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礼耀 上观数据

近日, 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将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此前,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也明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那么国际大学排名是根据哪些指标进行排名?究竟哪个排名更合理?通过数据来了解一下。

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

目前国内被认可和关注的主要有“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分别是:Q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这其中,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和QS排名,还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前者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所发布,后者则是一家叫Quacquarelli Symonds的公司发布的。2004-2009年期间,这两家是一起合作发布大学排名的。2010年后,两家公司开始推出各自的排行榜单。其中QS公司继续采用固有的排名方法,并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作发表世界大学排名,而泰晤士则改与路透社及近期的爱思唯尔合作发表排名。

这里还要八卦下《泰晤士高等教育》,这个周刊的名字让人想起英国百年大报《泰晤士报》,确实曾经是一家,但是2005年《泰晤士报》的老板默多克就将《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总公司TSL Education(包括该刊)以2.35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一家私募基金公司Exponent,所以现在这个排名和《泰晤士报》是没有关系的。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美国杂志公司《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起源可追溯至1870年,而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排名则是在1983年发布。不过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在2014年10月28日才首次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尽管会模糊一些概念并号称自己历史悠久,但实际上,这些大学排名榜的运营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就只有十几年。而这十几年,也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时期。

可以说,大学排名榜就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产物。

大学排行榜指标及其权重不尽相同

可能很多人都只会关注大学的排名,并没有认真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排名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每个排名榜,都有一套自己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这里边既有客观的东西,也有主观的成分。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各大排名中的评价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将13个指标纳入了评估当中。其中国际研究声誉、地区研究声誉以及ESI前10%的被引论文数所占权重最大,均为12.5%。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主要根据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师均表现为一级评估指标,而这些一级评估指标又细分为6个二级指标。其中国际论文、N&S(即《自然》和《科学》)论文、高被引科学家以及教师获奖数四个指标均占20%,师均表现和校友获奖则分别占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评估指标这里就可以看出,各大排名各有侧重,无论是指标还是指标所占权重均不相同,这也是造成不同榜单中同一学校有不同排名的原因之一。

除了期刊数据库,问卷调查成排名背后的数据来源之一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各大排名评估指标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一些客观的指标当然好理解,比如论文被引数,影响因子,学校的师生比例,这些都有客观的数据。像文献计量指标,国内有知网,国外也有论文数据库,可以得出较标准的分数。

而一些主观的数据,比如学术声誉,这个怎么打分呢?

QS公司官网指出,学术声誉、雇主声誉这两个指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它整理了高等教育领域超过130,000名个人关于世界大学教学和研究质量的专家意见和75,000多份雇主调查。

泰晤士官网所提到的数据源与QS基本相似。泰晤士的声誉调查(学术)统计了全球22,000份问卷回复,以评估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声誉调查(研究)则采用了同样的方式。

US News的声誉指标也采用了意见调查的方式,而在文献计量指标部分他们使用的是科睿唯安的学术声誉调查结果。

根据四个排名公司官网所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期刊数据库是各家公司均会选择的数据源,主要包括爱思唯尔、科睿唯安两大数据信息服务公司。

即使是客观的数据,各家公司的计量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软科将《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量视为一个指标,并赋予20%的权重,但这相对来说又会让以社会科学为主的院校处于劣势,因此软科将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论文赋予2倍的权重。

同一高校在不同榜单中排名差异显著

前文提到,一份排名并不是一份完全客观的产物,而是有多重主观维度的涉入,是一份由人工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

我们也发现不同排名所使用的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甚至数据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份排名实则并不能说明什么。

以复旦大学为例,在QS世界大学榜单上的排名,和在US News世界大学榜单上的排名,竟相差110名。其他上海高校在不同榜单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上海理工大学在不同榜单上的排名相差甚至达到500-600名。

上海交通大学在软科和US News的榜单中,排名高于复旦大学,但在QS和泰晤士的榜单中,排名又低于复旦。这种情况不仅只是针对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大学亦是如此。

不同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计算方式甚至不同的生产者,最终制作出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完全不同,甚至存在巨大的差异。

今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创新内在规律,把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不唯排名、不唯数量指标……”并提出要“优化管理评价机制,引导建设高校特色发展”。

排名榜单只是评估大学的一个侧面,但并不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全貌,大学不应被排名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