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来了!一起来看看↓↓↓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对全国甲卷的评价

昆明一中杨仕云老师:

论述类文本阅读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原则,和以往相同,试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含义,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的是多则材料的形式,内容为“杂交水稻的培育”,体现了时代性,引导考生对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巨大进步加深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试题设计保持了往年试题的稳重风格,侧重对考生重点信息的把握与理解,梳理分析概括文本的考查,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使用两个文本是一大特点、一大创新。文本一为小说节选,属于虚构类文本,文本二为回忆录节选,属于非虚构类文本,内容相似,风格大不相同,这种形式对考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言文阅读从《战国策》中选材,不再是以往考查多年的史传文,以及去年的纪事本末体,突破性强,凸显了命题的创新性;第11小题不再考查文化常识,而是考查文中的重要实词的理解,且与教材所学要点关联紧密,充分体现了“引导教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命题意图。古代诗歌阅读选材为两首同题诗,重点考查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的理解,对学生把握诗歌形象、情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考点涉及成语、病句、标点、补写、修辞手法,题型变化很大,成语病句不再采用客观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教科院袁文、成都七中游俊松老师:

试题材料亲切平实,丰富多元,凸显情境。作文材料选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其启示,鼓励其面向未来创新,彰显了让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的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学生成长相呼应。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古诗中的“画眉鸟”等语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试题设问注重对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将词语和病句改为了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凸显学以致用,这种题型可以体现了对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系统精准地掌握扎实的必备知识,强调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合理,与学情相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

对全国乙卷试题的评价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鲁智瑛老师: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II模块选取了对“眼中风”这种眼科疾病的介绍,多次强调“眼中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提醒学生关注用眼健康。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激发爱国热情。作文题的材料选择是“双奥之城”的北京,对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两点、交通知识、国家经济的列举,展示了两次奥运会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本就是学生生活中热切关注的热点,便于学生理解。改变了固化的试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设题新颖,打破传统选择题的形式,18题考查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注重文字鉴赏的主观表达。

河南省实验中学焦文韬老师:

使用跨学科素材考查阅读能力。实用文本阅读选择物理学对雪花的研究成果为阅读材料,内容源于生活,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又采用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体现科研价值,彰显了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试题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教材。文言文阅读的11题落实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采取比较释义的形式,兼顾对教材中所学课文的重要实词的考查。诗歌鉴赏15题关于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也采用了与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考查形式,强调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合肥六中彭胜文老师:

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深化基础考查,落实课程标准。诗歌鉴赏试题,文本选取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一首送别诗《白下驿践唐少府》,后面问答题的设计是:“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唤醒考生的知识记忆进行合理推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从思想内容上产生联想。加强情境设计,关键能力为重。语言文字运用类的第17题,由原来给定成语考生选择,变为让考生直接填写相关成语,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对全国乙卷试题的评价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鲁智瑛老师: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II模块选取了对“眼中风”这种眼科疾病的介绍,多次强调“眼中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提醒学生关注用眼健康。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激发爱国热情。作文题的材料选择是“双奥之城”的北京,对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两点、交通知识、国家经济的列举,展示了两次奥运会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本就是学生生活中热切关注的热点,便于学生理解。改变了固化的试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设题新颖,打破传统选择题的形式,18题考查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注重文字鉴赏的主观表达。

河南省实验中学焦文韬老师:

使用跨学科素材考查阅读能力。实用文本阅读选择物理学对雪花的研究成果为阅读材料,内容源于生活,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又采用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体现科研价值,彰显了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试题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教材。文言文阅读的11题落实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采取比较释义的形式,兼顾对教材中所学课文的重要实词的考查。诗歌鉴赏15题关于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也采用了与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考查形式,强调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合肥六中彭胜文老师:

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深化基础考查,落实课程标准。诗歌鉴赏试题,文本选取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一首送别诗《白下驿践唐少府》,后面问答题的设计是:“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唤醒考生的知识记忆进行合理推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从思想内容上产生联想。加强情境设计,关键能力为重。语言文字运用类的第17题,由原来给定成语考生选择,变为让考生直接填写相关成语,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新高考全国I卷

2022年高考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作文试题点评

夯实基础,追求卓越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l卷,从整体看,命题材料贴近学生实际,着眼新时代社会发展全局,注重语文核心素养考察,体现出稳定性、基础性、开放性、专业性特征。

