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铺

从5月1日禁止堂食,36天里,北京餐饮店老板石蕾(化名)一直在焦急地等待。

“我们堂食停业期间,外卖流水不到平时的四分之一,6月5号一大早,我从朋友圈知道了开放堂食的消息,上午就安排了员工进店打扫卫生、备菜,好多员工也跟我说想早点上班了。”

6月6日,堂食服务开放第一天,石蕾的餐厅准备好了吗?营业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6月6日,“时代人物故事”与北京喜悦泰餐负责人石蕾进行了对话,了解了这家连锁餐饮企业的生存现状。

撰文|董欢欢

视觉|王学民

统筹|汪 改

排版|朱向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寂静36天,北京今日恢复堂食

寂静36天后,北京南锣巷烟火气渐浓

备战堂食

据央视网消息,6月6日起,北京市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其他地区餐饮经营单位将开放堂食服务;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行。最新疫情防控措施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需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座、打包外卖、使用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从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石蕾很激动。从5月1日到6月5日,整整36天,石蕾在北京的六家餐饮店一直保持暂停堂食的状态,“虽然有外卖业务,但算算人工、租金等支出,一家店每天的损失就在一万块钱左右。”

员工“复位”、打扫卫生、恢复备菜量……5日一大早,安静的喜悦泰餐餐厅变得热闹起来。“虽然6号才恢复堂食服务,但是有员工早就跟我说,在家‘歇够了’,想早点上班。”石蕾说。

早点上班,是疫情之下很多打工人的心声。

此轮疫情中,朝阳区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在6月3日北京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4月22日至6月3日15时,北京累计报告179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和经开区。其中,朝阳区(427例)、房山区(413例)、丰台区(401例)、海淀区(283例)感染者超百例。

开放堂食服务,对石蕾来说,并不简单。有多少顾客会选择到餐厅就餐?客流量何时能恢复?一个个问题萦绕在她的心头。“现在店里的备餐量还没有完全恢复,员工也是非全员上岗,我打算先看看客流量的恢复情况,暂时用上午、下午两次备菜的方法,适时调整备餐量。”石蕾说。

守护烟火气

一头连着食客,一脚踩在田间,餐饮行业的浓浓“烟火气”在温暖味蕾的同时,也成为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一环。

错过了五一黄金假期,路过了六一儿童节,今天开始,北京餐饮企业怎样在严防严控中守护好逐渐恢复的烟火气,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5月1日开始,我在北京的六家餐饮店一直保持暂停堂食的状态,员工错峰上班,外卖订单不多,每天的经营流水只有平时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是一个成熟的品牌,这在餐饮行业里面已经算好的了。”

餐饮行业要想做得好,就得有回头客,熟客就是餐厅的口碑。

2011年,石蕾在机缘巧合下,进入餐饮行业,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泰餐餐厅。

“当时我有个合伙人是开泰国菜的,当时他还有另外一个品牌是越南菜,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然后我们正好有一个地方,他有成熟的团队,我们就一起做起了泰餐。现在我六家店里有四家泰餐店,两家粤菜店。”创业十年来,石蕾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口味、服务、环境这三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回头客自然就多了。

“在做餐饮之前,我从事过家居和内装设计工作,以买手的身份认识了很多艺术家与文艺圈的人。这个工作经历让我对‘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喜好并不是客人的喜好,客人觉得舒服才行。回头客多了,对我来说在哪儿开店都一样,不管是在社区,还是在写字楼,门店的生意一直挺不错的。”石蕾告诉“时代人物故事”,凭借这样的经营理念,这么多年来她的创业过程一直很顺利,就在近几年,她还新开了两家店。

“2019年下半年,开了一家泰餐店;2021年,又开了第二家粤菜馆。当时还挺乐观的。”她说。

经济压力带来心理压力,这段时间,石蕾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得到6月6日开放堂食服务的消息之后,她的心情却“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5号一大早我就从朋友圈知道开放堂食这个消息了,好多开店的朋友也@我去看新闻。但是我觉得这次开放堂食,顾客也不太可能像2020年那样报复性消费。我觉得这一次跟2020年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是停了堂食还是关店,这段时间,对大家的心理影响太大了。”石蕾告诉“时代人物故事”,六家店中,有的是街边店,有的在写字楼中,“开放堂食,预计街边店客流量恢复得快一些,写字楼里的店就说不定了,要看他们上班的情况。”

疫情之下,有些企业用裁员的方式压缩成本,但在石蕾看来,这对餐饮行业并不适用。“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要开这个店,成本就是固定的,它就得用那么多人,这不是说能裁员就裁员的。店只要开着,前厅后厨的人数是固定的,有那么多个座位,就必须要有这么多员工。”石蕾表示,禁止堂食期间,公司还组织员工在线上参加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培训,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总之不能让员工心慌”。

不过,石蕾也坦言,近期没有再开店的打算了,“这边能活下来不容易,而且能在未来再继续活下来更不容易”。

“自救”与“他助”

五月开始,支出与盈利的账本一直在石蕾心中盘旋,对她来说,除了店铺的租金,这段时间最大的压力是人员成本的支出。

“我在朝阳区望京有两家店,就在SOHO的一南一北,所以我们受的影响特别大。在5月1号之前,店里就受影响了,客流量减少,也可以说基本没人了。5月1号之后,我们支付的大头就是租金,现在也不知道租金到底是免还是不免。”石蕾说,疫情期间送外卖,赔钱也得做,要不然客人就不知道你这家店是不是还存在着。

餐饮行业恢复堂食,城市重燃“烟火气”,餐饮业还需要更多“自救”和“他助”。

“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帮助我们。不过,我们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的帮扶政策,最好是减免房租、资金支持这样力度比较大的扶持政策,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石蕾说。

6月6日,开放堂食服务第一天,石蕾来到她位于东方东路的泰餐(官舍店)。经过了5日一整天的忙碌,餐厅做好了迎接顾客的各项准备,干净整洁的餐厅内,用餐的顾客也都自觉隔桌就座。同时,餐厅也严格落实人员限流、测温验码、消杀通风等疫情防控要求。

“今天这个店的营业额比较一般,虽然来了很多熟客,但总体来看上座率不是很高,不知道晚上会不会好一些。”石蕾告诉“时代人物故事”,不同的门店用餐高峰时段不同,像写字楼的门店,一般中午人比较多,社区门店的用餐高峰则往往集中在晚上。

开放堂食、正常上班、公共交通正常运行,虽然此轮疫情让人焦虑,但是石蕾还是十分稳得住,“急也没用,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先活下去再说,疫情期间我们想推出预制菜来着,但是营业执照范围里没有这个,我们就没敢做。接下来,我打算先咨询一下,做个长期打算吧。接下来就看看谁能坚持下来吧。我觉得这不是说一两个月能缓上来,怎么也得是一两年,接下来就要看能不能缓过来,能不能坚持住了。”石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