:度数越高,喝着越“辣”

纠正:白酒的辣味和度数无关

白酒中产生“辣味”的罪魁祸首是酒中醛类物质,而不是白酒度数。就像辣椒中的辣味程度是由辣椒素决定的。

醛类物质都是在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操作不当,发酵温度过高等诸多原因,都会产生辣味这种物质。

这些因素均取决于酒厂酿酒技术的高低,与白酒的度数无关。

就拿53度的酱酒君中元私藏酒来说入口后,感知的“辣”味和38度的清香酒其实差不多。

这款高度酱酒能做到如此,就是得益于处于酱酒核心产区的酒厂对原料、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坚持和飞天同源,精选贵州本地独有的红缨子高粱为原料,采用大曲坤沙工艺,历经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耗时1年才酿造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还要历经长达6年的窖藏,进一步挥发酒中醛类物质,使辛辣味减少,酒体变得更加醇厚细腻,喝下去舒适感极强。

历经岁月沉淀,芳香更加突出,开瓶瞬间,便有浓郁的酱香爆出,光闻酒香便使人产生三分醉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酿造人是茅台原副厂长李兴发的徒弟——曾传政,酒厂根据他的严苛要求把控酒质,让这款酒的适口性很强,新酒友喝着也很柔顺。

观点4:白酒越放越好喝

纠正:白酒没有保质期,却有适口期

根据国家有相关规定,酒精度大于或等于10%vol饮料酒,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市面上的白酒大多在38°,42°和53°,所以不会标有保质期。

但这不代表白酒可以无限期存放,如果存放不当,或者品质不过硬,白酒的口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淡,甚至会发生变质产生酸味。

而且不同香型的适口期也不一样,酱香酒8-15年,浓香酒5-8年,清香酒只有1-3年,并非越老越好!

所以,酒友们不要盲目存酒,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白酒的错误知识经常被人们运用,说出来一起纠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