其中作文试题的考核要求是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出发,要求结合材料,表达考生的感悟和思考。该试题的命题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论证要求较高,具有思辨性。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展开想象,紧密结合材料要求,表达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思考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避免“俗手”;可以结合个人、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人生理想愿望,在“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理解中,表达对卓越人生的追求。

该试题的命题关注青少年成长,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文材料新颖,思想内涵深刻,启示意义丰富,能够从生活实际、人生感悟、理想信念、家国天下等多维度考核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体现新高考情境任务下的材料作文考核要求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特点。

关注青年,面向未来,延续改革,稳中创新

——2022年新高考l卷命题简评

广州市执信中学 都昌其

今年新高考l卷的命题,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注重用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新时代成就引领青年的价值培养,激发爱国热情,鼓励面向未来创新。综合看来有以下亮点:

一、材料关注成长,注重价值引领

如语用题一,取材当代科学家科研经历,展示时代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科技热情;语用题二取材于生活,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科学锻炼。诗歌鉴赏题,侧重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古代士大夫的民生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作文题意在引领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打好基础,追求卓越,避免平庸。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的引导,授之以方,其言谆谆。

二、重视文化思考,开拓学生视野

信息类阅读侧重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传承与借鉴,着眼于时代建构,并思考传统文化如何以创新的形式融入时代理解时代运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理解世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建构的意识。材料取材于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却能赋予新颖的创造,鼓励青年面向未来,勇于创新。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赋予时代思考。重视表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先进人物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强化改革意识,落实题型创新

文言语料的选择,突破了前几年的人物传记、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基于叙事主线,展示不同人物事件及智谋的博弈,展示家国情怀,重视学生的价值培养。

语用题的变化,强化了核心素养落实。一方面,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了一定的强化,成语的基础积累、汉语基本语法的掌握、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均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

信息类阅读语料及问题都涉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历史小说阅读的提问也有比较与思辨意识,而作文题在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展开辩证思考,凸显高考评价体系对思维素养的考察。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简评

广东实验中学 倪晓龙

2022年语文新高考l卷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在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上依据课程标准,贴近教材,引导教学,以考促教。主要亮点是:

一、注重基础

这一点在古代诗文阅读上体现较好。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文章是中学教材中的常客,叙事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很多都是我们学生感兴趣并应该学习的。试题中的文化常识一向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但今年的文化常识选择了非常符合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浅易文言文,选择了常见的“寡人”“百乘”等常见文言词,选项中关联了初中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难度适中,重视了平时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运用,有效地指导了语文的教学和备考工作。

二、有所创新

今年的试题在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如语言运用的考查,向来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今年加强了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往年考查成语的使用一般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今年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填写恰当的成语,重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成语的考查方式变化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语言运用还在去年考查修辞、句式和连贯、逻辑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考查了人称代词“你”的实际运用,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对代词“你”的用法做出比较和判断。

三、保持平稳

题型总体保持稳定,在不同版块的分值和不同题型上作微调。如选择题从原本的12题减少到10题,主要减少在语言运用。文学性阅读增加到18分,信息性阅读相应减少到17分。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整体来看,有效地减少单纯的机械刷题,刷题已经不再是应考的法宝了。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虹老师:

试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选取古代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国古典诗论、中国古代做人原则、围棋等素材以及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试题稳定,但是“反套路化”倾向明显。就试卷结构、试题难度、难度梯度等而言,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稳定的,注重对教材的回归,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的考查。这对今年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疫情影响的考生来说,是极具人本关怀的,同时也体现了高考改革是稳步推进的;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反套路”化,注重因文设题,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灵活运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吉林絮:

素材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大阅读的文本语料选择上,信息类文本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导向,文学类文本取材于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作文中“本手、妙手、俗手”的下棋之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给考生很多启发。试题以情境任务为载体。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国际外交的某种通用法则,结合材料进行解读。既体现了信息筛选与应用的基本学科能力,又能引领学生关注时代。语用题目稳中有变,句式、修辞、定位补写等作为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传统考点继续保留,第21题考查代词“你”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理解,非常灵活,能够落实到考生的生活实践中,对学生基本功提出更高要求。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4

