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闻评论员 清来

一组淘宝消费数据引人关注:自天猫618预售启动至今,已有超过200万只奥特曼、100万只可达鸭、50万只哥斯拉玩具,被80、90后消费者买走。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迷上过儿童节。当00、10后在校园文艺汇演中组团唱《孤勇者》、许下要快快长大的心愿时,80、90后却在争先恐后地抢着儿童套餐,重温着儿时的快乐。如此反差令人哭笑不得,但换个角度去想,从渴望长大到怀念童年,这样的转变或许才是每个人最可贵也最真实的成长。

偷穿妈妈的高跟鞋、使动爸爸的剃须刀……小时候的我们,总爱“笨拙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以为这样的我们就能更像大人,可以不再受长辈、老师们的唠叨。那时候的世界其实很小,小到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成为超人去拯救世界,以为长大了一切都可以“任由自己说了算”。就像歌词所唱,“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别为我担心,我有快乐和智慧的桨”。在孩子眼中,世界五彩斑斓,充满期待。我们渴望自由,憧憬远航,因此想快马加鞭地长大,成为那个能遨游四海、光芒万丈的大人。

可是,长大又岂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学业、就业、人际的压力推着我们愈走愈快,快到常常忘了自己身居何处,身边同行的人也换了一波又一波。为成绩而生的烦恼在长大后转移到对生计的忧虑上,这才发现,原来长大并不能等来以前所憧憬的自由与解放,成年人的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万般明朗。所以,越来越多的我们选择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吃一根棒棒糖、买一份儿童套餐,或去淘一个玩具人偶哄自己开心,以借此重拾那些年的纯粹与快乐。

或许仍会有不少人感到不解,认为这种做法不过是单纯想要蹭热度过节罢了。但在心理学看来,这种成年人过儿童节的行为其实是人的退行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的体现,并非一件坏事。在机制的影响下,人们得以从现实生活中自我抽离,回到孩童状态,像孩子一样任性调皮,再次充满对世界的好奇与生命的热情。因此,与其说是迷恋过节,不如将这种主动的“返老还童”视作一种成熟的减压方式,一种积极的自我照顾和心理建设的行为,毕竟,就像动画导演宫崎骏所说的,“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再往深了想,或许我们都没有察觉到的是,在汲取快乐的同时,对孩童岁月的怀念其实还夹杂着我们对社会快速发展的感慨与美好生活的满足之情。这些年,时代变了许多,祖国前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快到让人差点忘记在那些没有智能产品陪伴的时光里,我们的童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儿童节这一天对60、70后的跳皮筋、滚铁圈、丢沙包,80、90后的大头贴、悠悠球、动画片感到无比亲切与怀念。“小时候去不了的地方,长大了去;那时候买不了的东西,长大了买。”经济的独立与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我们获得了致敬过去的勇气,也拥有了更多自由去宽慰那个没能体验到现如今孩童快乐的自己。

事实上,儿童节的设立,最初是为了悼念二战中受难的儿童,为了让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受到社会的重视与爱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节的意义才逐渐朝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的内涵过渡。然而,就像《小王子》里说的一样,“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想过儿童节,不过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我们开始明白,所谓成年人,不过都是一群长大了的孩子罢了。所以,开心过节吧!哪怕已然长大,只要童心未泯,我们依然是可爱的孩子,可以让每一天都成为令自己喜悦的儿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