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少年天子被人们称赞,有的少年天子却让人们感到惋惜。清朝是一个盛产少年天子的朝代,顺治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康熙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载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绪帝,四岁即位,年号同为光绪的溥仪三岁即位。

但是,前二位和后二位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顺治和康熙在一定程度上被后人称赞,为康乾盛世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光绪和溥仪在位时几乎没有什么实权。

虽然他们都是年少即位,但是无论是当时外部大环境还是内部小环境都不同,光绪和溥仪所在时期是清末,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已经岌岌可危,已经不是一人、两人能够挽救得了的了。

光绪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时,听说慈禧要立自己的侄子溥仪为帝,他说道:“找一个大一些些的岂不是更好?不过太后的旨意谁敢违背呢?”

光绪为什么说出这两句话,还要从光绪继承帝位的那一刻说起。

光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悲剧的开始

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 年时,同治帝去世,按照古代皇帝制来说应该立同治的儿子为下一位皇帝,但是同治没有子嗣。在漫长的封建帝制时代,这不是唯一一次,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从宗室挑出一位,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立谁为帝呢?

在同治去世的两个小时之后,紧急会议便在养心殿召开了,为的就是商量下一任皇帝是谁。参加此次会议的人有同治帝的五叔、六叔、七叔、九叔,也还有奕劻、景寿等大臣。

最开始有人提议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但是很快就被同治的七叔反对了,认为旁系的亲属是不能担任此大任的。

慈禧抓住这个机会马上附和道,溥字辈没有人能被立为皇位的。到底立谁为皇上,军机大臣便和慈禧发生了冲突。

慈禧

军机大臣为同治六叔奕訢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但是慈禧太后想挑选一个更好控制的,于是她指定了同治七叔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载湉,也就是自己亲妹妹的亲儿子。此时的载湉,刚刚四岁。

听到慈禧的话之后,醇亲王奕譞马上瘫软在地,痛哭起来。

慈禧如此霸道,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之后的日子不会好过,自己的孩子被送进宫中,也意味着自己再见孩子的次数变少了。

他痛哭是可以理解的,他的痛哭就好像看穿了载湉进宫之后的命运。但是,他再怎么痛苦,也改变不了慈禧的决定,没人能够改变慈禧的决定。

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岁的皇帝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当然就需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一切都和她所想的一样。慈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载湉还是不错的,她经常哄小载湉睡觉,对载湉的吃穿都很上心。

但是这种生活只能存在于载湉还是孩童的时期。载湉一天天长大,也意味着慈禧太后还政的时间一天天逼近。

对此,慈禧对光绪帝定了很多规矩,生怕光绪逃离她的控制。

光绪长大的那天还是到来了,可是,慈禧仍然不肯放权。慈禧为了不引起众人的反抗,假装放权给光绪,其实仍然以“训政”的方式把持着朝政,还将自己的侄女安排给载湉做他的皇后。

光绪剧照

而且,在朝堂之上,哪怕名义上是载湉亲政,朝堂中的大臣也没有几个人听他的话,都依然是以慈禧的话为准。

无论是什么事情,他都要先去向慈禧禀报,之后才能实施。

载湉身边的所有人,无论是朝野上,还是自己的身边全都是慈禧皇后的人。

哪怕载湉再听话,再软弱,谁甘愿一直当一个傀儡,谁愿意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就这样,载湉和慈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光绪剧照

开始反抗

载湉开始慢慢寻找机会,开始把权利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应该也想拯救已经千疮百孔的清政府,拯救这个国家。

于是,在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想要挑起中日战争的时候,他意识到了严重性,拒绝调和主张一战到底,在战争中,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但是李鸿章没有听取载湉的谕旨。

载湉没有放弃,他想通过迁都与日本周旋,想借修颐和园请求慈禧接受这一条件,遭到了拒绝。并且,慈禧太后命令他必须批准合约,最终,他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此时的慈禧已经意识到了载湉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小孩子,他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政治家。此时的慈禧仍然大权在握,并不在乎载湉的“胡闹”,小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载湉开始再次尝试,他要从根基上改变清政府的现状,这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所说的“百日维新”。载湉召见康有为,并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并颁布定国是诏。

