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爆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世界真正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周总理曾说:“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现在是应该扫除一切自卑感的时候了。”

不过,这颗原子弹的诞生可谓是一波三折。

01

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不过,当时我国领导人对原子弹不太重视,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说:“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后来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并不可怕。”

后来,在前苏联看的一场电影,改变了毛主席的看法。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出访前苏联,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二是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两国领导人的多方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中规定两国中的任意一国如果遭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家侵略,就要相互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当时苏联已经造出了原子弹,这个条约就是告诉美国,苏联将向中国提供核保护。

访问快结束的一个晚上,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小礼堂里,斯大林邀请毛主席观看了关于苏联军事秘密的电影,这是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纪录影片。

毛主席看得非常仔细,看完电影他对旁边的彭德怀说:“你们要好好看一看,要好好做点调查工作,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

在回国的火车上,他又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呢,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

接下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更让毛主席坚定了中国要有原子弹的想法。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了真刀实枪的血战。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美国又将搭载原子弹航空母舰开到了朝鲜半岛附近,进行核模拟袭击,预备伺机对志愿军进行攻击。

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来应对目前的军事形势。”此后,更扬言要将原子弹作为普通炸弹来使用。

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让毛主席意识到,如果中国没有核武器,那么在世界大国中,中国就没有发言权,就要受欺负。

02

1950年5月19日,毛主席批准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

当时担任所长的是物理学家钱三强,他后来担任了原子弹研究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钱三强在回国之前,在法国科学界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24岁的钱三强去法国留学,在著名的居里实验室深造,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留学期间,他与夫人何泽慧因证实了原子核裂变新的裂变方式,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来自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35岁的钱三强决定回国。当时他在法国科学界已经相当有地位了,他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有优渥的生活环境和研究环境,有可观的研究经费。

就算如此,他还是决心回国,他对身边不解的人说,“当年我出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学成回国,使落后的祖国强盛起来。”

回国两年之后,钱三强受命筹建近代物理研究所,彼时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还是一片空白。

他与夫人何泽慧一切从零开始,办公地点选在皇城根的一家四合院里,研究所成员算上他们俩才5个人。夫妻二人每天骑车自行车满北京地逛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寻找旧五金材料和电子元器件。

后来两人又自己动手绘图制造了两台简易车床,就是凭借这两台车床,他们制造出了研究所急需的仪器设备。

两个年轻人、一个四合院、两台自行车、两台简易车床,就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

慢慢地研究所发展越来越壮大,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相继加入研究所。此后几年间,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物理学家朱光亚,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材料学家吴自良,核物理学家陈能宽先后从美国归来,核武器技术专家程开甲从英国归来,放射化学科学家杨承宗从法国归来,都加入了这个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在核研究所组建期间,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越来越严峻。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与美军经过了八个月的激战,取得五战五捷,美军不得不退回三八线以南接受谈判。

在谈判桌上,一度因为划分军事分界线的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美国代表狂妄地说,那就让大炮炸弹机关枪去谈判吧。然后战争又重新开始了。

1952年,朝鲜战争的第二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随后他就下令把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到冲绳岛,企图用核武力来威胁中国。面对美国的威胁,毛主席强硬的回复,“要打多长时间,就由美国总统去决定吧。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又经过一年多漫长的战争,朝鲜战争才正式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人们松一口气的时候,台海局势又骤然紧张。

1954年,美国和台湾签署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随后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就进行了一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解放了大陈列岛门户,一江山岛。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又用了老一套办法,他公开宣言,面对远东的形势,美国没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弹。同时,美国还公开进行了原子武器的试验,目的就是为了威胁中国。

接二连三的核武器威胁,让领导人倍感憋屈,但是当时中国没有独立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于是想到了求助苏联老大哥的办法。

趁着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来中国参加建国五周年庆典的时机,毛主席向赫鲁晓夫提出,中国想要自己研究原子弹,希望苏联能给予帮助。没想到,赫鲁晓夫听完直接说,“搞那个东西太费电了,也太费钱了,把中国现在的电力和钱全部集中起来不够用。而且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一把核保护伞就行了,没有必要大家都搞。”

赫鲁晓夫虽然没有同意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但最后还是同意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并培训技术力量。

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确实不足以制造原子弹,当时中国的产油方法还停留在洋务运动时期,工人拼尽全力,全国石油年产量也才只有12万吨,外汇储备更是少得只有两亿美元。

美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时,投入了50万人,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花费23亿美元,耗时七年才研制成功。

04

当时的中国除了经济实力不足外,还缺少研究核武器最重要的铀矿石。

为了找铀矿石,李四光、刘杰等一批地质学家和勘探队员在全国各地跑,西到新疆,北到东北,南到广西。三支勘探队每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不动了就骑马,饿了就地拔草捉鱼,走到哪儿简易帐篷就只在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勘探初期,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困难重重,为了找到铀矿石,甚至有十几名勘探队员付出了生命,耗时八个月,才终于在广西采集到了第一块铀矿石。

找到铀矿石后,中央开始正式组建核武器研究机构,核武器局,简称九局,由聂荣臻元帅和陈云副总理全面负责。

核武器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找一个合适的研究基地,基地要求保密性好,水电充足,交通运输方便。选来选去,最后选定了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的金银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九局局长李觉将军带领第一批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来到了高寒缺氧的金银滩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当时他们的装备特别简陋,只有四辆卡车四辆吉普车和三顶帐篷。二十多人挤在三顶帐篷里,床不够用就睡箱子上,或直接躺在地上。

