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关键词出现在省党代会报告中,为成都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会场内外,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西部金融中心

推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高质量发展现代金融产业

今年4月,成立不足十年的成都科创企业海创药业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公司成功实现10.62亿元的直接融资。通过这笔资金,公司将加快创新药研发项目。5月26日,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发通过,这是成都第11家上市及过会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力资本市场,金融活水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现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澎湃动力,揭示了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重大意义。

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在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其洲看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未来,我们将深入抓好抓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金融力量。具体而言,市金融监管局将围绕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七个方面任务举措,开展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现代金融产业建圈强链,普惠、绿色、文创等特色金融先行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做强金融支撑,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因商而生、因商而兴。历史上,成都“扬一益二”的商贸中心地位,积淀了深厚的金融土壤。日前,全国首家以交子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交子公园内正式揭幕,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树立文化地标。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居中西部城市前列,具备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良好发展基础。从金融产业规模来看。2021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2272亿元,排名全国第六,占GDP比重达11.4%,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今年3月发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1)”显示,成都排名全球第37位,在内地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5月25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聚焦金融中心,成都“路线图”和“任务书”已经明确:厚植金融总部集聚优势、金融开放区位优势和金融生态协同优势,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成都将提升金融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打造金融机构区域总部;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打造“一带一路”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省市金融机构间的深度合作也在持续开展。日前,四川金控集团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农商银行、成都交子金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市政企多方联动,以金融服务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主线,共同助力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交子金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坚持“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抓手、整合布局金融资源运营平台,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稳定器”三大定位,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推动金融产业建圈强链,更好地服务“碳中和”“碳达峰”、成都都市圈建设、智慧蓉城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抢抓成渝地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机遇

今年将实施便民舒心消费环境营造等六大行动

5月20日,由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及九龙仓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成都环贸ICD试营业亮相。就在同一天,作为全国首个大型海外消费体验中心项目、四川首个大型保税中心——TFS天府保税商业中心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前形势下,这些项目的投运显示了投资者对成都商业市场的信心,而全新的购物空间和消费体验,也为点燃消费热情添火加薪。“以后可以逛街购物的地方更多了,也更方便了!”这是住在攀成钢的市民王瑞逛完成都环贸ICD的感触。

这些市民实实在在的感受,也是城市不懈努力的方向。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千年商都”的成都,商业氛围之浓厚,拥有独特丰富、高度集成的消费文化,“生活城市”“公园城市”“休闲之都”成为成都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深厚底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最近发布的《总体方案》再次明确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针对未来5年服务业的发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到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质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蓉北等高品质商圈”等关键词。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深刻改变城市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成都将坚持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两端发力,持续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擦亮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鲜明标识。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又氤氲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更蕴含流量枢纽、要素汇聚的“中心”之义。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认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日益凸显。从消费市场来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能带动辐射四川省乃至西部省份的人口消费。“从全球消费资源聚集能力看,成都市是国际品牌拓展内地市场的首选城市,首店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将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五个维度共25个指标,切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的国际化、品质化和便利化水平。

根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要点》提出,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紧扣“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突破年”主题,抢抓成渝地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机遇,实施全球消费资源融合聚集、标志性消费场景影响力提升、全球消费潮流引领、便民舒心消费环境营造、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优化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联动六大行动,提升成都在全球消费的吸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更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 |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