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ang归网公众号《枫叶君评》 ,作者枫叶君于5月25日发布4000多字的长文《从乌克兰到朝鲜半岛再到台海,西方阵营正在全球结束“绥靖时代”》

看完长文,产生的最强烈感受是,中美最后摊牌的时刻不远了。美国正在布一个局,把中国、俄罗斯一网打尽。作者是预示“中美之战”的敲钟人吗?

下面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一、拜登亚洲行的危险信号——美国结束了“绥靖时代”

才逛完首尔,又抵达东京,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亚洲。重要的不是“首次”,而是讨论的事项。东京当地时间23日下午,拜登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印太经济框架”是拜登政府的新动作,也是大动作。按照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所说,该框架将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扩大的经济影响力起到抗衡作用,降低该地区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在更深层次上,此举被视为美国试图将中国挤出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步骤。

从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到朝鲜半岛的变化,再到拜登对台海问题的表态,可以看到一个已经存在,但却并不为所有人觉察到的深刻变化,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正在全球结束“绥靖时代”。

二、冷战又重新在基辅、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的爆炸声中回来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意向,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曾几何时,人们因苏联解体而谈论冷战结束。然而,苏联没了,俄罗斯还在,后来还发酵成普京牌。中俄关系迅速密切,并且有了“背靠背”维护全球稳定的说法。朝鲜属于吃低保的,但是和俄罗斯亲近,同中国更有历史形成的特殊关系。当俄乌战争爆发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如果非要说冷战曾经离去,那么现在也必须承认,它又重新在基辅、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的爆炸声中回来了。

这是一种来自西方阵营的针对非友好国家的原则性改变,站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立场上,它意味着过去的外交妥协已告结束,针尖对麦芒的“硬杠”正式开启,俗称“搬不倒葫芦洒不了油”,换言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意向,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俄军就是奔着拿下基辅、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计划去的,问题仅是到底需要用几天结束闪电战。更主要地,8年前顺利拿下克里米亚的爽快让普京坚信,只要动手,只要够果断够坚决,就算西方想干什么,也来不及了。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大出意料,乌克兰顶住了,总统泽连斯基横空出世,俄军发现持久战不一定必然发生在冀中平原。乌克兰自身的原因当然很重要,但另外很关键的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这次不想再看到第二次克里米亚事件,它们决心阻止俄罗斯。这是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挫败的开始。

战争还没打响,美国就提前把俄军即将进攻乌克兰公布于众,拜登、国务卿布林肯、中央情报局,接连发布预警,告诉世界:战争已迫在眉睫。

开战后跟踪监视俄军所有动向,当乌军以亚速钢铁厂守军为代表,表现出誓死抵抗的决心后,美国以及北约盟国开始向乌方提供大量武器援助,直到3天前拜登在韩国签署美国众参两院通过的高达400亿美元的对乌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法案,其中约半数经费将用于支援乌克兰军队。

四、面对如此形势,最感到意外的,除了中国的各路专家当然就数普京。

美国及其盟国下决心不让俄罗斯得逞,舆论上支持,军事上力挺,日前结束的G7外长会议声明绝不会承认俄依靠武力改变乌克兰领土,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被问及美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目标时更直言,美国希望看到俄罗斯被削弱,“直到它再也无法做类似入侵乌克兰那样的事情”。

迄今90天的俄乌战争替西方向莫斯科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用嘴同俄方打交道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实力的较量正式登场。

五、欧洲如此,亚洲也是相同节奏。

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刚刚结束和拜登的会晤,就在首次接受CNN独家专访时表示,对朝鲜安抚的时代已经过去,朝韩之间新一轮会谈必须由平壤发起。这位新总统说,球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手上,首尔和平壤何时开始对话是“他的选择”。

尹锡悦的意思很明确,不要再指望我们求着你谈。“只求暂时逃避朝鲜的挑衅或冲突,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他并指出,前一届自由派政府采取了和解策略,“在过去的五年里,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