对新高考全国II卷的评价

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南开中学陆平老师:

试卷结构相对稳定,依然分阅读和表达两个板块,共有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部分,各部分分值也与去年一致;试题难易结合,难度合理。试题选材堂皇正大,充满正气和文化自信。选材注重可读性,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到橘子林去》语言清新,语言文字运用II关于“小城”的回忆性文字,读来生动有趣;注重典型性和严谨性,很多文本属于大家、名家之作。选材注意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如语言文字运用I选择了关于“天宫课堂”的语料,来自今年的新闻报道。再如作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一组介绍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的微纪录片为主体材料,让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参加复兴中学团委的征文活动,写一篇体现认识和思考的文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试题紧扣课标、关联教材。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关联了《红楼梦》,文言文阅读关联了《论语》,古代诗歌阅读关联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主观题的权重,语言文字运用5道试题均为主观题。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霍建华、辽宁省实验中学关大伟老师:

试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稳。试题结构基本与2021年相同,试题难度相当,试题命制有意关联教材。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择李白作品《送别》,有利于与教材关联,降低阅读难度,题目中提及教材中李白的选篇,形成比较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均符合《课程标准》篇目要求。第二是变。一是分值上,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比去年多了2分,而文学类文本16分,比去年少了2分。语言运用分值由9和11分,改为7和8分。二是文本选材上,信息性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三则材料,属于群文阅读。文言文材料突破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的限制。三是题型设置上,第1小题创新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充分考查了考生对于文本内容理解的深入程度。语言文字运用5道试题全部采用主观试题模式。第18小题成语考查题,以填空的方式和情境化模式灵活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识记和理解,给予考生充分的灵活性,同时也更全面地考查了考生成语理解和积累的深度,是一道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好题。

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点评

汪啸波(浙江省特级教师)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以下特点:

一、从文化方面看,颇有传统回归之意。

最近几年,我们曾经写过较多的思辨性作文。反观我们的文化,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早在唐代,白居易就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二、从思想导向看,符合“立德树人”原则。

任何时候,社会都需要英雄。在复杂多变、风云激荡的21世纪,给中学生一些正面引导,肯定社会精英、青年楷模,有激励奋发、弘扬正气的作用,可以说找到了“上下同欲”的契合点。

三、从操作层面看,完全不设审题门槛。

作文,无非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思想,抒写真情实感,在审题上不设难点,便于学生更自由、更活泼地表达。浙江卷作为最后的收官之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既能体现积极的态度,又能实现平稳过渡。

李燕(桐乡市高级中学)

本次作文题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精神,旨在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本题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的旨意。

本题高屋建瓴,落点在于每一位青年的发展方向,切口小,内涵丰,引领价值导向。本题要求考生能观照时代要求,以小见大,领悟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从浙江青年成才的角度去规划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

作为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人才的榜样示范下,站在浙江省提供的创新人才发展平台上,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要求考生关注大我、关注时代,不可过分拘泥于小我。

这道题看似与2019年浙江卷作文“浙江精神”相似,实则不同。本题更倾向于开拓与创新二者的融合。材料三次出现“创新”二字,命题指向青年人在各自领域开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无论是徐枫灿、杨杰还是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青年,无论是杰出的还是平凡的个体或团队都在各自行业刻苦训练,创新突破,最终旨归于青年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促进全省人才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篇作文,无论基于何种形式,能真正写出“我”的人生感悟,能阐明“我”的价值取向,能发挥“我”的“时代感”,能显性或隐性地体现“我”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大千世界中“我”的坐标定位和存在意义,这样的表达,是思辨性表达的发展意义所在。

汤见光(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2022年后浙江自主命题的语文高考卷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今年作为浙江卷“承上启下”的一年,作文题明显带有与新高考全国I卷靠近的色彩,主题时事性较强,贴近浙江实际。试题以“浙江青年创新人才”为材料,以“对你未来发展的启示”为要求,可以说材料易懂,要求明确,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没有多少障碍,文体也以考生日常训练的论述类文章为好。

