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

儿女们不会这辈子都待在父母身边,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

这一天可能是高中毕业的18岁,或者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结婚成家那一天。

所谓独立,不仅仅是指从父母的房子里搬出来,它包括了更多层面的意义。

独立,很费钱吗?

最基本的就是经济独立,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挣的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开销了,什么时候就独立了,也就是说“自负盈亏”。

然而由于中产、新中产的社会聚焦,自负盈亏的经济门槛被无形中拔高了。

似乎必须拥有体面的工作,舒适的房子,拿得出手的自驾车这三大件,才能有底气说自己“经济独立”了。

但成为中产阶层的经济门槛,并不等于经济独立的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是自负盈亏,那么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收入,够自己花就可以了。

当父母确认你可以自己吃好,穿好,才会开始把你当大人看。

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一旦他们对子女生存这件事感到焦虑的时候,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倾听子女的想法,还会习惯性地情绪化回避,认为你必须先要挣够钱,其他免谈。

所以,很多情况下,年轻人在家里的话语权,是随着个人经济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的。

沈倩的爸妈就是如此,在她工作挣钱之前,他们基本不会考虑她的意见和想法,张口就是“你年纪还小,你懂什么。”或者“大人说话,你不要插嘴。”

可是后来,当她能够养活自己,过年过节还能给爸妈发个红包的时候,明显感到话语权的分界线开始模糊了,她终于可以有发言权了。

几乎每个人的十几岁,都不喜欢被当成小孩子,盼望长大,盼望自己做主,于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声嘶力竭地强调“我已经长大了”。

等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想起十几岁那个固执和委屈的自己,突然觉得有点傻,好像也可以理解当年爸妈为什么不能接受所谓的“长大”。

因为“长大”不能光靠嘴上说,发再大的脾气也是假把式。

当然,也有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常常询问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比如同事小宁的爸妈,所以他的独立过程比较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有钱,是不够的

独立的修炼,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内而外的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独立思考与判断,并将自己的主张独立实践,最终自己为后果买单。

“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年上大学决定自己独立时的那种感觉,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的那一刻,就觉得,从今以后,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了,爸妈再也不能挡在我的前面,护着我了。凡事要自己拿主意处理了。”90后珊珊分享道。

而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磨练,相信并坚持自己的理性能力,慢慢地,我们看待人与事的方式,更为全面,更为深入,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自顾自地想当然。

同时,在处理欲望与情绪方面,也会更为得心应手。

这一部分的成长,主要依靠自我意志,家庭与社会环境更多的是一种辅助引导。

上一辈的父母,受经济环境与文明发展的限制,所能提供的辅助引导多为粗放式。他们更多地相信一句老话,“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作为补充作用角色,家族的家规与大家长的耳提面命,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家族后代的为人处世,进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门风”“教养”。

与经济独立相比,只有人格独立与思想独立,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年轻子女获得原生家庭的发言权、决策权。假如没有这一步,就很难在父母面前挺直腰杆,说“我长大了”。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这种对比尤其明显。周青家里兄弟姊妹3人,她排行老二,姐姐虽然比她工作得早,但处理家里事情的时候,她的主意要比她姐姐的更受父母重视。“我是属于那种会各方面都尽量顾及的性子,想的也多,我姐姐和我的性格完全相反,做事更由着自己的性子,也很少操心这些事。”

今年是朱阳自己赚钱的第四年了,但在他父母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想法依然单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里的事,他很少参与决策,“看你们,我都行”是他的口头禅,最好有人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需要让他做什么,怎么做。

原生家庭中的参与感与存在感,其实只是个人独立的一种结果,独立的真正目的意义,是为了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人生。

当我们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盲目跟风,遇事审慎,我们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可以摸索追寻心中热爱,可以包容理解多元文化,为自己的生活做主,活成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立,不是一个人的事

95后盼盼,工作后仍和爸妈住在一起,每个月发了工资会给家里转一部分生活费用,多不退少不补。

“在工作选择上,他们是尊重我的想法的,但是他们没有‘隐私’的概念。我们家是不可以锁房间的门的,就算我自己一个人待在里面,也不可以。在他们看来,锁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而且在我家,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甚至自己的杯子,所有都是家里的,没有你我之分,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的。”说起和原生家庭的隐私界限,盼盼十分无奈。

“我也尝试聊过,也发过火,但是没有用。他们已经习惯了,很难改变。我也想搬出去自己住,但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和陌生人合租磨合,费钱费心。”

左右权衡,盼盼只能选择去理解父母,然后默默把自己的所有隐私转成电子档,放在网上,这样妈妈来整理抽屉的时候,就不会看到他们绝对没办法接受的东西,比如耽美文。“他们倒不是故意要看隐私,只是不认为你需要自己一个人的空间。”

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和盼盼同样的困扰,当自己努力独立后,还要为了“隐私界限”和家人沟通。