检察官出身的尹锡悦是保守派政治家,在大选期间就批评文在寅前政府对朝鲜软弱,一直强调自己上台后将强化韩美关系,对朝鲜采取更加强硬立场。

据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朝鲜已先后进行了15次导弹试验,这个数字比过去两年的总和还要多。就在上月,金正恩誓言要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加强和发展”其核力量。

不过,尹锡悦明确表示,韩国及其盟友已做好准备,随时应对朝鲜的任何挑衅行为。

韩国新政府的外交变化似乎不只限于对朝鲜趋于强硬,中国也感到了什么。无论新出炉的”印太经济框架“,还是日美澳印组成的”四方机制“,从经济到政治,都是针对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中方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反对。对前者,韩国的态度很明确,认为加入美国倡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对后者,韩国似乎也正在摆脱某种忌惮,尹锡悦表示,韩国也在考虑加入“四方机制”的几个工作组,并“继续考虑”成为其中的一员。

六、对中国来说,拜登亚洲之行更具挑衅性的是在东京针对台海的表态,拜登称,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将会军事介入、保卫台湾。

在周一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一名记者问拜登,“出于明显的原因,你不愿军事介入乌克兰冲突。如果有必要,你愿意军事介入以保卫台湾吗?”拜登回答说,“是的。”

记者再问:“你愿意?”拜登说:“这是我们作出的承诺。”

对于拜登在东京的表态,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不要站在14 亿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当说,美国过去在台湾问题上有所闪烁,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美国在台海的“战略模糊”。可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白宫事后的澄清只是表面工作,拜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老糊涂,美国明显正在放弃过去的对台“战略模糊”,这和美国在乌克兰的作为相似:美国没有闪躲,而是采取直面,普京和克里姆林宫至少两次提到核战争,美国退了吗?没有。

七、更重要的是,台湾不是乌克兰。美国不会背弃承诺。

很多中国人会想,你过去说了罩着它,现在不罩了,又怎么样?可是,我们不是美国人。有人认为,美国混江湖只靠两样:美元和军力。更实事求是的人或许还会加上两样,科技和文化影响力。事实上,美国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成为西方盟主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美国对盟国和小兄弟的承诺。注意,拜登两次提到台湾,两次提到“承诺”。其实,这不是拜登的专利,无论谁掌管白宫,他口中的“承诺”都是美国作为西方老大对身边人作出的保证,而美国的底线是,这种保证绝不能破产。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美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它的国家利益,就能明白,美国同样不可承受的或曰不可失去的资产,就是美国背弃了此前的承诺。

八、如果认为美国只是虚张声势,那无疑是掩耳盗铃,可以看看乌克兰正在发生的战争,听听普京的感受。

如果认为中美一个坚守自己的核心利益,另一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全球利益,双方很可能于不确定的未来发生某种程度的冲突,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2014年克里米亚的教训为萌芽,以乌克兰战争为开始,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厢情愿的游说被乌克兰批评、被美国等北约盟友冷落为标志,再到韩国新总统的对朝强硬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明显转变,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不太虚幻的结论:

贸易战也就算了,疫情中的相互责难非常糟糕,但从俄乌战争开始,人们应该清醒过来,西方的“绥靖时代”已经结束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但是,对抗和冲突似乎正以日渐清晰的脚步声向我们走来。

作者读后感:

这是应该是一篇警告性的文章,应该是一篇敲响“中美必战”警钟的文章。

作者的依据是,从俄乌战争,到拜登亚洲之行的表态,以及欧洲及亚洲国家与美国保持一致的言行,都在证实一个事实:美国结束了对中国、俄罗斯的绥靖时代。

所谓绥靖,即安定、安抚、慰抚之意。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作者的意思是,美国过去对中国、俄罗斯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尽量安抚中俄,甚至有讨好中俄的意思。

