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6日晚上,900万条短信被发送到《超级女声》的计票中心,三个女孩的命运自此被改写。

而这个收视率一度超过《新闻联播》的选秀节目,也创造了娱乐节目在电视时代一直无法被打破的收视神话。

选秀造星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从超女到后来的《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再到现在的《创造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选秀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星,像是一场永不散场的文化狂欢。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选秀?

而我们又在选出什么样的偶像呢?

今天就来聊聊中国选秀的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国外还是国内,最早的选秀节目都是从选美演变而来。

1988年,广州电视台举办了一个叫《美在花城》的选美节目,一开始就有6000人报名。由于当时“选美”这两个字还没被大众广泛接受,所以是以“广告新星”“模特比赛”的名义进行。

与单纯的选美不同,这个节目还要求选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由于这些特质,这个节目被广泛认作国内选秀节目的雏形。

不过,它真的只是比较单纯地选而已,并没有太多的造星动作。

很多从这个节目走出来的获奖者并没有进入娱乐圈,之后她们之中有的考了公务员,有的进了报社。

在中国真正定义了选秀并且成功造星,建立起明星流水线和收视印钞机的,是芒果台的超级女声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级女声的前身是芒果台在2003年举办的《超级男声》,这个创意其实是来自海外的选秀节目。

2004年,芒果台推出了《超级男声》的姐妹篇《超级女声》进行试水,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等到2005年芒果台就准备扩大范围大干一场。

2005届的超女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海选。

为了鼓励人们的参与热情,《超女》宣称海选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形,不问地域,给草根选手展示实力的舞台,并且进行全程录像,所以至今你还能找到大量当年的海选搞笑片段。

同时,赛制开启了“观众投票”环节,颠覆了国内偶像选秀的晋级和胜出机制,给了观众非常强的参与感,仿佛电视上那些跟自己同样出身草根的姑娘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此同时,资本的介入让这场选秀走上了流量的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芒果台还忙着做超男的时候,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签了一个对赌协议。

协议规定,未来三年蒙牛的年盈利复合增长率如果不能达到50%,就必须赔偿7830万股给外资。

到了2005年,所剩时间不多的蒙牛,盯上了正准备大办的《超女》。看好其潜力的蒙牛,花了1400万冠名赞助《超女》,后续又投入了8000多万在灯箱、车身以及媒体广告上。

聘请了04年超女张含韵做代言,还结合蒙牛酸酸乳推出了专门的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并拍成了TVC投遍了各大媒体。

先后在20亿包蒙牛酸酸乳上印刷了超女比赛的相关信息,这些酸酸乳被铺满了蒙牛全国几百个城市的8000多个网点。

在那时的中国,你很难不知道《超女》这个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猛烈的投放助力了超女的成功,同时也成就了蒙牛自己。

蒙牛先后花了大概1亿左右的营销费用,最后换来了20亿的销售额,成功地证明了选秀不仅在观众收视率上有搞头,在商业上也很有搞头。

在此之后,05届的《超女》成为了中国选秀节目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持普通人出道”成为了选秀主打的思路,各大卫视纷纷瞄准选秀的商机,把选秀玩出了花。2006年后,全国各大电视台推出的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多达500多种,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秀场。

在那时候,“你只要怀揣一个梦想”,带一张一寸照片,填一张表,就有可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综艺选秀这台高效的“造星”机器被推上了前台,文娱行业也开始变成了标准化易变现的流水线产品。

但是,随着选秀节目的增多,节目制作开始变得套路、烂俗。

他们利用人类天生的八卦属性,开始侧重挖掘引导选手背后所谓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慢慢地,「苦情故事+个人奋斗」成为了选手成功的万能配方。

选手个个家里穷困潦倒;亲人都有重病或是残疾在身;都是为了走出大山的梦想而努力,台下的故事开始比台上的“节目”更重要。

自此,选秀开启了“全员卖惨”的时代。

人们的审美开始疲劳,对卖惨的人设也产生了反感情绪。

再加上2007年广电总局叫停了场外短信投票,人们的参与感不再强烈,让选秀进入了低迷期。等到2012年,广电发出“限娱令”,规定全国卫视一年选秀节目的总量不能超过9档。

选秀节目市场似乎进入了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一个选手和导师能力都堪称天花板的节目接棒了平民选秀。

“实力取胜”这一价值观开始回归,让“能力主导选秀”的时代正式到来,它就是——《中国好声音》。

那一年,椅子很忙。

据说好声音上面的转椅,每一把都价值80万人民币,而这四把椅子也是好声音胜出的关键。

不同于《超女》,《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卖点是“呈现更高娱乐工业水平的演唱”。舞台上的四把转椅的设置,让比赛摆脱了视觉因素的影响,节目真正地回归到“选择好声音”上。

因为即便是号称“不论外形,不计年龄”的《超女》,最后实际被大众选出来的都是相对青春靓丽的面孔,所以选出好声音的最优解就是干脆不看脸。

在这样的赛制下,《中国好声音》获得了2.12%的节目收视率和12.88%的市场份额,远远超出同时期播出的所有娱乐节目,即便当时央视的王牌选秀栏目《星光大道》也是望尘莫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时期,《中国好声音》更像是观众通过节目来实现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投射和寄托。

《中国好声音》所选出来的明星,更像是群众心中的“超级英雄”。他们不是那些严肃、高雅的精英代表,他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形,体面的工作,甚至是健康的身体。但是仅靠实力和奋斗,就能走上全民关注的舞台。

这就像爽文小说一样,每个普通观众都对这种素人逆袭欲罢不能。

当然,这里面也多少夹杂了节目组的「私货」。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似有似无的人设,吉克隽逸的民族服饰,袁娅维的芍药发饰,徐海星的白T,黄鹤的花衬衫等等,这都是在刻意地塑造“草根”形象。

