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经过了五次战役以后,志愿军终于将敌人赶到了汉城以南,将战线稳固在了“三八线”附近。因为敌我双方谁也无法击败对方,只得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然而敌人的谈判根本毫无诚意,他们打着谈判的幌子,背地里依然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9月,敌人刚刚结束“夏季攻势”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策划“秋季攻势”了。经过多次谋划以后,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将这次进攻初步分为了3个步骤,第1步是攻占马良山,第2步是从马良山继续向北推进400公里,占领沙里院,第3步是一直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

为了实现“秋季攻势”的第1步,范佛里特将美骑1师第5团、英军第1师、比利时营和南朝鲜第1师全部拉到了马良山一线,与志愿军第64军对峙起来。与此同时,敌人开始不断将阵地向前移动,并集结坦克、修筑攻势,时刻准备发起进攻。敌人的飞机也开始不断对马良山一线阵地进行轰炸。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64军也展开了紧密的部署,开始在水郁市一直到王山里这一线长达55公里的阵地上进行防御。虽然防线很长,但64军军长曾思玉一眼就看出来,敌人进攻的重点很可能是马良山。马良山位于64军防线的中心位置,也是整条防线的重要支撑点,它控制着涟川到市边里、抱川到九化里、高浪浦到朔宁这3条主要交通线,西南方向就是谈判的地点开城,是临津江东面重要的屏障。曾思玉经过仔细考虑后,将守卫马良山的重任交给了191师。

1951年9月下旬,敌人的“秋季攻势”正式开始了,敌人的攻势首先在西线发起,想要迫使志愿军放弃临津江左岸到铁原以西的防线。随后,对马良山窥视已久的敌人,开始向着马良山一线发起攻击。10月2日,敌人在10个炮群、100辆坦克、64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着黄鸡山到古庄里一线发起进攻。

10月3日,敌人的两个团在7个炮群、62辆坦克、2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着191师守卫的187.4高地、210高地、227高地、180高地以及高旺山等地发起进攻。10月4日,敌人的4个营在50辆坦克和40架飞机的支援下,开始向着马良山、216.8高地移动。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攻势,曾思玉和191师师长谢正荣都没有慌乱,他们知道敌人进攻的重点必定是216.8高地。

216.8高地是整个马良山防御体系中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谢正荣一开始就将571团放在了这一线进行防守。负责守卫216.8高地的部队,是571团的7连。10月5日清晨,敌人不出意料地向着216.8高地发起了进攻,几百门大炮开始对着216.8高地进行疯狂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7连的情况很不好,经历过之前的几次战斗以后,7连的连长和指导员都已经牺牲了,只剩下了副连长闫志刚,7连加上勤杂人员也只剩下了40多个人。大家知道即将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心里没有丝毫惧怕,都想着如何才能守住阵地。原本很多人都主张集中全部力量,正面阻击敌人,不让敌人爬上山头,但闫志刚没有同意,他深知敌人炮火的可怕。虽然大家都不怕牺牲,但就算人都打光了,阵地没有守住,依然没能完成任务。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打得巧妙,能以少胜多。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闫志刚决定先将所有人都撤回到坑道里,等待敌人的到来。因为7连全部都隐蔽起来了,敌人的炮火虽然凶猛,但也只是浪费钢材而已,连7连半根毫毛都没有伤到。敌人的炮火响了一阵之后,有些战士开始忍不住了,开始叫道:“副连长,我们上吧。”

闫志刚没有同意,他一面让通信员去交通壕那边看看来了多少敌人,一面对大家解释道:“你们千万要沉住气,敌人现在炮火还没有停,这意味着步兵还没有运动过来。最好的时机,是在敌人停止炮轰和步兵快要接近山头的时候。到那时候,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山顶,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能出其不意重创敌人。”

不多时,通信员回来了,报告说进攻的敌人大约有1个营,现在还没有到半山腰。有些战士一听,又开始急了:“副连长,真的应该上了。”闫志刚依然不同意:“你们急什么,敌人大炮还没有停,这意味着敌人离山顶还远着呢。”没想到的是,闫志刚这话才刚刚说完,敌人的大炮就停了,坑道外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听不到什么动静了。

立刻就有战士叫起来了:“敌人的大炮停了,可以上去了。”闫志刚还是摇了摇头,他之所以不让行动,是因为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按照之前通信员的说法,敌人都还没有到半山腰,这时候离山顶应该还很远才对,这还不到时候,怎么忽然就停止炮击了?他忍不住叫过通信员:“你刚才看到敌人是不是还没有到半山腰?”通信员一听就愣住了:“那还有假。”

