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些起义战争的背后是有富豪大户身影的,这是因为带兵打仗需要足够的物资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的过程中,有一条明确的要义是不准拿取群众的一针一线,党的抗争完全是一场自发的爱国抗日行动。

为了维持军队的运转,在急需粮食和钱的时候,军队一般都会去借,打上欠条,日后再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张旧纸 震惊政府

新中国成立之后,诸事顺意,百废待兴,中国的经济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成长起来。

2009年,在广东省,有一个老人带着一张纸条去面见政府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接过纸条后大吃一惊,连忙热情地迎接了他。

老人的名字叫梁诗伟,他手中的纸条是一张借条,纸张陈旧,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纸条上的内容大概是,游击队欠梁家一些粮食,将由县政府和当地县委归还。

这张纸条的落款是梁家当时的三姨太。

梁诗伟的家族在当年曾经很是富庶,这是因为他有一个能干的父亲。

他的父亲名叫梁鸿文,出身贫苦,甚至难以果腹,屋漏偏逢连夜雨,厄运专找苦命人,身无分文的梁鸿文又被拐骗到了美国。

尽管遭遇了这样悲惨的事情,梁鸿文却是一个很有能力和韧性的人,他在美国没有自暴自弃认命,而是辛勤工作,寻找生路。

经过五十八年的勤奋打拼,其中的心酸不可为外人道也,梁鸿文终于逆风翻盘,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大多很重,讲究落叶归根,梁鸿文晚年后十分思念家乡。虽然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是选择了千里迢迢地回到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长期处于农耕经济,所以中国人一直以来对财产中拥有的土地数量十分看重。

从古至今,很多人发家了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置办土地,梁鸿文也不例外。

梁鸿文用自己这些年在外面赚到的钱回到了中国,购买了大量的土地,成为了当地的富庶之家。

因此,尽管当时硝烟四起,很多百姓吃不上饭,但是梁家却是有很多屯粮的。

两张欠条 一段往事

其实,这张欠条并不是梁家所拥有的唯一一张欠条,梁鸿文在前去兑换第一张欠条之后没多久,又在家中发现了第二张,这张的数额要比第一张巨大得多。

在第二张欠条上记载的信息大概是梁家借给了游击队八根金条、5000块银元和很多的粮食,依然是等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赔偿,付息二分。

如果说,第一张欠条上显示的内容是梁家对当时革命工作举手之劳的支持,那么第二张借条上的内容则可以说明,他们对革命工作倾尽全力了。

梁家对革命工作如此热忱的支持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梁家的当家人是梁家的三姨太,一方面她是一位很具有爱国情怀的女性,不但深明大义,并且嫉恶如仇。

她对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蹂躏十分痛恨,因此十分愿意支持革命事业的发展,对给游击队捐粮捐钱绝无二话。

而另一方面,当时梁诗伟的姐姐,也就是三姨太的女儿梁月娇就在游击队中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三姨太也将游击队当作亲人一般的存在,故而愿意出钱出力,为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么多的粮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是肉眼来看,也是很庞大的存在。在当时,游击队甚至分了好几次才将这些粮食运走。

一旦这个行为被日本人发现,或者被人告发,那么梁家即将面对的是灭顶之灾。

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梁诗伟还十分年幼,对此没有什么印象。

而当梁诗伟长大之后,当时热心肠的佳人芳魂已去,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大多不在人世了,唯有两张陈年的欠条证明了在梁家曾经有这样热血的事情发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尘埃落定 终成悬案

梁诗伟在家中发现第一张欠条的时候,就喜不自胜,前去政府兑换。政府人员虽然热情接待了他,对这张欠条却陷入了为难。

根据欠条中写的条件,战争胜利之后,县政府不只要赔偿粮食,还要赔偿这些年的利息。

而这张欠条距今已有很多年了,这笔庞大的数字让众人面面相觑,不要说中国,就是把全世界的粮仓都还给梁家也是不够兑换这张欠条的。

想必当时大家谁也没想到战争会持续这么久,也没想到这张欠条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又过了许久才被拿出来要求兑换的吧。

当地的政府对这张欠条十分重视,经过多方探讨,政府同梁诗伟协商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首先,政府会拿出两万块钱,不是为了还欠条中的内容,而是为了感激当年三姨太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了,所以梁诗伟可以代领这两万元钱。

第二,这张欠条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证物,所以应该交由当地的政府部门保管。

第三点,梁诗伟如果日后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向政府寻求帮助,但是不可以再以欠条上的内容为要挟,索要偿还。

梁诗伟拿到嘉奖之后,十分高兴,回家翻修祖宅,想要感谢长辈的庇佑,结果翻出了第二张的欠条。

梁诗伟拿着第二张欠条又跑去寻找当地政府,这次欠条上的数目大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上面的数目再加上这些年来的利息,将是三万亿的人民币。当地政府对这张欠条十分怀疑。

不过,因为这件事影响力巨大,有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欠条上的借款人李兆培确实是当年的游击队队长,他仍活在世的子女对此事却并不知情。

由于数额巨大,年代久远,当地的政府对于是否偿还欠条、如何偿还和偿还多少的商议一直没有结果,民间对这件事也是众说纷纭。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悬案。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