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警方接到报案,浙江工地上,一男子意外高空坠亡。
当警方赶到,看着“正常”的现场时,他们心下就有了一个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个意外。

可是,一个半截的绳子改变了他们的想法,而在调查后,才发现一切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
01无名尸体
2013年1月10日上午11时,浙江省长兴县城东派出所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工作人员刚拿起电话,对面就传来了一位中年男子着急的声音。
“警察同志,我们这里出人命了,您快来吧。”
问清楚对方的具体位置后,城东派出所警方便立刻派人赶去了案发现场。
十几分钟后,长兴县某建筑工地的门口就停满了警车,紧接着便拉起了黄色警戒线。

循着工人们的引导,此次案件的主要负责人胡警官走到了一个还未完工的电梯井前,随后他便看到电梯井内的钢架上挂着一位中年男子。
从上向下望去,只见受害人的腰上系着一根绷断的绳子,很明显是在高空作业时不慎发生了意外。
当然,判断一件事情并不能从表面轻易决断,更何况这还是一条人命。
于是,胡警官带着几位同志来到了受害者的身边。
从四周喷溅的血点方向,大致可以确定是高空坠落;从现场周围的环境来看,此地就是第一案发现场,排除抛尸的可能性;从他的衣着打扮上来看,受害人是工地负责高工作业的工人。

可是,当警方问起周围人这个人是谁的时候,大家竟纷纷表示不认识此人。
恰在此时,报案人兼工地项目负责人鲁经理走了过来,面对警方的再次询问,他的答案也是如出一辙。
“这个人肯定不是我们工地的,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听到这里,警方不禁有些疑惑,难道一个陌生人会平白无故地走进他们工地进行高空作业吗?
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工地负责人不想承担此次意外的责任,试图通过撒谎来掩盖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
或许是看出了警方的怀疑,身旁的鲁经理连忙保证道。
“如果说我们总包单位出了事,那我们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如果是分包单位出了事,至于谁分包的,那是甲方的事,但是我们有业务部门配合。”

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信誓旦旦的模样,警方也暂时打消了对他的怀疑,毕竟如果真的是工地想要逃避责任,工人们也不会全都守口如瓶,此事实在是太蹊跷了。
为了确认死者的身份,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能证明他身份的物品,所以坠落的地点极其重要。
于是,警方便开始从低层向高层走去,每一层的每一个房间都不敢遗落检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警方发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他们所在的这个居民楼刚刚完工,只有电梯还没有装好。
为了安全起见,每一层的电梯井口都有木板和防护网阻挡着,受害者又是如何跨过防护跌落进去的呢?
正当警方疑惑的时候,法医鉴定报告又带来了一个另外的谜团。

报告显示,受害者的死亡时间并不是在今天早上11点,而是在昨天晚上,这同时也意味着报案人撒了谎。
来不及多想,警方连忙把鲁经理再次喊了过来,面对死亡时间的问题,他犹豫再三还是讲了出来。
“其实早上8点来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了尸体,但是在此之前我们的电梯井并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所以只能匆忙完善防护网后再报警。”
对方的话让警方怒不可遏,人命关天的大事差点因为某些人的无知而影响了案件的进度。
不过这也可以再次证明受害者与工地确实是没有任何关系,否则项目负责人直接以工伤赔偿结案即可,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个小时后,警方终于在顶楼的一个房间内发现了受害人的脚印。
在此旁边,还有一个疑似受害人的包裹,不过包裹里面并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东西,就连最基本的通讯工具也没有。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不远处的两只手套忽然映入眼帘,奇怪的是,这两只手套很明显不是一副。
不仅如此,警方又在阳台上找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正是另外两只手套,与先前的两只构成两副。
眼前这一幕不禁让警方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胆又可怕的想法——案发现场还有第二个人。
这位和受害者一起出现在现场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仓皇而逃呢?
02 疑点重重
种种证据显示受害者的遭遇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意外,在这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案件到此仿佛陷入了胶着之处,查不到受害者的身份实在是很难推进下一步进展。
恰在此时,门外走来了一位年轻的警官同志,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和受害者年龄相仿的中年男子。
紧接着,这位年轻警官便表明了此人的来意。
“胡警官,这位同志声称他的表弟从昨天就联系不上了,想看看是不是工地上的这位受害者。”
话音刚落胡警官就起了疑心,案件信息明明还没有公布出去,怎么就有人找上门来主动认尸呢?
尽管如此,他还是耐心地询问了关于失踪表弟的信息,对方的描述竟然和受害者的特征一模一样。

