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现在再提起TVB的“职场剧里程碑”——《壹号皇庭》,你会想起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来看看在你我共同的青春期回忆中,是不是都有这些名场面:

一群城市中产,男男女女,职业不是医生、律师就是警队督察。
他们之间或是亲戚,或是同事,总之因缘际会结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组合。
整班老友兼损友住在同一屋檐下,整天嬉皮笑脸没大没小。
上班时他们个个都认真敬业,全部是正儿八经的职场精英,下班后却总会抛开所有公事,一起结伴玩乐,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口无遮拦地相互调侃、胡说八道。

相信但凡看过这部连续剧的朋友都会对上述种种场面记忆犹新,而且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还曾让年少时的我们那般心驰神往:

虽然几个死党之间一开口总是没正形,嘴上也总是缺个把门的,但却句句都是真心实意关心朋友。
生活中的亲戚好友,转头就可能因为职业关系在法庭相遇,唇枪舌剑,但他们工作时的模样又是那么严谨专业,丝毫不讲情面。
每当见到这几个人无法无天打闹成一团,便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肆无忌惮的笑声所感染……

在这部剧里,从来没有绝对的主角和配角,每个人物身上的职场故事和感情线都很饱满、细腻、动人,也都足够单拎出来开上一篇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群像”形式出现,彼此交织辉映,不知不觉便勾绘出TVB史上最长寿也最受欢迎的职场剧,当然更留下了一部绝版的20世纪90年代“港式职场和男女风情录”。

多年后,我们对这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依然是:他们聚在一起时灵动活跃的眼神,还有那种难以形容却妙不可言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怪的是,此类感觉在之后的TVB剧中都再难寻到。

或许这也是《壹号皇庭》系列成为“绝版”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当然,凡事总有两面,再成功的剧也不可能完全湮没于一片溢美之声中。

现在回看大名鼎鼎的《壹号皇庭》,不难发现剧情编排实在有太多不合常理和乱洒狗血的地方。

有不少观众在弹幕上吐槽该剧三观不正,甚至直截了当地批评它是名副其实的“渣男绿茶大集合”。

但即便如此,依然无人会否认这部剧是港剧经久不衰的“职场剧范本”。

剧中那些过了N年都还深植内心,让人忍不住翻出来回味的点滴,不正是这部剧最无可取代和复制的地方吗?

难忘《壹号皇庭》对我们的“律政”启蒙

有评论说《壹号皇庭》系列的法庭戏拍摄水准,今天已经没有华语影视剧可以超越了。

这话夸张是夸张了点,但《壹号皇庭》的确是TVB第一部全景式展现律师职业以及法庭内外的电视剧。即使放眼整个华语电视圈的律政剧,它的地位应该也是鼻祖级别的。

可以说,《壹号皇庭》的出现,为孩提时代的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律知识的最初窗口,它本身就是一部英美法系的经典启蒙教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律政”启蒙既有来自基本常识层面的,也有来自精神层面的。

首先,剧中每一集几乎都有大量白描式的庭审纪实戏份,从开庭、盘问证人、法庭辩论到结案陈词、最终宣判全都有完整清晰的展现,每单案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是非输赢也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不光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陪审团制度,也让我们直观地领略到了身穿律师袍、头戴假发的大状们在法庭雄辩滔滔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几乎所有案件在涉及到专业知识时,都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庭给出权威意见,把法律一丝不苟的严谨性贯彻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于1992-1997年之间制作的这五辑系列剧,几乎构成了一部港岛“浮世绘”。创作者以“律政+刑侦”相结合的手法,对社会各个阶层进行了横断面式的截取和描摹。

剧中涉及的案件有不少在今天看来依然大胆前卫,覆盖了性别歧视、校园霸凌、家庭暴力、教师性qin学生、过劳死等诸多敏感和现实话题,涉案人员的身份也从城中名流到边缘人士,应有尽有,可以说非常真实而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编导们最强烈的先锋意识体现在,通过深入剖析一桩桩颇具争议的案件,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应如何评判,而不是站在法律和道德的制高点上,告诉观众应如何倾斜心中的天平。

于是,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一个为了给身患绝症的孩子治病,而去夜总会做公关挣快钱的爸爸,在被诬陷杀害客人后,最终洗脱嫌疑,也能看到一名优秀警员因为错认犯罪嫌疑人,而在闹市击毙无辜少女,最后被判误杀。