并且节目也稍微掺杂了「平凡人的奋斗故事」这种草根选秀的传统配方。

总的来讲,好声音是个好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好声音的成功并不是选秀造星的成功,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光靠唱歌好听就能赚钱那么简单了。

好声音选出来的明星在赛后大多没有掀起太大风浪,没有长红。

选秀投资毕竟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这背后还有无数的资本“嗷嗷待哺”,选手不红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于是,资本开始寻求更加工业化、更有长期商业可能的选秀方式。

2016年1月,韩国推出选秀综艺《Produce 101》,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民制作人”的概念。

来自几十家经纪公司的101位练习生,经过一轮轮歌舞PK,由观众票选出11人组成团体,伴随着后续选秀团体的出道,这种制作模式彻底革新了选秀市场。

最近10年,中国的偶像市场长期被个人偶像占据,团体偶像市场有很大的空缺。内地比较火的偶像组合只有SNH48和TFboys,并且SNH48还远没有到出圈的程度。

恰好此时的中国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开始崛起,由于网络大众投票是被允许的,这让手机短信投票的禁令被绕过,选秀节目开始把阵地逐渐从电视向互联网转移。

就这样,全民参与,由互联网平台牵头制作的团体类选秀潮开始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和腾讯视频的《创造101》又一次引爆了选秀市场。

虽然这类节目也是全民参与,但与过去那些选秀不同,他们将各选手身上的一切看作有机整体。

想要出道,就要在各方面全方位地满足观众的口味。演绎实力只是其中一方面,他们的长相、亲和力、情商、性格也同样重要,其他方面甚至可以超过演绎实力。

比如杨超越,如果她在《超女》时代选秀,很可能都过不了地方预赛。但在网综时代,她的综艺天赋就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观众缘给了她一种很特别的发展道路。

王菊也是如此,虽然很多人认为王菊不符合青春团体偶像所定义的“甜美少女”形象,但凭借观众缘,她也被大量观众一票一票地投到了比较高的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样的结果显然背离了节目选出“完美偶像”的原则。

不过,千金难买我喜欢,只要肯花钱,原则问题就不是问题,主办方还能跟钱过不去嘛?

所以,资本又乐了。

想投票吗,你得肯花钱。

农夫山泉跟爱奇艺搞出了买矿泉水或维他命水送额外投票权的模式,含有“水票”的农夫山泉在一些地区一度卖到断货,短期线上的销售额甚至翻了500倍。

眼看着农夫山泉的水哗啦啦地卖,我们的老朋友蒙牛又坐不住了,开始对选秀综艺进行了新一轮的投放,开发出了“奶票”。

你喜欢你的偶像吗?

你想让你的偶像出道走向人生巅峰吗?

那就快来买我的奶吧。

你一瓶,我一瓶,哥哥排名蹭蹭涨;

你一箱,我一箱,哥哥明天就出道。

这种买产品送票的模式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创造出了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

本来你一天一瓶奶就差不多了,现在为了给哥哥投票,你一天得整好几瓶,这换了八戒也喝不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魔幻的矛盾下,「倒奶事件」爆发了。

蒙牛的奶票一开始是印在瓶身上的,于是就有人发现了BUG,只逛不买,扫了票就走人。

蒙牛一看自己被白嫖了,于是为了促成销售,就把二维码放在了瓶盖内侧。

在这之后,瓶盖上的奶票成为了硬通货,奶本身反倒不重要了。

黄牛们大量地屯奶,再雇人把奶倒掉,留下具有金融价值的瓶盖,等待给哥哥们投票的大冤种买单。

有人要说了,为什么要用「大冤种」这么难听的词呢?

因为当时黄牛卖瓶盖奶票的价格,一度超过了一瓶奶本身的价格,真就是纯纯地在找冤种。

「倒奶事件」爆发后,《青你3》迎来了停播,决赛干脆就没办,蒙牛也吃了大亏,受到了舆论的反噬。

后期诞生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大受好评,但商业上除了冠名也只能是给芒果TV会员额外投票权,赚点会员费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秀卖票的时代结束了。

不赚钱,资本就不动,没了打投的中国选秀行业又跌入了低谷。

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们到底在选什么样的偶像?

或许在资本主导娱乐的现在,社会正在寻找能让每个人都喜爱到为之疯狂花钱的偶像。

光鲜的外表动人的唱跳实力,励志的个人背景。

我们喜欢和为之买单的,是这些梦幻的完美人设外壳,他们并不真实。

他们是我们的偶像,同时也是资本的玩物,甚至为了更高效地收割韭菜,资本们干脆抛弃了实体,试图打造出永远完美、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

实际上,这种做法只是在对光鲜外壳下表演者进行更极致的压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阵子虚拟偶像圈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你越喜欢某个虚拟偶像,他们就越压榨皮套下的人。

这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感觉,开始反感资本造出来的偶像,无论真人还是虚拟,我都想抵制他们。

平心而论,有偶像没什么问题,时代总会造就偶像,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有时也需要偶像。

偶像可以让你积极进取,让你有努力奋斗的目标。

但要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提到过,“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当你为偶像疯狂,为偶像不停地打投,为偶像而找遍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拉票的时候,你可以冷静下来想一想。

你到底是要爱资本塑造出来的“抽象”的人;

还是要爱生活里朝夕相处的,虽然不完美,但一直支持你、温暖你的“具体”的人呢?

或许,身边的他/她,更值得你爱。

你这些年追过哪些选秀节目?

从电视到网综,你觉得这些年有哪些变化?

你的偶像是谁?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猛犸,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