无法,胡警官便带着这位所谓的“表哥”来到了受害者的尸体前,对方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便坦言道就是表弟本人。
眼前这个中年男人的一系列行为实在有些异常,案子看似水落石出,可胡警官总觉得疑点重重。
或许是看出了警方的怀疑,表哥随即便把此事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
躺在钢架上的受害者名为倪兵,报案人则是他的表哥陈孝国,两人都是四川省中江县人。
为了赚钱,兄弟俩年初一起从家乡来到浙江打工,没有学历的二人主要在工地上谋生。
所幸兄弟俩也不是游手好闲之徒,靠着辛勤的劳动很快就攒了不少积蓄。
此外,陈孝国还邀请了两位老乡一同前来打工,为了节省开支,四人合租了一套房子。

谁知倪兵昨天一大早出门以后就没有回来,合租的两位老乡有些担心就给他打了电话。
听到这里,专业的敏锐度促使胡警官毫不犹豫地追问道。
“你昨天不在本市吗?”
话音刚落,陈孝国就脱口而出。
“我昨天去了湖州市岳父家,刚刚才赶回来。”
与此同时,他又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质车票递到了警方手中,上面赫然显示着今天早上从湖州到长兴的字样。
陈孝国仿佛在认尸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正是他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行为引起了警方的疑心。
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也为了证实心中的猜想,胡警官决定前往倪兵所住的地方一探究竟。

于是,他便在陈孝国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出租屋的路程,谁知这个奇怪的男人在车上又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
刚坐上警车的时候,这位所谓的“表哥”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紧张,但是当胡警官问其是否哪里有不舒服时,他又连忙否定。
当警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陈孝国忽然拿出口袋里的手机匆匆发了一条短信,紧接着他又拨通电话,与对面的人用旁人听不懂的四川方言进行沟通。
或许连陈孝国自己都没有想到,身旁坐着的这位胡警官恰好去过四川,自己这看似精明的一招恰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只听他语气强硬地向对方要求道:稍后警察会来家里问话,你们就按照短信上说的回答,看完短信立刻删除。
还没等对方回答,陈孝国就匆匆把电话挂掉了,然后心虚地望向了窗外。

这一切早已被细心的胡警官看在眼里,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决定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十几分钟后,警方终于到达了倪兵的出租屋门口,打开门,从房间里走出来两个农民工打扮的中年男子。
果不其然,面对胡警官关于倪兵的询问时他们全都表示不知情。
可当问起陈孝国的踪迹时,二人的回答却又惊人的一致,其答案自然和当事人的陈述一模一样。
很显然,这两位无知的工人为陈孝国做了伪证,只不过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作伪证的后果与危害。
与此同时,勘察出租屋的另外一位警察也有了重大发现,他在倪兵的床底找到了一捆尼龙绳,其外形特征与现场断掉的那半截绳子基本一模一样。

