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中交一公局集团负责建设的济南黄河大桥扩建项目二标段,迎来了主塔第二节段的顺利浇筑。从5月30日凌晨2时开始,一切准备就绪,正式开打,至次日凌晨2时左右结束,接近24小时的一次性连续浇筑作业,项目经理杨益波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上关键线路干起来,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动起来,才出产值,才有干劲!”前段时间,材料运输、人员进出等影响,杨益波和项目团队只能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和允许的施工条件内抓生产。992方高强度混凝土的方量,并不是杨益波带领项目团队以来体量最大的浇筑任务,但一定是当下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从深达122米的桩基施工起步,到今天迎来主塔起步节段的节节浇筑,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这支能担重任的项目团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众多困难。每一刻,他们丝毫没有半点放松,始终把工程品质放在心上、把有效举措落在实处。

工程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务再难,也难不倒永争第一的英雄团队。这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自觉和争先意识,工期怎么抢、品牌怎么抓、团队怎么带,始终是萦绕在杨益波和项目党支部书记李德强脑海中的发展命题。聚焦黄河大桥扩建项目的总体进展目标,千方百计实现高效的施工组织、精准的时机把握、合理的人员调配,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一切尽在科学管控之中。

作为国道104京岚线黄河大桥扩建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采用新桥与老桥并建的形式,在老桥旁边再建一座复线字母桥,新桥位于老桥下游,中心间距在33米左右,间距较短,联系密切。在设计上预留轨道交通7号线跨河通道,工程涉及市政道路、高速公路、枢纽立交、公轨合建特大桥等诸多领域。特别是新建黄河大桥长约2.5公里,与老桥并行建设,为公轨分层合建桥梁,上层为双向八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轨道交通。其中,大桥主桥采用主跨488米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桥塔总高接近170米,是黄河流域目前在建跨径最大、钢桥总长最长的公轨分层两用合建斜拉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不等跨并桥建设工程,工程总用钢量达七万吨。与老桥相比,新桥主塔更高、结构更复杂。未来,通行更快捷、功能更完备。

设计造型有多奇崛,施工就有多艰难。现场具体负责主塔施工的项目副经理宋国胜是“90后”,对施工组织管理能做到“门清”,问题难不倒、困难吓不住,体现了年轻技术骨干的过硬素养。主塔异型结构对“量身定制”模板要求的精细变化、每个节段内部结构钢筋间距的精确布设、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时间的精准把握,都是他和同事们这几天想了又想、无数次推演的重点内容。6排7列42孔桩基成型、承台7000方混凝土的连续浇筑,都是为大桥横空出世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从设计图纸和效果图上看,新建黄河大桥呈花瓶型,坚实的底座上便是修长的上肢、纤细的臂膀。南北两岸,双塔携手,区域连通,公轨两用,以优雅柔美的独特造型,构建起“一桥飞架南北”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要将美好的设计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结构,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过去的几百个日夜里,杨益波、李德强和项目团队技术攻关组,在上级专家组的精心指导和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多次形成 “思想风暴”,一次次打磨、提升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方案,力求做到最完善、最稳妥,先后完成了引桥桩基出土、主塔节段浇筑的层层突破,逐步搭建起大桥的“四梁八柱”。

近些年来,中交一公局在黄河流域建造了10余座造型多样、福泽两岸的桥梁。每一座桥,都散发出新时代的建筑艺术光芒,既是建筑艺术才华的传承、赶超精神力量的迸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见证。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项目团队的绝大部分人员,先前刚刚在重庆万州完成新田长江大桥的建设重任。“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仗要比一仗打得漂亮。咱们项目团队的职工和产业工人,其实都憋足一股劲,总是想办法把工期往前赶、把任务完成好!”与大家相处久了,李德强太了解队伍的想法和特点了。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常青 通讯员 陈洪胜 范兆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