这时候不少战士担心贻误战机,都已经聚到了闫志刚附近,等待他下达命令。闫志刚始终觉得不对头,于是让通信员再出去侦察一下。没一会,通信员回来了,报告说敌人全都趴在山坡上没有动静。闫志刚一时间搞不清楚敌人在打什么主意,就开始思考起来。忽然间,他眼睛一亮,明白了敌人的打算,不由得惊呼起来:“差点就上当了,你们先不要动,都回去等我的命令。”

原来闫志刚想到,敌人很可能是故意临时停止炮击,想把7连骗到山上后再进行炮击。果不其然,没有等几分钟,敌人的炮击又开始了,幸亏闫志刚及时察觉,7连没有出去吃炮弹。闫志刚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的,于是让通信员通知全连:“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出击。”

等待的同时,闫志刚还联系上了团部,让炮兵对着趴在山坡上的敌人进行炮击。一阵炮轰之后,敌人还没接近山顶就被炸得魂飞魄散,狼狈逃了下去。进攻失败以后,敌人开始改变战术,将部队分散,对216.8高地各处进行重点进攻。不久后,敌人的炮击结束,步兵开始发起进攻了,7连也抓紧时间,迅速进入各自的阵地中。

上午11点,300多名敌人率先向着2排的阵地发起进攻。守在2排阵地最前沿的是5班,战士们在班长陈忠兴的率领下,连续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消灭了几十个敌人。不久后,又有一个排的敌人偷偷摸到了连指挥所附近,占领了距离指挥所只有15米远的一个山头。闫志刚见状,赶紧让陈忠兴组织火力从左侧反击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位于连指挥所右侧的炮班班长潘山不等闫志刚下令,自己指挥着全班用手榴弹攻击敌人。潘山自己更是勇不可当,他抬起了一门沉重的60炮,一口气向山头打了60多发炮弹。7连的文书张豪原本在协助卫生员救护伤员,他一听敌人打到了连指挥所附近,立刻找伤员要了一支冲锋枪,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冲去。

在7连战士们的反击之下,敌人只得放弃山头,狼狈逃下山去。一转眼间,太阳便落山了,7连已经记不清打退了敌人多少次攻击。虽然守住了阵地,但闫志刚心里却并不轻松。这一天下来,7连已经只剩下了30多个人,其中还包括宁死不肯下火线的伤员,指挥员也只剩下了闫志刚、陈忠兴和潘山三个人。

闫志刚知道敌人第二天必定会进行更加猛烈的攻击,于是将陈忠兴、潘山、张豪叫到了一起,商量天亮后该怎么对付敌人。最终闫志刚决定,陈忠兴带着5班守卫高地左侧,潘山带着一个班守卫高地右侧,张豪则带着其他人守在高地正面并准备随时支援两翼。

10月6日天刚亮,不甘心失败的敌人集中了各种口径的火炮,对着216.8高地进行疯狂地轰炸。经过了3个小时的炮击之后,高地上的防御工事被炸得一塌糊涂,地面上到处都是四散的泥土和石块。随后,英军第29旅的两个营在50辆坦克和20架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对高地发起猛烈地攻击。

敌人最开始进攻的是高地的右侧,潘山立刻带着十多名战士奋力进行还击。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十多名勇士与几百名敌人展开了激烈地厮杀。潘山带着人反复与敌人争夺阵地4次,终于将敌人打退了下去。遗憾的是,在最后一次打退敌人的时候,潘山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的牺牲在了阵地上。

敌人眼看右翼进攻不利,又开始向着高地左翼发起进攻。5班在陈忠兴的带领下,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终敌人只得丢下200多具尸体,狼狈从左翼撤了下去。连续两次进攻失败以后,敌人没有就此放弃,又在当天下午向着216.8高地正面发起进攻。敌人做梦也想不到,正面更加难以攻破。

张豪虽然只是7连的文书,但十分沉着冷静,他总结出了一套对付敌人的规律,那就是哪个地方有烟幕,哪个地方的敌人就多。于是,张豪一发现哪个地方有烟幕了,立刻指挥战士们向烟幕里扔手榴弹。等到烟幕散尽之后,地上全是一片片躺着的敌人。张豪和战友们,连续打退了敌人两个多小时的进攻,终于将敌人打了回去。

连续两天进攻失败,敌人依然没有放弃。10月7日,敌人进行了最后的疯狂,他们集中了全部大炮,对着216.8高地进行猛烈地轰炸。与此同时,20多架飞机也飞到了高地上空,开始投掷大量的凝固汽油弹。敌人的阴谋注定是徒劳,216.8高地始终都牢牢掌握在7连的手中。

在7连的坚守下,216.8高地一直到马良山战役结束,都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7连先后打退了敌人23次进攻,以伤亡26人的代价,歼灭了700多名敌人,为整个马良山战役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自原作者:当年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