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居住在北京的法国艺术家苏文(ThomasSauvin),通过在网上搜索购买胶片的渠道,结识了一名废品收购商小马。

小马仓库里堆积了各种材料,其中就包括数量庞大的底片。在这里,外人可能不屑一顾的东西,苏文却视为宝贝,他说:“从这些普通老百姓拍摄的照片中,就能看到中国变迁的历史。”留住这些底片,就能留住那个时代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从小马那里按公斤买回底片,开始了“北京银矿”项目。至今已经收藏了85万张底片,从1985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民间影像,并按照不同主题或视觉经验进行分类整理。

苏文还专门在ins上开了一个账号,分享“北京银矿”项目的老照片,吸引了7万多粉丝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意义重大的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点神气地站在刚买回的电视机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下刚吃的完麦当劳包装纸作为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次旅行的地方留下照片

在北京北五环垃圾场,苏文陆续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收了五十万张废旧底片,呈现1985-2005年中国人隐匿的日常生活。

苏文发现那时候人们也特别喜欢爬到雕塑上面去,这样也造成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画面。哪怕明明写着“禁止攀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文也表示,其实能组成的系列特别多,当数量慢慢堆积起来,你会发现照片里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就好比很多室内照片背景墙上都有一张玛莉莲·梦露的海报一样。

这张照片可以说是“北京银矿”的“镇矿之宝”,流传相当广,Windows98的集体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张同样也是“镇矿”的杰作,清晰纪录着当时婚庆娱乐的创意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扑克游戏,似乎输了是不需要顶砖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魂的拍照姿势,直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双黑丝美腿,让人遐想连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型前卫独特的滑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坛的回音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还是属于乔丹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满信息量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眼神,这可能代表着一次惊人的实验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矿”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人逐步走出国门,奔向世界的足迹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照片底片中含有硝酸银,于是苏文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北京银矿》。但是因为胶片时代的彻底消逝,苏文慢慢地就收不到更多旧底片了。“银矿”和它背后代表的那个时代一样,渐渐定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小孩子们长大了,年轻人有了儿女,家里的傻瓜机也变成了卡片、单反、微单、手机……但北京银矿里那些鲜活的生命和张扬的面孔还依然年轻,并且会永远年轻下去。

这或许就是这些相片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老醯在此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