他们唯一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小炉子,想喝水,就到外面弄点雪,放炉子上化开再喝。最缺水的时候,每人只能喝三分之一茶缸的水,这还是一天的饮水量。每顿饭只能吃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粥,掺杂着沙子和土。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遣队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场区的规划布局。次年二月份,一万多人的基建队伍进驻场区,开始正式建设场区。此后九局的科研人员陆续搬迁到了金银滩的221厂,原子弹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原子弹研制刚开始没多久,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波兰和匈牙利先后叛变,不再听从苏联的指挥。这时候,为了拉拢中国,赫鲁晓夫改变了原来的态度,答应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三项帮助,第一是模型图纸,第二是原子弹的制造技术,第三是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久之后,赫鲁晓夫又态度大变,他先是给中央领导人发信说,苏联正与美英两国进行禁止试验核武器协议的谈判,为了不影响谈判,苏联政府决定两年内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两年以后看形势发展再说。

1958年,他又访问了美国,和肯尼迪同坐一辆车,表现得特别友好,两国紧张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苏联报纸宣称,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

不久之后,赫鲁晓夫就撤走了所有的苏联专家,这批专家离开后,几十个项目、几百份合同被撕毁,许多重大项目半路停顿,工厂停工停产,因为没有留下说明书,昂贵的机器没人敢动。

面对这个局面,毛主席特别硬气地说:“我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嘛,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

05

如果说原子弹的研究是一条龙,那么理论射击队伍就是它的龙头。

当时中国在核武器技术上仍然是一片空白,邓稼先就带领理论部的科技人员从头学起。由于国外的书籍和资料都是外文,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先组织一个人阅读,大家翻译,连夜印刷。

经过刻苦学习,理论部最终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

当时的研究环境特别艰苦,全国都缺衣少粮,工作人员只能饿着肚子搞研究,经常干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同时研究所里的设备很落后,邓稼先和科研人员只能用几台简易的手摇计算器甚至算盘演算,当时光装草稿纸的大麻袋就堆得和山一样高。

就是这样,在1962年9月,邓稼先还是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时全国饥荒的情况更加严重,不知道是应该先解决人民吃饭问题还是先造原子弹。没有饭吃社会就无法稳定,而没有核武器,中国就要一直紧绷着战争的神经,随时面临核恐吓的威胁。

聂荣臻元帅为了征集粮食,曾说:“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内忧没解决,外患也随之而来。中国决心开始研发核武器那天起,美国就把中国当成了最大的对手。美国总统肯尼迪说:“中国比苏联更危险,更具有威胁性和侵略性。”他曾希望和赫鲁晓夫联手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但是赫鲁晓夫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肯尼迪又选中了台湾当盟友,他为台湾组建了第35航空队,由美国提供U-2飞机,台湾出飞行员,目的就是要在中国领土上侦查核武器研究基地。如果发现核武器研究基地,就打算执行一系列的打击方案。

为了解决是否继续制造原子弹的问题,中央组织调查组赴全国各地调查,最终得出结果1962年是关键的一年,只要中央领导亲自负责,亲自领导,其他保障都跟上去,采取保重点的办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且进行核试验是可能实现的。

于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核武器的研究,由周总理、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等15位中央领导组成专门的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力量为1964年炸响原子弹的目标发起了总攻。

06

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很重要,但是试爆地点的选择也同样重要。

经过仔细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新疆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在戈壁滩上树立着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放在塔顶试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座铁塔只存在了110天,但是无数人为之付出了心血。技术人员经常在高塔上爬上爬下,对塔上的设备和最后上塔的原子弹进行精心地呵护。与爬塔的困难相比,戈壁滩恶劣的天气才是最大的敌人。

在戈壁滩工作,夏天要对抗40度的高温,秋天要承受10级大风,冬天要抵御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几乎都是极端天气。

而原子弹这样的精密的装置又对温度的要求特别高,塔上的爆室问题要求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必须保证在摄氏15度到25度之间。

为了能掌握试爆时,爆室的温度从25度降到15度需要的时间,就需要有人在外边最冷的时候关掉热风机,不停地测量小房子的温度。

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朱建士头上,他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分到了九院,干的是原子弹理论研究,后来被选到了试验基地,当时只有2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下面是零下30度,塔上面的小房子是零上20度,上下温差是50度,就这么上上下下,忽冷忽热,一干就是半个月。他绘制的温度曲线图,为保证原子弹最后能够在恒温下爆炸提供了关键数据。

像他这样在新疆罗布泊参与测试工作的人员一共有5058人,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

时间很快就到了1964年,原子弹的试爆工作已经全部准备就绪。

10月4日,原子弹运抵罗布泊试验场。

10月14日晚7时20分,原子弹被送往塔顶爆室就位。

10月16日凌晨4时,工作人员在铁塔下进行试爆的最后准备工作。

凌晨6时30分,插接雷管,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撤离爆炸区。

下午2时30分,工作人员进入距爆炸区60公里的白云港观察所。

下午2时40分,张振华将军在主控室下达操作口令,韩云梯按下了起爆按钮。

就这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试爆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们国家也成了核大国,在核武器方面有了充足的底气,不会任意受到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威胁,这要感谢那些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他们隐姓埋名,默默付出,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被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