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90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犯错后自己百般说教为孩子好,可孩子却不理不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说,可能还嫌弃家长太过唠叨。 不仅如此,有时家长和孩子叮嘱一件事时,即便再三强调但孩子却无动于衷,父母的语言似乎对孩子不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多采用反复唠叨的方式,对孩子不厌其烦地说教。

一心认为自己叮嘱得多了,孩子自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实是,父母反复叮嘱唠叨是最无用的沟通方法,完全起不到该有的教育效果。

甚至在父母唠叨中长大的孩子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往往家长喋喋不休,孩子在一旁一言不发拒绝沟通,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那在管教孩子时还有哪些比唠叨说教更有用的方式?

01唠叨是无用的说教阻碍孩子成长

第一、不易被孩子接受

父母的反复唠叨叮嘱看似是督促孩子成长,给孩子灌输正确道理,但前提是孩子能听进去父母所讲接受父母善意的叮嘱。

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唠叨中包含的教育意义和人生道理,孩子只会看到父母越来越唠叨来来回回那么几句,导致孩子越听越沉默。

第二、令孩子感到厌烦

相信没有谁会喜欢别人在自己耳边喋喋不休说些老生常谈的话,唠叨得没完没了。沟通是相互的,若是沟通的双方不能接受彼此的观念想法,那再多的叮嘱都是无用功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小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思维。若父母所讲的道理不能被孩子发自内心理解,强迫孩子接受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太过厌烦,甚至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事偏要干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父母的唠叨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第一、自尊心受损

父母的唠叨本质是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想法观念,或许是善意的提醒,更多的是批评孩子以及对孩子做法的不认可。很大程度忽略孩子内心感受,在父母反复的唠叨中,孩子潜意识会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产生自我怀疑,极大损害孩子自尊心。

第二、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

面对父母的唠叨时,孩子的沉默也不失为一种对父母做法的抗拒和内心的不赞同。可父母却并不在意依然会再三强调自己的想法,试图用反复唠叨改变孩子想法,这种唠叨是父母打着为孩子好旗号的另类包办控制。

孩子凡事都只需听从父母的建议,即便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父母也不会放手任其施为,而是通过唠叨给孩子洗脑灌输家长的想法。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03家长不妨换种教育方式,效果会更好

若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出现差错,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那不妨及时纠正改变自己教育理念换种教育方法。

第一、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话只说一遍

不要总想着说教唠叨孩子,家长要尽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言语,若孩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尽量不要训斥说教孩子。适当给孩子留有成长空间,让孩子自己去闯去受挫,更利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非要说教时不要反复唠叨,说教的话以及道理只讲一遍,且抓住问题核心针对具体事情说教。

切忌将陈年旧事全部牵扯出来反复批评,否则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耐烦更不入心。最后可以适当举例让孩子感同身受,比喋喋不休唠叨来得更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不妨用行动代替言语

有些家长习惯用唠叨提醒孩子,认为不叨叨说教孩子永远不懂道理不自律,但过度的说教只会加重孩子逆反心理,甚至伤害孩子自尊心。这时不妨用行动或是制定目标来代替唠叨,约束管教孩子。

当孩子懈怠惫懒不听话时,停止无用的唠叨可以适当实施惩罚,让孩子承担应有的后果并反省自身错误。

比如让孩子不要玩水会弄脏衣服,说再多道理孩子也充耳不闻,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承担苦果自己洗弄脏的衣服,当孩子体会到教训后自会改正。

同时可以用目标代替说教,给孩子制定确切的目标,并严格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超出规定时间则要受到惩罚。规定确切时间目标后不用家长唠叨,孩子也会心生一种迫切感去使其完成任务。

第三、耐心倾听比唠叨说教更有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会犯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唠叨本质是提醒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唠叨却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孩子内心更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相比喋喋不休地训斥说教,家长耐心倾听和及时安慰鼓励更容易被孩子接纳。当孩子内心有了委屈或受到伤害,他们内心是想要和他人倾诉的,以此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和被认可感。

家长要少说多听耐心听孩子的诉说,给孩子一个自由诉说内心想法的机会,唯有爱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教育。

多肉和肉妈寄语:

父母唠叨虽说出于对孩子关爱之心,但毕竟是种负面情绪传递不易被孩子所接纳,还会加重孩子内心厌烦感挫伤孩子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妨换种思路方法,能简明扼要讲清楚的事不要反复唠叨,用行为和耐心倾听代替唠叨说教,让孩子发自内心接纳父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