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去电影院看中国的电影了?

有多久没有欣赏到商业和艺术价值齐飞的国产佳片了?

不得不承认,最近两年中国电影的表现,是失落的。

这种失落集中表现在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市场展台空无一人,记者专访被各种理由回绝。

唯一能见到面的,就是汤唯,不过她没有接受任何一家中国媒体的采访,放映结束就飞回了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起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在戛纳站台上横冲直撞,在欧美影界好评如潮的盛景。

猛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29年。

01

无论是整体资本市场的投资撤退,还是各种“技术原因”的爆发。

近期,很多电影人们都感慨中国电影的现状不容乐观。

2016年,戛纳电影节出现了20年首次华语电影“零入围”的情况。

新华社发表了文章,认为原因是 “商业规模大,艺术品质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被选入主竞赛单元,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关注单元。

2019年,刁亦男凭借《南方车站的聚会》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这看似是一次反思后的冲击。

但随着疫情的突如其来,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又出现了断层。

这种断层,一方面来自于没有合适的电影角逐竞选,另一方面则热门导演及其作品,都没能约到专访。

比如汤唯主演的《分手的决心》,就没有一家国内媒体能够成功约访。

在电影展上,主持人在开场前也疯狂提醒了:“只允许问和电影内容相关的问题”。

有一名国内制作人站起来问汤唯在戛纳有什么感受,却被强行打断直接跳过不允许回答。

这样的冷遇,前些年中国电影繁盛的时期根本无法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93年《霸王别姬》拿下金棕榈之后,世界影坛开始重视起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

无论是巩俐的白衣黑裙,亦或是王家卫的镜头下的俊男美女。

无论是贾樟柯、娄烨的离经叛道,还是张艺谋的克制稳重。

中国电影的国际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同时把中国人的审美,中国文化传递给了世界。

这种状况,也和中国经济十多年的高速腾飞遥相呼应。

可惜,曾经的盛况,现在已经只能被遥远地怀念。

2019年的柏林电影节,张艺谋的《一秒钟》在“最后一分钟”因“技术原因”被通知撤出竞赛。

随后,这种“技术原因”成为了一种常态,之后,奥斯卡金像奖也被禁止转播。

渐渐地,国外电影市场与中国的关系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再回头看看,中国电影在戛纳上的辉煌时刻,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02

中国的退出,给了韩国后发制人的好机会。

2022年的戛纳,韩国杀疯了。

5月28日,韩国两部入选主竞赛的作品均拿到了奖项,《分手的决心》为朴赞郁赢得了最佳导演,宋康昊凭借《掮客》拿到了最佳男主。

站台下面,是一轮又一轮韩国记者的欢呼和掌声。

很多人不知道,韩国电影与戛纳的接触比中国要晚了20年!

1984年李斗镛导演的《纺车》首次进入戛纳,不过没拿到奖。

之后的20多年,韩国电影虽屡出佳片,但在国际销量上,还是不如中国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18年,这一切都变了。

2018年,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杀出重围,获得近20年历史上《银幕》Screen国际场刊的最高分3.8分(4为满分),成为了热门的金棕榈人选。

虽然这部杰作最终败给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但在2019年,杭锅电影《寄生虫》再次袭回戛纳,一举拿下当年的金棕榈和奥斯卡金像奖,完成复仇。

后来主创团队回国,受到了韩国总统的亲自接见,并许下承诺:

“将大力支持韩国电影产业,并且绝对不干涉电影的创作。”

《寄生虫》的成功和总统的背书,激发了韩国片的创作热情,也提升了韩国电影的国际号召力。

今年的戛纳,韩国市场展台大到几近爆场,电影《分手的决心》目前为止已经和192个国家与地区达成了版权交易,直逼《寄生虫》当年的205个……

可与此同时,戛纳海滩边的电影国际村里“中国馆”却不复存在,只有电影宫负一层的市场区域角落里有一块不大的展台。

这块“中国电影联合展台”本来是由24家中国公司共同拥有,但因为无法出席,只能在台上留下联络方式。

03

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戛纳没有中国元素。

黄树立的《当我望向你时》获得了短片酷儿金棕榈。

李家和用5000元成本拍摄的《地儿》,拿到了电影基石单元的二等奖。

陈剑莹导演的《海上升起一座悬崖》,也拿到了“短片金棕榈”。

虽然这些都是短片,但至少也保留了戛纳对中国电影未来的一丝期许。

这也说明,中国不缺少电影文化,缺少的只是一些参与的机会,一些尝试的允许。

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可以再次杀入国际市场,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要等5年,那就5年。

如果要等10年,那就10年。

这片土地,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着无数值得记录的素材。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故事,会被世界看到。

中国电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