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同一盏指路明灯,没有他们的引导和付出,再好的学生也难以进步。而且,老师的作用可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建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老师能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学生,不乏一些差生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变成很用心的学生。可要是老师“恶语伤人”,属实令人失望。

“外地人,乡下人,工人”:教师嘲讽家长,聊天记录叫人生气

在笔者的眼里,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意义,绝对不只是提高成绩、考上名校。在学习思维和对日常事物的认知层面,重要性比家长想象得更多。

不难发现,越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越容易懂得容纳不同的人,不会轻易给他人“打标签”,或者因为一些狭隘的思想看不起别人。

可如果老师因为家长是“外地人、乡下人、工人”,就进行区别对待,甚至直接在班级群里进行嘲讽,真的叫人有些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一段关于班级群里老师跟家长的聊天记录火了,看完叫人生气。看开头或许你会觉得,是学生太不守纪律,所以老师不得不喊家长。

可再看后面,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老师对家庭背景的一种偏见。批评学生调皮这没有毛病,可非要在后面加上“你户籍不是本地”,就变味了。

家长反驳道:虽然我没多少文化,可我懂得素质。想不到班主任却问“有素质怎么当工人”?看到这,笔者还真的不太理解这位老师的逻辑。

没错,你可以说工人的岗位听起来没有教师那么体面,光是入职门槛就有很大差别。但这跟素质好像没有直接关系吧,难道在她的心里这类家长都不值得被尊重吗。

双方争论到这个地步,比较理性的老师可能就此作罢或者跟家长单独谈了。想不到,班主任的后续回复,更是值得细品。

先是直接命令说“闭嘴”,家长没有听,她的一句“没大没小”很真实地展现出,在自己的认知里,老师与家长之间并不平等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我个人见识有限,如果是三四十年前,或者这样的姿态还能得到一部分人的默认。可现代教育早已有了变化。

老师和家长互相尊重、彼此平等,有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以公正作为原则,这才是当代多数家长和老师比较认同的理念吧。

最后,这位班主任还拿家长是乡下人说事,觉得自己回复是对方的“荣幸”。显然这样的举动有失职业规范,处理结果已经出炉。

这位老师是编外的教师,目前已经被学校解聘和通报批评,班级将由其他的老师接手。这样的结果获得了网友的认可,不过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重点或许不是编内和编外,如何及时地考察师风,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些网友看到在回复中,特别提及了该教师是编外员工,颇有感慨。其实以往一些类似的情况,我们也能发现常常是编外的教职员工。

也许这跟招聘渠道和工作稳定性有关吧。编制外的岗位属于合同工,是学校自行招聘,随时可以调动。而有编制的老师,需经过更严格的选拔。

而且后者一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教学事件,可能会丢了铁饭碗,所以平时言行也会更谨慎一些。而编外的教师本来就不算稳定,倘若没想在这长期发展,大不了离职,不会太受约束。

不过,笔者觉得这种现象也不能完全根据编内和编外来判断。怎样才能更及时地考察师风,这或许是更值得落实的问题。

正如某媒体的评论,类似的行为或许在其他老师身上也会出现,但规范教师言行,不能只靠网络曝光。大多数家长考虑到学生要继续在学校上学,可能选择默默忍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如果师风无法叫人满意,也很可能给学校带去口碑上的损失。希望学校可以更重视这方面建设。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定期给老师评分,并且一定要确保是匿名评价,不会经过班主任的查看。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哪些老师素养更高。

【话题】你觉得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