相对而言,外漂青年从地理距离上切断了与原生家庭共享空间的可能,更容易获得自己的隐私空间,即使遇到微信视频的连环追问,搪塞起来也要容易一些。

独立,从来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事,在我们独立的同时,与身边人的相处方式势必也会发生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一定时间的持续沟通、磨合、适应,是独立必须要承担的成本。

不仅是隐私方面,“钱”这件事上也有些微妙的反应变化。

晓雅独立挣钱后,从读书时父母给她提供生活费,变成了她给父母提供生活费。“我爸挣的钱挺多的,也够我爸妈两个人花,我妈自己手里也有钱,还时不时自己买件名牌。但是当她知道我手里有富裕钱的时候,就总来找我要钱,让我买这买那。我也不是不给他们花,过年过节都会给他们打一笔钱回去的。”

雯雯的父母,倒是很坦诚,家里唯一的儿子将来结婚需要钱,家里的钱基本都存起来不动,平时生活不够用了,就找孩子们要。

“他们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儿女成家,嫁女儿不用花钱,但给儿子娶媳妇儿需要,所以在他们养老之前,挣的钱都是为了娶儿媳妇。家里也都摊开来说过,到时候让我能出多少出多少。感觉我省下买衣服买包包的钱,就是为了我弟娶媳妇。”

“我哥已经结婚了,我爸妈也有收入,但遇上家里需要钱的时候,我妈更喜欢找还没嫁出去的女儿,不想找我哥,原因是怕我嫂子不开心,或者他们要养小孩,要付房贷,压力大。”实在没办法接受的楚羽,为了这事,已经和她爸妈沟通了无数次,最近好不容易推妈妈走出了找儿子要钱的第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独立后,我们的钱在自己花销与原生家庭补给上该如何分配?怎样做才能在维护亲情的基础上理清钱的界限呢?

别麻,还有得救

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这件事,虽然不容易,但还是有办法的。

个人隐私空间,且亲爸妈不可随意越界。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搬出去住,用物理干扰拉开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至于“我的钱”和“父母的钱”,这怎么分呢?

晓雅用的方式是哭穷。“千万不要让父母知道你存了多少钱了,知道了,你的钱就留不住了。我会把钱花在我爸妈面前,给他们留一个大手大脚的印象,月底的时候时不时点一句——我的钱子不够花了,这样他们就以为我没存下什么钱。”

在给爸妈多少钱这个问题上,她是这么计划的,“我爸妈都有退休金,将来在老家养老不成问题,我也会给他们钱,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但这个主动权得在我手上,不能由着他们把我的钱包当成自己的钱包。想想刚毕业几年,我妈动不动就掏空我的钱包,真的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雯雯面对父母的坦诚,也坦诚了自己的想法,“我也30的人了,无论是不是结婚,都要自己手里有钱,我准备买房,所以以后就不会每个月往家里打钱了,再说现在家里三个孩子都毕业了,基本都赚钱了,负担也轻了,将来给你们儿子娶媳妇儿,我到底拿多少,到时候再看情况,而且事先说清楚,这个钱,是要还的。”

此外,还有楚羽的办法,软磨硬泡,坚持贯彻儿女平等。“儿子没结婚前,说男孩子手脚大,手头没富裕,所以不找他要钱,儿子结婚了,又说养家难,不舍得要钱。难道我的钱就来得容易了?在养家这件事上,从今以后,我和我哥必须平摊。”

为了独立,和原生家庭协商,需对症下药。假如父母信服文化权威,那就多用文化人的例子点醒他们;如果比较传统,就用土味路子;实在难以沟通,那只能委婉迂回。

独立,不是一场清算

每个人的家庭是不能选择,而沟通这件事,不是做数学题,只要套用公式就可以。

独立,是生命必经的过程,但不是借此和原生家庭清算。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是我们在这世间最亲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不分你我,二十多年的情感牵扯,有恩有怨,有伤害也有治愈,一切都不会因为子女的独立而结束。

说到底,处理好与原生家庭的感情过渡,协调好与父母的关系,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这一系列实践,原本就是独立必经的试炼。

我们在要求获得父母的理解的同时,我们也要理解他们。

他们那一代人,为了规避风险,祖祖辈辈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去生存的,在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孩子的就是家里的,家里的也是孩子的,无论是隐私还是钱,都不分你我,不然就生分了,伤感情了。

在他们的眼里,家族的利益大于天,他们也很少会有自我独立的意识觉醒,连成长几乎都是在婚姻中通过做丈夫、做妻子、做父母一步步完成的。

他们常说:“为人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儿女养大成人,看着他们成家立业,才能安心养老。”

虽然口头也念叨“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但实际上,只要是儿孙的事,就比自己的事重要。

很多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最终只是谁谁的父母,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更不理解儿女嘴里说的那个“独立”究竟是一个什么世界。

所以,对于90后来说,不仅要自己独立,还要教会父母独立,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人生,告诉他们:“爸妈,这么多年辛苦了,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好自己,你们以后可以过得‘自私’一些了。”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Sunny

策划 | Sunny

编辑 | 崇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