可当胡警官问起这是谁的绳子时,陈孝国忽然阻拦住身旁想要说话的同乡,然后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这在倪兵的床底,自然就是他的东西了。”
话音刚落,他便狠狠地瞪了同乡一眼,似乎在责怪对方话太多了,这一切全都被胡警官记在了心里。
难道这位所谓的“表哥”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吗?他与表弟的死亡究竟又有着什么瓜葛?
03 幕后真凶
带着这个疑问,警方再次回到了案发现场,只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些遗漏的线索。
另一边,警方也没有放下对陈孝国的戒心,派了几位便衣民警布控在出租屋附近,以防对方畏罪潜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胡警官在复勘现场时果真发现了另外一个异常。
受害者腰上系的绳子长度,很明显与跌落的高度不一致,倒像是少了一截。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胡警官决定复原现场,他便拿出与死者相同重量的沙袋系在了尼龙绳上,缓缓放下电梯井。
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短短的一截尼龙绳竟然在重物的拉力下伸长了不少,这仿佛也合理地解释了现场的绳子为何看起来那么短。
可即便是把尼龙绳拉到了极致,它的长度还是远远不够死者跌落的高度,很明显有人从现场拿走了剩余的绳子。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拿走断掉的绳子呢?
不仅如此,胡警官还发现与死者相同重量的沙袋根本扯不断尼龙绳,可倪兵腰上的绳子明明就是绷断的。

想到这里,他又重新拾起地上的半截绳索,仔细端详后终于发现了其中不合常理的地方。
众所周知,绳子因外力自然绷断后会形成参差不齐的两截,但现场这半截绳子似乎显得有些或许整齐。
准确来说,这根绳子不像自然绷断,反而是有人故意为之。
倘若真是如此,这个案件就绝对不是普通的高空意外坠落那么简单了,它极有可能涉及了一桩谋杀案。
来不及犹豫,胡警官立刻安排人手到工地附近进行搜寻,主要寻找小刀之类的工具。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便赶到了倪兵的出租屋,再次询问了那两位老乡。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两位老乡最终还是坦白了一切,陈孝国在1月9日的动向他们完全是不知情的。

那条所谓的短信也是告知他们帮忙作伪证,而且陈孝国并不是倪兵的表哥,两人只是同乡关系。
恰在此时,警方那边也传来了一则好消息,他们在工地附近的绿化带中找寻到了一把剪刀和断掉的尼龙绳。
鉴定中心的微量物质比对显示,剪刀上留有的纤维正是这条断的尼龙绳,也与受害者腰上的那根相符。
更意想不到的是,剪刀上竟然还留有另外一个人的指纹,他就是陈孝国。
很快,警方便在绿化带附近的监控里发现了陈孝国和倪兵的身影,两人于2013年1月9日下午5时走进了工地,出来时却只有陈孝国一人。
不出意外的话,此时的倪兵应该已经遇害。
面对人证和物证,陈孝国供认不讳,随后便把事情的真相缓缓道来。

他和倪兵自然不是表兄弟,但二人确实是在年初的时候一起从家乡来到浙江打工。
谁知倪兵天生好吃懒做,而且生性爱赌,陈孝国辛辛苦苦找的工作几乎都被他打乱了计划。
不仅如此,倪兵还经常向陈孝国借钱赌博,而且一借就是好几个月不还。
2012年中旬,倪兵忽然把之前欠下赌债全都还清了,这一奇怪举动引起了陈孝国的好奇。
于是,倪兵便向陈孝国分享了一个赚钱的门路,并声称投入10万元就可以保证获得3万元的利润。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陈孝国最终还是决定把自己银行卡里的10万元钱转给对方。
一个月后,他的银行卡里竟然真的多出了13万元钱,如此迅速的赚钱之路让他简直难以置信。

只可惜陈孝国并没有适可而止,贪心的他又主动找倪兵追加投入了30万,渴望得到更多的利润。
奇怪的是,这一次投资过了很久都没有回音,倪兵也总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任何理由。
眼看已经要过春节了,陈孝国挪用的30万工人工资却一直还不上,他的心里不由得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让倪兵死于精心布置的“意外”。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泄愤,还能趁机得到工地的一笔赔偿,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陈孝国怎么也没有想到,本以为杀人计划天衣无缝,却在作案过程中漏洞百出。
因为他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被判死刑就是最有力地证明。

这世上本就没有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任何想要通过不法手段为自己伸张正义的行为都是大错特错。
希望更多的人记住,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法律也不会放过任何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