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杨国英

今天,A股又疯狂了。

一是三大指数齐飙,上证指数时隔一个半月之后,再次登上3200点。

二是在4月27日探底之后,A股震荡向上势头不减,中位数涨幅16%。

三是北上资金持续加码,今天净买额112亿,近一个月合计净买额超300亿。

四是时隔近一个月,沪深两市成交量再次破万亿。

这是有点牛市特征的。

这一波从4月27日2863点开始的强势向上,本质是双重(财政和货币)刺激之下的大反弹。

这个大反弹,是预料之中的。

从4月26日中央财经委明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一连串顶层色彩的大会陆续召开,一连串财政刺激、货币刺激和内需刺激的政策陆续出炉。

所以,在过去大半个月,我多次提醒,每一次中小幅回调,都是一次加仓的良机。

而近期的大反弹,之所以力度猛、且持续,除了货币和财政的双重刺激,还有上海和北京疫情的明显修复,这对市场信心是有正面影响的。

那今年到底有没有牛市?

我认为没有,有大反弹,但没有真正的牛市。

这是因为,这一波强力向上的走势,重点是政策刺激。

但是,缺少整体业绩预期和外围环境的有效配合,而在这两大缺少之下,今年应该是看不到真正牛市的。

还有两个月,A股半年报就要陆续出台,可以预判至少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其业绩是向下的。

另外,在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之后,美国针对中国的科技和贸易扼制,在大趋势上,是渐渐收紧的。

所以,在近一个月前,我对今年的走势预判是:在三季度末之前,A股大概率将在3000-3500点之间震荡。

至于四季度,四季度有个超级重磅大会,这就不讨论了。

今天,我想讲一讲投资者心理。

在全球动荡的时代,结合强政策指向的我国经济,对资本市场的预判,一定要有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有点模糊性,反者道之动。

这有点类似巴菲特所说的“别人疯狂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疯狂”。

但是,巴菲特的这一反从众投资心理,在美股可能仅是5年或10年一用,而在强政策指向的我国,基本上是两至三年一用,投资实践的频率更高。

比如,从去年底至今的A股走势,基于美联储的收缩预期、以及可预期的外需减少,上证从3700点一路回调到3100点左右,这是合理的,应该也是决策层可以容忍的——我也是基于这一因素,在去年底做出A股将大幅回调的预判。

但是,2月底俄乌战争的爆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动荡,3月开始上海疫情的爆发,这对社会信心造成的强大负面冲击(并由此传导至A股),这都是决策层原先没有预料到的。

决策层没有预料到,但强大的负面冲击又确定发生了,你想,在强政策指向的我国,决策层会没有动作吗?

肯定有。

负面冲击的每一次叠加,事实都在倒逼更大当量的刺激政策出台——这就是政策经济学。

基于这一政策经济学的认知,在恐慌发酵的后半程勇于加仓,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的投资实践。

第二个逻辑相对清晰,尽快验证。

如果对4月26日中央财经委的强信号感受不深,那么,4月29日中央政治会议强调“稳增长目标不变”,这时其实已经比较清晰了。

之后,财政部和央行的一连串政策出台。

再然后,5月25日国务院召开覆盖三级政府参加人数高达10万人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针对全面刺激经济,发起了全国总动员——事实上,即使在这个时候验证,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至今又涨了8%-10%。

所以,在决策层信号出台的前后,无论是稍左侧,还是稍右侧,基于“反者道之动”这一模糊性逻辑,底层仓位应该是要大胆构建的。

而在一个又一个信号发出之后,更是要尽快验证——验证得越早,加仓得越早,也就受益越多。

不多说了。

在市场再次疯狂之后,今天我反而是要提示点风险。

现在的A股,整体依然没什么风险。

整体没什么风险,但是,接下来大盘的整体反弹力度会趋弱,短期如果突破3300点,甚至有可能要发生中幅回调。

整体没什么风险,但是,在连续大反弹之后,局部风险事实已经在形成,并将伴随大盘的进一步反弹而进一步堆砌风险。

比如,近一月暴涨的汽车板块(以及因之推动的相关配件和锂电板块),是在购置税减半、各地消费券发放和厂家优惠(包括车贷调降)等一系统政策优惠之下推高的,这有助于汽车板块预期业绩的上升,但是,这样的预期业绩上升,有没有可持续性呢——肯定是没有的,这本质是对未来业绩的透支。

还是反向思考吧。

在反弹市中,在大反弹进入腰部之际,人声鼎沸的要渐进离场,门庭稀落的要挖掘。

当然,落实到具体公司,这也是相对的。

真正的好公司,不算小账,与之相伴不离,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