再换一句通俗的表达,美国以往对中国、俄罗斯太好了,太软了。现在,这个美好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俄罗斯再不听话,就要收拾你们了,给我小心一点。

现在,美国正在乌克兰收拾俄罗斯呢,拜登的亚洲之行,就是为收拾中国作准备。

中国如果还不“识趣”,还在盲目自大,还在对美国强硬,就看一看俄罗斯的下场吧。

我不知道这种感受,是不是作者的本意。我愿意善意地理解,作者写此文的初衷是“敲钟”,警醒国人,要做好与美帝国主义战斗的准备。

但品味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似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一个仆人,在替主子威胁别人:

不要造次,我们家主子是非常厉害的。主子过去对你们太好了,如今不会再客气了。看一看俄罗斯这小子了吧,以为自己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就不得了,说打乌克兰就打,你以为你还是苏联吗?现在知道我们主子的厉害了吧,俄罗斯这小子如今多么悲惨。

中国如果还跟俄罗斯好,下场同样如此。台湾不许动,我们家主子一定要保护台湾的。中国放弃幻想吧。

这就是我读此文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来自这样的文字表达:

“有什么变化吗?不是俄军一脸骄横地大举进攻,也不是乌克兰开始不被看好而后来却越战越勇的抵抗,更不是中国类似拳击裁判员的“我谁也不向着,我只维护规则”的正确表态,而是一种来自西方阵营的针对非友好国家的原则性改变。”

“俄罗斯早就不是前苏联,可普京为什么敢于和西方叫板?因为头衔,世界第二军事大国尽管现在已没有勇气承认。”

这里对俄罗斯、中国的嘲讽之意非常明显。俄军是一脸骄横,中国保持中立的立场是“类似拳击裁判员的‘我谁也不向着,我只维护规则’的正确表态”。简直是太可笑了。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大出意料,乌克兰顶住了,总统泽连斯基横空出世,俄军发现持久战不一定必然发生在冀中平原。”

这里对乌克兰多么地欣赏。甘愿当美国走狗的泽连基斯,作者用了“横空出世”一词,这是多么地赞赏呀。

“战争还没打响,美国就提前把俄军即将进攻乌克兰公布于众,拜登、国务卿布林肯、中央情报局,接连发布预警,五角大楼甚至提到美国侦测到俄军正在俄乌边境地区集中血液供应。而在当时,俄方坚决否认,中国专家更众口一词斥责美国信口胡来,就连泽连斯基也一时恍惚——他不是相信莫斯科,而是真的幻想俄军的火炮不会打过去。然而,美国咬住不放,坚持预警一两个星期不动摇,告诉世界:战争已迫在眉睫。”

这里,美国的英明,中俄的愚蠢,跃然字间。

“面对如此形势,最感到意外的,除了中国的各路专家当然就数普京。2014不可复制了?应该说,8年前普京很猛,西方很犹豫,动作慢不说,决心还不大,普京成了看台上下唯一的胜利者。然而这次则完全不同,美国及其盟国下决心不让俄罗斯得逞,舆论上支持,军事上力挺”

这里,中国专家、普京都如小丑般可笑,美国是多么地伟大呀。

文章掩饰不住地对美国的赞美,对乌克兰的同情和鼓励,对中国、俄罗斯的鄙夷和嘲讽。作者仿佛在津津有味地讲述美国如何在给中俄下套,编织捕捉的网,而中国、俄罗斯却在傻傻乎乎,不知死活地往套里钻,多么可笑。

我的感受是不是准确,不得而知。如果我歪曲了作者的本意,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可能才疏学浅所致。

假如作者淋漓致尽地讲述完美国如何对中俄实施包围战术后,再用一定的篇幅,讲一讲中俄如何应对美国,采取有效措施立于不败之地,那我相信,作者的本意是在警醒国人,不要盲目乐观,要随时准备战斗,时隔70多年后,再与美帝国主义一战。

我愿意非常主观地,把此文当作一篇激发斗志的战斗檄文,一篇总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