从作文题目看,考生在作文中首先应该回答好材料中所举的浙江创新型青年人才榜样对考生自身未来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即作文中应表达出你从材料中的青年人才身上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然后从成才所需的环境(包括政策引导)、成才所需的精神(包括创新、坚持、勇于尝试)等展开论述,阐明你对将来如何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从题目材料来看,考生在论述过程中,还得从小我回归到大我(社会、国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切题。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尤其如此。从近几年浙江卷的作文来看,浙江卷作文似乎都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2018年“浙江精神”除外),看似能找准角度,却又感觉没抓住核心,让考生感觉写什么都行,但实际上平时没有积累,就不容易写出好内容。从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来看,我们的考生平时也要多关注社会时事,积累一些时新的素材,学会分析时事材料,方能应对各类考题。

程振伟(教育评论员)

浙江高考作文考“人才观”。所给的材料中,对人才进行了限定,也就是“青年人才观”。实际上,对善于写议论文的同学来说,这个作文题“比较友好”。在审题中尤其要注意“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如果忽视此话,很容易抓不住重点。

紧紧扣住“青年才俊”对高中生未来发展的启示这一点,写出高质量作文,可以在走深上尝试:这是最好的时代,青年有大展手脚的土壤,但要自己做好准备,抓住时代给予的际遇。或者,可以剑走偏锋,写出“构筑让青年脱颖而出的用才土壤”。再者,社会发展无限细分,想在传统领域出人头地并不容易,创新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创建新的职业,像马斯克一样,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好的发展成长机会。

这些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紧紧围绕“家国情怀”命题,高考生想清楚了“个人和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究竟什么关系”,写作自然文思泉涌。总之,不能光做纸面作文,还要多体验生活,思考社会和时代,“行万里路”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严涛(嘉兴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从学生的反馈看,语文试题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以“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引领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浙江青年如何向未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浙江青年学子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可为敢为的态度担当重任,走向未来,推动时代进步。

今年的高考作文,让学子在了解浙江创新战略、人才措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以浙江青年的有为奋斗之例感染青年学生,进而引导青年学生思考未来人生,把握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共振点。

同题作文

浙江卷语文作文

题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等元素

考生、老师们普遍反映题目不难

但要写好也不容易

之之

湖州中学老校长、衢州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还有浙江师范大学同学们的高考同题作文,一起来欣赏下!

从夸父到“羲和”

沈培健

中国人心中的“天”,不仅不空,而且不远。架个天梯,搭座鹊桥,便可常相往来。也许,正是这样的见识和笃定,让素有勇立潮头的浙江人,有勇气更上层楼:做无疆的行者。

跟风,靠苦工,追星,靠志趣,而领跑之日,得靠为天下先的豪气,更得靠新人耳目的创见。

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徐枫灿、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杨杰,以及35岁以下近9成的勇闯“无人区”团队,正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跟风,追星,让自家也灿烂在夜空。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你就必须不断前进。”——这是爱因斯坦的经验之谈,而阿里巴巴的张勇所谓的“在不稳定中寻求稳定”则是最新的注释和例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诗仙而归的山月,也见证着当下的新春。28岁入行的青年奋斗者孙滔,站到了5G移动通讯架构标准的前沿,他的团队所引领的,是全世界。这样的团队,不是速成班,更不曾赌运气,每一个卓越成果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这一切的成真,靠的是始终不渝的苦干,靠的是前赴后继的青年,更是日日新的迭代与超越。在祖冲之、郭守敬、张衡之后,我们又有了郭永怀、王德民和叶培建等一众明星。而今的新编,更是青春年少的“鲲鹏”之星。

近些年来国人早已见怪不怪的“卡脖子”,说明的是我国成长的体量和质量,足已影响到人家的霸权,扰动了传统东家的奶酪,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受制于人的短板依然不少。屈原的《天问》,仰望高大上的天,而“天问”探火和“神舟”飞天,则是一个唾沫一颗星的回应了。“羲和”号上的太阳空间望远镜,正以全新的姿态,为世人巡天,寻幽探胜。

庄子的《逍遥游》,是心灵的曼妙,是自由的展开,向无尽的远方,也为无穷的人们。高端的竞争,少不了“大咖”和“硬核”。中国汽车芯片进口率约90%。缺芯,反映的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弱项,芯慌,难免心慌。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更不能成事。夸父,是梦,“羲和”,是真。天街上羽人往来,天庭里轻舞飞扬,一如凡俗世态的投影和映照。严子陵的七里滩,和姜子牙的磻溪头,可是绝然不同的钓台。云泥之间,不可以道里计。“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变化改变世界。”只有在改造世界的档口,解释世界才能获得意义。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34位上升至第12位!诸如此类,便是“漠漠水田飞白鹭”之时最好的消息,没有之一。

