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观察者网 刘骞】

最近几天,国内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争议持续发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捕捉到这一动态,于30日发文报道了此事。

不过,该报道毫不意外地再次戴上对华“有色眼镜”,在介绍事件之余,大谈中国借教科书抵制西方文化影响,而且一方面歪曲事实、渲染中国出现所谓的“政治迫害”,另一方面又借题发挥,炒作所谓民众对于“内容审查”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NN报道截图

这篇由CNN驻香港记者撰写的报道一开始介绍了国内教材插图争议的大致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教材插图故意丑化中国儿童形象,与其他国家人物对比网友怒了

报道称,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系列数学教科书已在国内许多小学使用了近10年,如今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教科书上的配图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

报道称,一些中国网民批评这些配图中的儿童有着奇怪的眼睛、额头,它们显得丑陋、冒犯,甚至是种族主义的。有一些人对配图显露的性暗示感到愤怒。比如有张配图中的小男孩裤子处有类似生殖器轮廓的凸起。还有网民指责这些插图是“亲美国的”,因为图中有好几个孩子穿着带有美国星条旗图案和颜色的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教版数学教材截图(下同)

报道也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已于26日表示将召回教科书并重新设计插图,而中国教育部28日责令出版商“整顿和改革”其出版物,确保秋季学期能提供新版本,同时下令对全国教科书进行“彻底检查”,以确保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

不过,在介绍完事件的基本情况后,文章作者开始“表明立场”,声称中国整顿教科书除了审美等因素,还为了抵御“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报道称,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正在声讨“西方文化的渗透”,而中国网民对于配图作者等相关方的批评也被报道歪曲为“可疑的民族主义者”的愤怒。

报道还援引一位美籍华人学者的评论,然后声称一些专家担忧中国网民的批评可能转变为一场“政治迫害”。而作者为了证明存在所谓的“政治迫害”的倾向,不惜歪曲事实,精心挑选国内某社交媒体上的网友言论当做“证据”。这些发言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无法与“政治”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教版数学教材截图

这篇文章还“借题发挥”,由教材争议过渡到炒作民众对于“内容审查”的担忧。

报道声称采访了中国广州一位有着5岁小孩、名叫保罗·黄(Paul Huang)的父亲,并用他的观点“代表”了所谓中国民众的看法。

这位黄先生说,作为孩子家长,他很高兴看到有问题的教材配图被删除,但相比于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渗透,他更担心内容审查的问题。他称,审查过严会使得教科书无法为孩子提供“更自由、更多样化的视角”。

实际上,正如央广网26日评论所说,少儿教材事关孩子,事关下一代的教育,不可不慎重。

当地时间30日,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针对近日社会反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同时,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全面排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延伸阅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K18IHG0552DNJF.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小学教辅书用日军给雷锋配图 出版社回应:我们也在找原因

5月29日,有网友爆料陕西两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巧讲精炼》教辅书中,用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背老太照片解释为“雷锋做好事”。

配图出现在词义巧理解栏中,一幅疑似穿着日军军装的人背着老奶奶的照片,配文为“雷锋做好事时付出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封面显示,该书由畅销十余年“举一反三”品牌团队和金星国际教育集团《教材全解》团队联合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据企查查显示,金星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已告解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该书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视频报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正在查找配图错误的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注到该问题,暂时说不上来原因。

5月27日,人民日报发布评论文章:教材编写设计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评论指出,教材属于公共产品,承载育人功能。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更需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应该正视公众对相关教材插图的争议,举一反三、全面检视、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教材建设工作体系、完善教材制度规范,用心用情、好上加好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人教版插图教材"用了近10年 专家:仅内部审查不合理

最新消息来了,人教社回应“教材插画丑”:重绘!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担心这样的插画会影响孩子审美发展。该话题多天持续发酵,截至发稿,依旧占据热搜。