这些案件的“另类”和“非典型”固然是很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它们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让我们开始对“法律”二字有了最原始的敬畏,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随着案情的推进,慢慢开始懂得何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黑白善恶也从来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人性才是每个案件或故事终极的归宿和结局。

难忘《壹号皇庭》对我们的“职业精神”启蒙

很多人在评论《壹号皇庭》时,都不会忘记盛赞该剧的监制邓特希。因为他们坚信,邓sir在剧中营造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大家都好理解,那思想观念又是啥呢?

反正除了“职业精神”以外,我暂时还没想出更理想的答案。

前面提到过,《壹号皇庭》是港剧史上经久不衰的“职场剧范本”。它最成功之处,就是最早挖掘并集中表现了香港人高度追求“职业化”的思想观念和习惯。

往大了说,由《壹号皇庭》引发的职场剧风潮,对于整个华人社会的“职业化进阶”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剧不光把中产阶层身光颈靓的优渥生活拍给我们看,还教会了我们不要光看重穿名牌开豪车、吃大餐泡酒吧的物质世界,如何塑造优良的职业素养,维持起码的职业操守,才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安身立命之本。

剧中借一群律政精英所表达的职业理念和价值观,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百试百灵的职场“万金油”: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即使是同事和好友,也尽可能不做越界踩线的事;

不受任何外界势力的影响,尽一切可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自己的职业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同时排除来自各方的世俗压力和阻碍;

对待工作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但坚决不讲任何人情,哪怕来者是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家人、朋友,也只是纯粹做好一个律师应做的一切,无论为谁辩护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能看到余在春和丁柔从恋爱时便屡屡在法庭激烈交锋,丝毫不会因为私人感情而影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能看到余在春和周文斌这对表兄弟经常为了法律和情理孰轻孰重闹得不欢而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位大律师需要为形形色色的罪犯提供法律援助,在明知对方十恶不赦的前提下,也会把自己的专业放在第一位,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看到更多的还是,无论生活中玩得多么疯癫的大状,面对工作时都是那样细致认真、追求完美。

关于剧中这些角色身上的种种“不完美”,监制邓特希曾在采访中大方承认:“对于人物专业必须是严肃的,不能让观众质疑的,但私底下给他们多一点缺点,这样观众的心理面能站在更高的一条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种强烈的反差萌都是由他故意设定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这部剧还可能这么引人入胜吗?

整个系列100多集拍下来,邓sir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点还是“职业”二字。在他的妙笔创作下,无论剧中人看起来多么轻佻戏谑、玩世不恭,也依旧会在骨子里保留对职业精神的清醒和自持,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

总之,看完这部职场剧,我们学会了在工作时不要夹带私货,也尽量不要掺杂任何色彩的个人评判——这两样东西恐怕是《壹号皇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留下的最宝贵印记。

难忘《壹号皇庭》对我们的“处世哲学”启蒙

光有职业精神和素养还远不足以在职场立足,懂得进退得体,知道怎样是“识做”和“拎得清”,才能于社会江湖越行越远——对待身边人也好,处理感情问题也罢,无一不遵循此理。

从处世哲学上来说,《壹号皇庭》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行走教科书”。

剧中大部分检控官和大律师们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主角光环,人设基本都是接地气的普通人,最典型的就是屋村长大的余在春,还有幼年时因医疗事故而失聪的周少聪。

他们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学实干从底层慢慢上升到大律师的,普通人会遇到的艰难坎坷,他们一样都不少,有时甚至更极端。

余在春被大律师公会聆讯、丁柔被指控教唆杀人、江承宇被控谋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们从不会就此哭天抢地、意志消沉,只会积极想办法面对,然后靠自己的智慧捱过去、站起来。

他们谁也不是霸道总裁,也都没有金手指,唯一能做的只有在一场场人生的考验中,咬紧牙关不放弃。

剧中的感情线乱得一塌糊涂,但却能让人层次分明地感受到几位主角之间相处的得体,他们首先是明了一条基本准则的: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应该先给予对方起码的尊重和空间。

