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登基时,大明王朝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局势还没有恶化到无法挽回的程度。然而,在后金与农民军的夹攻下,崇祯皇帝进退失据,顾此失彼,最终落得了个煤山自缢的下场,而华夏大地最终也落入了满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两线作战导致明军疲于奔命,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与皇太极议和,先专心解决内部的农民军问题呢?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唐朝初建国时,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向突厥称臣割地,以争取时间。然后才有了唐朝平定天下,到李世民时先后攻灭西突厥与东突厥。而在明朝末年,后金远没有隋唐时的突厥那么强大,为什么崇祯不选择与皇太极议和呢?

很多人都以为崇祯不议和是因为有骨气有气节,不割地不赔款,不想重蹈宋朝灭亡的覆辙。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崇祯曾经派兵部尚书陈新甲与后金议和,只不过和谈还没有眉目,这件事就被言官们捅了出来。崇祯不想背上骂名,就杀了陈新甲草草了事。可见,崇祯其实并不抵触与后金议和,否则也不会让陈新甲与皇太极来来回回密谈了十多次。只不过议和要成功,除了崇祯同意外,皇太极也要同意。然而,崇祯已经没有让皇太极老老实实坐下来和谈的资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以前,皇太极说不定还有和明朝议和拖延时间的想法。等到了己巳之变以后,皇太极摸清了大明王朝的虚实,崇祯就失去与皇太极谈判的资格了。经过己巳之变,皇太极明确了两点:一,后金确实没有实力长期占据关内;二,如果只抢劫不停留,明军拿后金军队没有任何办法。

明军虽然能在一些守城战与小规模的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没有任何在野战中摧毁后金军队主力的可能。后金军队入关劫掠虽然然会损失一定兵力,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与掠夺到的大批人畜相比,损失的这些兵力,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实在是赚得不能再赚。于是,皇太极就决定了自己的行动方针:谈什么谈,直接抢就完事了。

皇太极一共入关劫掠过六次,在京师周围扫荡了一周,最远的都打到了山东,攻破了济南城。但凡明军能在这六次中抓住一次机会,打一个大胜仗,让皇太极和清军大出血,崇祯也就有资格与皇太极议和了。然而很可惜,一次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