一线教师:拿到教材就感觉怪异

据网友晒出的插图显示,画中的人物均具有嘴巴张开、舌头伸出、眼距宽、眼睛小、眼睛无神等特点,且因人物大多都是侧脸斜视,显得五官极其不协调,整体画风较为怪异。在一张用直角三角形拼出钝角的配图里,左侧黄衣小男孩疑似被画出了下体隐私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里的插图人物普遍被丑化不说,部分图片似乎还有性暗示。”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微博网友告诉记者,其在此次教材插图事件发生后,便仔细查看了女儿也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也就此发现不少插图问题,“不仅很多小孩的人物画像里着重突出了裆部位置,甚至在一幅家庭绘画里,爸爸的双手还疑似放到了女儿的身体下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书里人物神态丑、衣着丑,褶皱多,脑门眼睛特别怪,画风窝囊。”一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表示,该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就是人教版教材,而其在拿到该版教材后便感觉怪异。不过老师告诉记者,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其实对教学影响不大,“它不像英语,需要分辨说话的人是谁,数学里没有李雷韩梅梅,学生们只要看图形就行。”且在此次事件发生后,她也询问了班里的一些学生,但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感觉,“也有个别学生说丑一点,但也没说出更多的东西。”

资深编辑:擦边球应在初审就发现

据报道,该教材自2012年教育部审定以来,已经使用近10年。近日,一名多位常年从事编辑出版的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教材或图书的出版,要经过出版社内部三审三校,终审特别要把关整体风格以及安全问题,而擦边球应在初审就发现

“童书插画存在问题的现象,已存在多年。”编辑小张告诉记者,可能有多重原因导致了审核不规范的后果。例如,一些出版社面临尽快出书的压力,编辑审核工作不够细致,或是对插画审核把关认知不足,缺乏责任心。

“近日,出版行业相关人士也在热议网友指出的教材插图,认为其中的错误‘有点太过分’。插画中露出内裤等,编辑如果没有发现、未作处理,说明其工作能力存疑。”多位出版工作业内人士认为,童书插图出现问题,应该是其三审三校流程存在疏漏。

专家:仅内部审查不合理

据中新视频消息,有专家称教材编写仅进行内部审查不合理,应吸纳公众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目前我们的教材编写还是出版社、编者,还有教材审定(委员会),就在这之间发生关系,更多是一种内部质量把关。所以说我们一直建议建立起一种开放的机制。”专家认为,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应当建立开放的机制,将公众意见与专家意见有机结合起来。

人教社插图再被批存多个问题 乌合麒麟解释惹怒网友

这两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的配图,被网友纷纷吐槽丑陋、眼神奇怪,甚至可以说像是唐氏综合症患儿,以及存在使用兔女郎装扮、美国国旗元素等问题,相关内容连续冲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教社教材插图争议上了多个热搜

最初有人认为,这只是艺术风格问题,比如很可能受到世界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影响。

我特地去学习了下,确实,博特罗的一些画作里,人物看上去也有些呆傻,但不是各个人物的眼睛都分得这么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前两张瞳距都很大,但“蒙娜丽莎”的眼神不那么“呆傻”,最后一张的瞳距并不大。

眼睛和眉毛的距离也相对正常,而不是人教社那样,像钱钟书《围城》里第一章说的形象:“孩子……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而且,即使是世界名画,也不好随随便便都放到小学教科书里吧,比如弗朗西斯·培根画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的教皇英诺森十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在作品中多次讽刺美国,引起外媒关注的著名画师乌合麒麟则给出了另一个角度,认为是钱没给够,请不到好画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合麒麟认为是钱没给够

这种说法反而进一步激怒了网友,质疑他是在洗地,就算钱给得少也不能画成这样。

还有人认为,乌合麒麟的看法,即使从钱的角度讲也不成立。因为一个“国家级”案例,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打开商路,哪怕不给钱都会有人抢着要画。

从我接触教材编写工作的经历看,这两种说法都只反映了商业领域的部分现状,关键在于教材插图这事根本不符合商业惯例。

先不说插图,哪怕教材本身,是教育部、出版社或编写组向所有老师公开招标吗?大家都来投稿,然后选哪个好?

