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哲学,比较“烧脑”,西方哲学,外国人的东西,更不用说了。

要读哲学,中国的哲学就够了,为啥要了解西方的?

其实,我读西方哲学也非常晚,是人到中年之后的事了。但读了之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生活中的困惑、无解太多了!好比正在塞车,忽然给你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何乐而不为?

据说,学校教育要读到硏究生,才会接触西方哲学课程,我们读不了研究生,不接触西方哲学,也不意外。

说来惭愧,我接触西方哲学,是受了儿子的“刺激”!儿子小时候,我爱给他讲一些国学,儒释道一些基本思维逻辑,自己感觉还蛮不错的。可儿子初中快毕业时,要挑战“老子”了!有时候我们“辩论”一些道道儿,再给他讲过去的“大道理”,就有些不服了,儿子说我不懂西方哲学,要学点儿“逻辑”!不然,不在一个轨道上,无法“辩论”。

说得也是,那个东西你不了解,怎么辨“是非”呢?

“一怒”之下,找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翻翻!其实那本书放那儿好多年了,真读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恰好“得到”音频有傅佩荣老师的“西方哲学”课,听傅先生讲讲,好多了,知道了西方哲学的脉络,想再温习几遍时,“得到”把它下架了。

没办法,再找书。搜索到一本书叫《哲学起步》,心想先从“起步”开吧,可仔细一看傻眼了,这“起步”的点位太高了,好多概念不懂,怎么“起步”呢?

好在现在出版物多,各种形式的西哲启蒙书挺多,日本人这方面下的功夫大,把复杂的哲学配上故事和漫画,形式新鲜,趣味阅读。像《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等等,欧美也出版了一些普及类书,像《苏菲的哲学课》、《存在主义咖啡馆》等等,这些书不枯燥,趣味性强,适合初学。缺点是碎片化,逻辑性差些,追求趣味,可能就“不严谨”了。

后来再读威尔&一九六四年83;杜兰的《哲学的故事》,还有张卜天译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相对来说,既系统、又容易理解。

等到读邓哓芒先生的《古希腊罗马哲学演讲录》,终于找到感觉了!毕竟是中国人写的东西,语言一致,容易懂。再看邓晓芒先生关于康德“三大批判”的课堂讲座,讲得真好!那么复杂的东西,经他一讲,脉络清晰,逻辑淸楚,没那么神秘!

这位邓晓芒先生,就是写《哲学起步》那位,他妹妹残雪,差点儿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啰嗦这么多,主要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干嘛读这些“无用”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虽然没人指导,走了些弯路,但总觉得有种东西吸引着我,才让枯燥的东西,越来越越有意思,而且,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有“大用”。

它开了一扇窗,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所谓哲学,通俗点儿,就是我们该怎么看待眼前这个世界,该怎样渡过这短暂的一生。

我们习惯于以“唯物”、“唯心”去区别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其实我认为,双方讨论的问题,不在一个频道上。先不要给西方哲学戴上“唯心”的大帽子,先弄清它说了些什么。

中国传统讲“唯物”,认为世界万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一点儿错。问题是,西方哲学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否定我们,他们也承认这个世界的客观性,他们要问自己的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这就引发那经典的三句话,所谓看门保安问的三句话:“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这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未来如何?有人说:“世界太复杂,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世界不可知”。先别急着批评这个观点,这是西方大哲休谟提出来的,康德都批不倒,我们就别说了。科学发展到今天,也没人能回答宇宙起源问题。康德伟大之处在于,你休谟说“不可知”,咱不抬杠,但人类总不能停在这儿啊,什么都说不清,科学咋发展?人类咋进步?我说个标准:1+1=2 ,这事咱别再争了!

康德先肯定数学等,逐步建立概念、范畴等一套认识体系,这样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了!我的理解,这就是那个伟大的“理性批判”。人家没说你“唯物”不对,只是说,既然它“不可知”,先把它本身放那儿不管(物自体),我们要研究人类去认识它的规则,这规则是人类自己定的,就是所谓“唯心”,也确实是人内心的认识,但人家没说“唯物”不对,说的不是一码事儿。

为什么中国没发展好科学?到如今人家还卡咱脖子!北大陈嘉映教授《哲学常识》中说得好:不能单从中国自身找原因,其实印度、埃及、巴比伦都没发展出科学,只有古希腊哲学发展出来了,是他们哲学思维模式与我们不同,要从他们那儿找原因。

当然,除了认识世界,西方哲学是个庞大体系,还有人生意义、善恶等等,读了,会受益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