五月,载湉诏立京师大学堂;陆军改练洋操;自下科始,乡、会、岁科各试,改试策论;诏八旗两翼诸营,均以其半改习洋枪。六月,诏改定科举新章等等。维新派于上海创办《时务报》,以汪康年为总理,梁启超为总主笔。

这些法令中的一部分明显侵犯了当时官员们的利益,很多大臣根本就不拿这些法令当回事,依然听命于慈禧,所以这些法令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得到实现,受到了阻碍。

但是这些新政无疑打击了旧学,提倡了新学,在经济上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出版社的成立也有利于新言论的传播,具有进步性。

光绪剧照

反抗代价

这些做法激怒了慈禧和守旧派们,八月慈禧宣布自己重新训政,并下令抓捕康有为等人,把载湉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七日之后谭嗣同、林旭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行刑,戊戌变法就此失败,维新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

慈禧太后知道载湉已经不可能变回那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了,再放他出来不一定会做什么威胁自己的事情,所以,慈禧太后决定再立一个皇帝以取代载湉,但是由于得不到列强的支持,这个计划以失败告终。

慈禧

慈禧太后只能对载湉更加严以控制,而载湉也成为了真正的提线木偶,哪怕是慈禧太后让他发表言论,他也只是说上一两句。

载湉在最后十年的幽禁生活中,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法律,阅读世界各国的法律书籍。他可能还没有放弃对清政府的挽救,他可能想把慈禧太后耗没,自己再一次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是,载湉的身体在长期幽禁以及郁郁不欢之下越来越不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时甚至卧床不起,于是,慈禧下令把溥仪养育在宫中。

光绪剧照

重新选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让他的儿子溥仪在宫中生活,在上书房读书。

不久之后,这个消息就传到载湉的耳朵里,他感慨道,找一个大些的岂不是更好?不过太后的旨意谁敢违背呢?

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七十多岁了,并且已经生病了,找一个小孩子,将来的清政府还是另外的“慈禧”把持着朝政,而这个小孩子无疑就是在重复着自己的命运。

至于第二句话,载湉已经亲身体验过了违背慈禧命令的代价,自然知道其中的心酸。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载湉在自己被幽禁的地方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驾崩。载湉去世之后,慈禧马上宣布溥仪继承大统,并完成了帝位的交接仪式。第二天,慈禧去世。

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溥仪刚刚三岁,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治国,最终掌握权利的不过是摄政王,还有各方权臣。

溥仪没有重复载湉的生活,但是他也并没有真正的掌权,在他即位4 年左右,就是在他六、七岁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退位。

之后,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又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1945 年日本投降,溥仪从沈阳逃跑,被苏联红军抓捕,带到苏联。1950 年,溥仪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67 年,61岁的溥仪因为糖尿病在北京去世。

溥仪

结语

无论是载湉还是溥仪,他们在清朝皇室出生,被慈禧选为皇帝,过着不能由自己做主的人生。

载湉想过反抗,作出反抗,不愿再当笼中鸟,在笼中看着清政府一点点崩塌,于是他挣脱开笼子,可是他面对的却是更可怕的手掌,折断他的羽翼,拔掉他的舌头。

慈禧

很多人说,载湉并没有历史书中写得那么勇敢,他只是一个胆小的皇帝,不懂得政治的皇帝,但是,面对列强时,他选择一战,面对顽固老臣与慈禧的权威,他选择变法。

虽然最后他被幽禁,但是他已经用尽最大的声音发出怒吼。

而得知小溥仪是下一任皇帝的时候,他那两句话则是他所能发出的最后的喃喃自语,总结自己的一生,也是预告溥仪的今后。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_百度百科 (baidu.com)

爱新觉罗·载湉_百度百科 (baidu.com)

光绪帝的一生(中华文史网[引用日期20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