当然不是,是看牵头实际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能找到哪些老师愿意写,甚至老师的资历都不是决定性的。反正名字挂在前面的老师,肯定是很有资历、教学经验丰富的,部分实际动笔的人则未必,很年轻的老师也可以参与。

那么放到插图问题上,也是同样的,几乎不存在招标,数学老师也不大可能有什么发言权,一般就是看出版社基于现有的关系,能找到什么画师。

沿着乌合麒麟谈“钱”的角度说,教材发行量看上去那么大,对出版社来说是不小的生意,但现实世界里,可能让参与者都选择按印数拿钱吗?

往小里说,个人钱拿得少,也不能乱画,就像我们老师也不能乱写文字部分。但真要论“钱”,教材编写里本来就没有多少“正常”的商业逻辑可言,不只是关乎画师。

往大里说,这样一个思想舆论阵地,本来就不能单纯谈“钱”,不能单纯看商业逻辑。

另外,钱给得少,其实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教材一个版本可能要用很多年,更新少,等于参与者几年里都不大有变化,如果对教师们也变成一门可以吃很多年的“大生意”,我担心为了争夺编写的资格,不知道会新增多少“有辱斯文”的事情。

沿着靠“国家级”项目赚声望的角度说,教材插画的艺术水准终究有限。网友列举了许多往年的优秀教材插画,除了直接使用名画的,大部分在同类国画、油画、水粉、水彩、卡通中,也只是普通水准。靠教材插画,估计是很难在业内打开局面的。

对于一些出版社来说,找到有一定资历的人愿意包下这事就行了。是不是让工作室的年轻人画,是不是有转包,都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设计工作室的名头足够大,主要负责人的履历足够好,出版社就可以“交代”。总不见得功成名就的画家会砸自己的牌子?更没人能想到几年后会“出事”。

也许有人要说,教材插画也是美育的一部分,怎么能如此不重视?确实,人教社也在回应里说,要“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

道理没错,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教科书插画的“作用”,是学生们的涂鸦底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语文老师偶尔结合插图讲解意境,多数也只是写景文章。英语老师只是靠人物组织对话。数学老师也只是借用一些教学场景或应用题场景。

有些学校倒是要学生认清数学教材上的人物,不是为了美学,只是因为其他习题上沿用了教材人物,学生如果认不清,可能会在答题时搞错谁的苹果多,谁的生梨少。

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对插画的利用,本质上都可以用加了不同配饰的火柴人代替!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下,轻视插画虽不应该,但并不意外。

还有两个问题,我觉得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教材插画。

第一个是教材从编写到审核涉及到许多人,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里面没有“坏人”。但我相信,绝大部分肯定是没有恶意的。

最简单的事实是,人教社的其他教材插画还是很正常的,如果编写、审核的链条上很多人有问题,或者关键位置的人有问题,那么出事的教材肯定会更多。

吴勇工作室推出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但到出版社那边,很可能犯错的第一步,只是数学教材编写组的某个成员正好有关系能联系到这家工作室,又盲目相信其名号与“艺术感觉”……

有网友扒出来吴勇指导的学生硕士论文,吹捧自己工作室的教材插图,这样强烈的“艺术自信”,唬住外行、震住内行,还真不是没可能。

第二个是,审核的视角也是随着整个社会观念变化的。一些原则性的“反动”内容,肯定始终是要重点审查并排除的。但在这套教材审定的2012年到2013年,近些年屡屡掀起风波的“眯眯眼”等“辱华事件”还没有集中发生,中美关系也没有如现在这般恶化。审核人员恐怕并不会对人物形象和星条元素非常敏感。

一个例证就是这套教材本身,其实前几年就有人在指出插图的问题,但直到今年才全网发酵,也许就是社会的认知到了某个阈值。

另一个例证是地图的使用。地图标准还不涉及什么社会思潮、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说标准基本没有变化,但过去,大量企业甚至国家级媒体都用错过地图。也是到了最近几年,几次风波之后,人们对地图才渐渐敏感起来。

即使如此,就在今年,我还见到有学校在搞活动时,布景板上用了错误地图,只是学校没什么名气,事情没有闹大而已。

这里就能看出,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合理的监督,正确指出问题的舆论事件,可以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提高相关人员的敏感性。

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一点一滴都是教育,要走在社会观念的前面,认真把关,悉心教导。教育界和出版界应该欢迎群众监督,但也希望从源头上做得更好,让监督产生的舆论风波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