春来遍地桃花水啊。

红树成林的奥秘,在于别具一格的“胎生”,而旅人蕉退化的关键,在于压力的消失,让它失去的存在的价值。两千多年前,胼手胝足也难以温饱的中华先民就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嫦娥的奔月,鹊桥的相会,就是他们探索星空的心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冷眼向洋,热心看世界。从精卫填海,到港珠澳大桥,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犹如 “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的有机结合,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只有豁达大度的行者,才会有纯澈的目光,纯洁的心灵,和纯粹的生活。中国空间站以“天和”名,应该寄托着天下一家、守望相助的宏大和博爱吧?

别失去睥睨天下的勇气

汪啸波

两千多年前,一位名叫庄子的哲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了鲲鹏的故事,千百年来,让人心驰神往。如果把生活比作浩瀚无垠的北冥,那么,我们就应该是神话里的鲲鹏,振翅怒飞,扶摇直上九霄。

是的!在这风云激荡、新旧交替、疫情肆虐的21世纪,我要说:青年,别失去你一飞冲天睥睨天下的勇气!

为什么青年值得寄予如此厚望?因为青年拥有最梦幻的憧憬、最顽强的意志、最炽热的激情。

让我们看看身边那些可爱的青年吧。衢州市人民医院的年轻护士赵凯旋,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毅然决然,瞒着父母报名驰援武汉,成了第一批勇敢的逆行者。短缺的物资,紧张的床位,患者痛苦的呻吟,呼吸机急促的警报……这一切都没能把她压垮。而当她凯旋归来,她淡淡地说:“于我而言,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而对武汉的患者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生的希望。”多么朴素的话语!她的眼里只有异乡需要治疗的病人,她的心里只有世间需要拯救的苍生。

与无影无形的病毒“亲密接触”需要勇气,与烈焰腾腾的火神以命相搏更需要勇气。淮安市90后消防员谢勇,在高层住宅楼灭火过程中,被浓烟熏呛跌下,经抢救无效,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1岁。这位勇敢的消防战士从17楼的高空坠落,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恰是鲲鹏展翅飞翔。

白衣天使,消防战士,一张张青春靓丽的笑脸如花朵装点世界,一个个英挺帅气的身影像阳光温暖人间。他们心怀天下,直面死神,锐不可当。在我们这个幅员广阔的国度,这样勇敢、进取的青年哪里说得完呢?95后姑娘徐枫灿成了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成了“劳动模范”,年轻的智能超算研究者群体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把最美好的词语都献给青年吧,童年可爱却显得稚嫩,中年沉稳但容易油腻,老年睿智可不免衰朽。唯青年纯洁、浪漫、勇敢,活力四射,魅力无匹!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李大钊说得好:“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青年与人间至美如影随形,而拥有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不能失去睥睨天下的勇气。

真诚祝愿天下青年,心怀悲悯、希望、欢乐、勇气,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青春在追逐梦想中出彩

朱小峰

这是一个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时代,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战略号角,一次次驱动着我们对未来展开描绘与憧憬。

人生,在挑战困境中看见希望;青春,在追逐梦想中展现风采。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民族复兴处于最关键的时候,为我们点燃的信念火炬。“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这熠熠生辉的人生图景,正在诱动着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伟大时代的角色定位,正在激励着我们拍掉身上疲倦的尘土,为寻找下一个里程碑添注动力。

青春是美好的,青年是能量无限的。在浙江的山山水水中,像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5后姑娘徐枫灿一样,像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一样,茅庐初出便大放异彩的青年人,散发着偶像一般的热力光芒,谱写着属于青春应有的冲劲豪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才强省、人才强国的实现,取决于我们每个青年人的成功。我们的成功,则必须在豁达的人生识度中,通过脚踏实地的分分秒秒,通过败而不弃的点点滴滴,才能安然获得。

但是,总有些时候,我们会和自己追逐的梦想擦肩而过。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偶尔,我们也会与自己的理想抱头痛哭。激烈的竞争,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超越而望其绝尘而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事代谢本为世间常理,不必为一时一事之损亏而求全责备。人生出彩之处,并不仅在于荣誉的光环,更在于如何以一颗平常心笑对荣辱得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如此之人生见识与胆识,我们如何不成才,青春如何不精彩?

