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团林苗乡:三三举措治撂荒 奋楫争先护粮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推进农村撂荒地复垦复种,是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师傅,麻烦你把这个边坡泥土再压紧一点,害怕下大雨的时候冲垮了……”今年来,团林苗族乡按照“压实三方责任、聚焦三个环节、落实三个一批”的思路,通过念好“严、实、准”三字诀,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乡摸排出的80.59亩撂荒耕地已整治完成77.59亩,切实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压实“三方责任”,在机制健全上突出一个“严”字。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团林苗族乡成立以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撂荒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多方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专题会6次并研究制发工作方案,确保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二是强化分块包干责任制。将全乡耕地划分为N个地块,按照“1+1+1+1”责任机制,即1个联系村领导+1个驻村干部+1个村级干部+1个组长,由乡、村、组干部分块包干,包地块,形成四级联动机制,实行“一地一册”跟进,对排查撂荒地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全乡撂荒地复耕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工作落实督导制。乡纪委牵头会同乡农技服务中心成立工作巡查组,对全乡撂荒整治开展常态巡查,对于成绩突出的村、组给予通报表扬加分,对于撂荒地整治工作滞后的村、组给予批评并扣分,确保用严明的纪律、严肃的作风,为撂荒地整治工作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三个环节”,在长效治理上突出一个“实”字。团林苗族乡把握三个环节,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抢抓节令,统筹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一是紧盯春耕备耕环节。通过实名登记、按需购买、签订承诺书等举措,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调运和储备,确保春耕生产需要。截至目前,已累计供应两杂种子5.7吨,肥料375.5吨,农药2.2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农药、化肥、种子等销售点进行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余人次,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流入市场。二是紧盯田间管理环节。积极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到乡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进行培训,提高种植户科学种植的能力和水平。组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切实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截至目前,发布病虫情报6期,天气预报预警信息60余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1期次,培训人员累计900人次。三是紧盯粮食收种环节。将全乡1.49万亩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到组到户,抢时移栽水稻、红苕、蔬菜等幼苗,确保全乡大春作物满栽满插。同时,积极做好下半年小春作物政策宣传,在秋收时节,压茬推进大豆、玉米、水稻的收获和小春作物的播种,确保秋粮应收尽收、秋冬播应种尽种、面积稳定。截至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共计1.38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实“三个一批”,在分类施策上突出一个“准”字。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团林苗族乡坚持“因户因地分类施策”原则,认真分析撂荒原因,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在6月30日之前撂荒地全面清零。一是农户自愿复耕一批。针对家中有劳动力的群体,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对已撂荒的耕地自愿复耕,应种尽种,解决撂荒耕地不撂荒问题。二是亲友代管复种一批。针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严格落实实际种粮补贴政策,按照谁种地补给谁的原则,动员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方式,恢复生产,解决撂荒耕地无人种的问题。三是统筹劳力帮种一批。针对特困户、重残户等特殊群体,由村集体组织牵头,统筹各村劳动力,组建由村组干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春耕生产复耕志愿服务队,帮助特殊群体的撂荒地复耕复种,解决撂荒耕地无力种问题。(杜云 保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