在《壹号皇庭》中,再要好的朋友也不会对对方的恋情指手画脚。哪怕明知对方正深陷一场不伦之恋,难以自拔,大家也只是作为倾听者和陪伴者,顶多点到为止提醒一下,给些参考意见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以说教的口吻指责朋友,不随意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评判别人的生活,这其实都是基于对他人隐私的尊重和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是有深层次修养的体现。

此外,剧中人处理感情问题时的得体同样值得称道,这里当然不是对他们复杂的感情世界抱支持态度,只是纯粹欣赏他们理智、不纠结的姿态。

丁柔得知丈夫出轨,也曾震怒不已,但面对第三者时还是能冷静地坐下来,听听对方如何解读自己婚姻中的问题。全程没有硬刚,没有撕逼,不爱了就选择得体地退出一段已不值得留恋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承宙、唐毓文、程若晖、殷芷杰……剧中每一位女性角色在对待感情时,几乎都是独立、自信、潇洒的。

爱的时候一定会全情投入,可一旦发现某段关系不合适、不平衡,或者自己被辜负,便会毫不留恋地退出,拿得起放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不会为了爱情而失去自我,所以即使真的走到分手这一步,也会保持相当的体面。

理性克制不盲从,懂得得体地放手,分手后不唱衰对方……随便哪一条拿出来都是再生动不过的情场教案,能学会其中的一项也够用一辈子了吧。

全剧最令人欣赏的几句话是由程若晖的大法官父亲讲出来的,贴出来与诸位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台词,是不是很上头?反正我是记了很久的。

难忘《壹号皇庭》对我们的“审美”启蒙

近年来光鲜亮丽的职业剧可谓层出不穷,但我们脑海中还总是飘荡着《壹号皇庭》的影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剧中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横空出世不仅打破了TVB武侠、古装、家长里短剧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在华人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职业女性”的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剧中那群律政佳人的气质有多与众不同、妆发服饰的品味有多出众,早已经有无数文章进行过深入点评和分析,在此就不多赘言了。

我想说的是,一直都忘不了她们穿起职业套装时的模样,永远那么得体大方、合时宜,永远那么恰到好处,永远和人物的身份、设定那么合拍。

丁柔、江承宙、唐毓文、关静、程若晖、程若曦、欧子强……每一个都不是艳若桃李的大美人,但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女主标杆。

可以说,她们穿起西装,对着镜头的一颦一笑都是职业女性审美的最佳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陈秀雯、刘美娟等老牌青衣早已隐退多年,名噪一时的“四大花旦”也基本淡出电视圈。

陈慧珊继续攻读教育学博士,偶尔主持下电视节目,宣萱拍戏纯属玩票,只有蔡少芬偶尔拖家带口来内地上上综艺,还好有《壹号皇庭》留下了她们当初最美好动人的时刻。

试问每每心烦意乱、百无聊赖之时,突然见到这样明媚娇憨的面庞,精神又怎会不立马为之一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早早西化的香港在30年前就拍出了一群精英人士的职场轶事,它不仅深深打动了当时的大陆观众,也留下了一部绝版的20世纪90年代“港式职场和男女风情录”。

它最显著的社会意义在于,以“时代采风”的手法记录下当时社会的种种原生态,让我们如同观看一块清晰完整的化石一般,窥见1990s的风貌缩影——

那时的港岛众生相是那样鲜活立体,那时的社会交往还是相对单纯含蓄的,人们讲话总是喜欢保留三分,那时的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给了我们“职业精神与审美情操”的绝佳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部律政剧也有不少老套狗血的感情桥段,但是却始终不忘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端正的职业伦理和浓郁的人文关怀来撑起整个系列剧的内核。

这应该就是它让人百看不厌的“精英感”和“高级感”的由来。

总之,这是一部“韵味+美感”再乘以“才华”而得出的经典,它有风度、有风情、有风骨,更难得的是保有时代的气息和温存。

极其幸运的是,现在还总是有人会想起这部绕不过去的“职场教科书”,时不时拿来想想翻翻。

一部电视快餐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真的足够了。

——The End——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明年就是《壹号皇庭》第一部诞生30周年了,

你最欣赏这部经典职场剧的哪些地方?

这部系列剧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哦~~

西瓜家的放映厅:

坚持先娱己后娱人,

做有深度的原创影评、剧评、娱评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