成长为才,青春出彩。出彩,在于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而执着向前;出彩,在于我们能够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追逐梦想,每一次追逐都不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出彩后还会有精彩。风雨常在,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的梦想常在,强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地方了。

今日桃李芬芳,明日社会栋梁。今天的考场,是我们绽放青春精彩的一个舞台,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次伟大的集体出征。当我们完成最后一门考试走出考场,新的梦想就要起航。这个九月,又一批青春身影将出现在高等学府,那就是我们,那就是在追逐梦想中熠熠出彩的我们。

追逐梦想,青春才会出彩;砥砺风雨,我们才能成才。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来吧,让我们用青春的故事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青年担当:做时代的“织网者”

浙师大初阳学院理科试验212班 严心晨

丰子恺先生曾在《剪网》中写道:“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的别的事物来。”人与社会就是一张网,把我们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个群体,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这些群体,更离不开这一张网。“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每个人对于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只有这张大网织得结实了,国家才更有底气,民族才更有希望。

何以我们,奔向何方?作为新时代青年,在社会的未来发展中,我们要如何定位自己呢?

我认为:新时代青年要做时代的“织网者”,承国之担当,实现自我价值。

怀大我忧责,承国之担当。革命先行者宋教仁曾为冯平先生题赠一副对联:“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回望历史,千古风流人物青年时立志,以铁肩担责,解家国烦忧。身处明清交替之际的顾炎武,二十七岁乡试落第后,“感四国之多虑,耻经生之寡术”,加之清兵入侵和明廷积弱的内忧外患,他断然弃绝科举之道,发愤钻研经世之学,创作“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的《日知录》,并历经廿载编撰《肇域志》等全国性地理方志。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众人熟知,历史风云变幻,滔滔大势难以力挽,顾炎武怀着救民于水火之心,肩负起他的责任。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缺乏责任意识的人,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它单薄的石层下潜藏着被侵蚀的危机,永远无法成为最坚固的岛屿之基,更无法与其他岛屿共同形成广阔的大陆。可见,青年要成为时代的“织网者”,担当意识不可缺,怀大我忧责,是行担当的前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担当需躬行。仅仅有大我之忧责还不够,担当需要赋予实际行动,而不可纸上谈兵。历史上纸上谈兵之人不知凡几,而真正敢于披上铠甲冲在前线的人却屈指可数。十大后浪青年冯萌萌因母亲生病,毅然决然辞去城市白领的高薪工作回乡当采油技师。她的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扎实苦干,辛苦奋斗十余载终成首席采油技师。她被采访时说道:“我现在只想做一名大国工匠。”仅仅一个“只”字,便体现出了她心中的那份倔劲与坚定,若没有曾经那个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冯萌萌,何来今日的“大国工匠”?成为时代的“织网者”,牵动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永远是行动而不是嘴巴。

做时代的“织网者”,实现自我价值。王鼎钧曾在《碎琉璃》中写道:“时代就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时代在我们行担当之际,也将我们置于它的巨大筛子中,以肩负担当为衡量标准,将我们筛入各自的箩筐中。可见,青年为担当者,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在筛子中拥有“顶端优势”。95后科学家曹原从小便种下与超导的缘分,如今发表多篇论文震惊科学界。他曾说:“仰望星空总能让我安静下来。”“我是中国人,以后要回中国的。”这片星空见证了他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而为祖国奉献则是他的坚定信念。怀着这份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他在青年中脱颖而出,成为“织网者”的一份子。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吾辈青年,当有少年心事当拿云之志,当怀且将新火试新茶之勇。新时代青年啊,我们当是这时代的“织网者”,而“前方”便是我们追随的方向!

且将新火试新茶,青春趁年华

浙师大初阳学院文科试验211班 汤惠敏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无数次证明,总有一种创新精神让我们在困境中打破常规,在局限中开拓思维,追求卓越,创造可能。它是电子商务拔地而起,是5G商用加速退出;它是“慧眼”卫星遨游天际,是C919冲破长空。“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先哲王夫之早已用“天地之化日新”六字道尽了凡百事物皆瞬息万变的局势。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吾辈当以新火试新茶的青春之勇气、青春之活力、青春之年华,开辟自我新天地,创建青春之家国,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知世方能知己,知新方能创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既然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就必然要洞悉社会的走向,掌握时代的脉搏,以此来给出相应的选择。放眼全球,5G信息技术支持下,云计算服务将无代码或低代码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新冠疫情推进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日本首次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药物研发中;主权数字货币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行,区块链、金融科技与加密技术正在飞速崛起......我们正身处“人类三千年未有之奇局”,倘若吾辈青年仍将视线局限在目之所及的日常生活学习范围,无视窗外时事变化,又怎能担当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常学常新,通变鉴活,洞察时事变化只是我们确定人生发展方向的一个参考,实际的创新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支撑,而丰厚的知识来自于刻苦扎实的勤学苦思。阿基米德有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撬动新时代的支点无疑是知识与才能,只有在日复一日俯身勤学中,我们才能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心态的常新,正所谓“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只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春勇气“破成见,辟新路”,我们才能实现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创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吾辈青年不仅要时刻洞察了解时事新变,还要以实际行动与常新的心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抓住机会,实现多领域综合发展,努力成为创新型、复合型的多样化人才,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没有先例,我必破例

浙师大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12班 陈欣宇

如果前方是未知境地,没有先例,是否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担起“破例”之责?这个抉择缠绕着的不仅是敢不敢踏向未知征途的勇气,更关乎对于极限与边界探索的好奇冲动,也是新时代浙江青年必将担起的重任。

破例,基于迈向未知征途的勇气。塞万提斯敢于在中世纪人们沉湎于骑士的弥天大梦中写出《堂吉诃德》,开拓了骑士文学这一文学未曾有过的畛域;堂吉诃德愿“改变不容撼动的错,挑战不能战胜的敌手,去摘遥不可及的星”,就算会沦为笑柄也要试一试世俗不理解的斗争;杨绛自学西班牙语,坚持直译《堂吉诃德》西语原文,用一己开拓之力为世人留下原汁原味的酣畅译本……新征途可能无人涉足,可能备受指摘,可能艰难险阻,但最先需要拥有的必定是勇气。堂吉诃德独行的背影激励无数有志青年,不再畏缩胆怯,英勇开拓创新。

破例,因为追求多样的原初好奇。进化论中变异是种群进化的唯一动力,生态学中多样性是维持平衡的终极答案。鹦鹉螺不追逐菊石时代漂浮海面的“时尚”,沉入海底得以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幸存;旅鸽灭绝的原因之一是基因同质化严重,导致它们在外界条件大变后毫无还手之力。生命的本质是求不同,自然的哲学是多样,保持那一份对新的纯粹、原初的好奇冲动,便是遵从着天性,不再惧怕开拓新领域的风雨。

破例,须托起承载时代的重任。生逢盛世,我感谢这个提供无限机遇的时代:浙江省政府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呼唤“拓荒牛”们的耕耘;社会物资丰厚,信息发达,选择热爱专业走向未知领域的机会进入千万家;新时代青年同频共振,奋进成风,一大批像徐枫灿、杨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这样的青年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个时代不应是求安稳的年代,而是呼唤开拓创新的正当时。肩上重任时刻警醒道:须开拓,须创新!

当是时,如若重新谨慎考量自我、家庭与社会,终究选择了前人有过的路,那已不是畏缩与怯懦,而是开拓属于自己天地的光明。

没有先例,我必破例。青年应有创新的朝气,有探索的好奇,有开拓的重任,勇创未知之野,进前而勿顾后,为世界进文明!

综合自:教育部、各省考试院

本文由教育科学站(ID:jykxzgzh)微信公众号同步而来,更多实用信息,请前往教育科学站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或搜索)进入“爱学习的书虫”小书店

获取更多高中、高考实用学习资料↓↓↓

欢迎光临教育科学站的小书店

声明:本文由教育科学站(ID:jykxzgzh)公众号综合整理,转载必须注明此声明!“教育科学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创作者所有,本站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把“教育科学站”设置为星标吧★

只需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