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几天之前,就有一场关于“六一”的讨论。

“孩子都暗示过很多次六一了。”

“六一的时候,我会按时回家,和我的孩子一起度过。”

“我准备周末带着孩子去附近转转,既是为了庆祝六一,也是为了一家人一起玩一下。”

生活需要仪式感,六一节给孩子充分的陪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天的狂欢,还不足以让孩子感觉到真正的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着≠陪伴,“用心”比时间更重要

比如,周末和孩子一起外出,你在旁边玩手机,而他则在旁边打着游戏,这些看似的“陪伴”对亲子感情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他玩游戏的时候,他的记忆中,只有那个和他一起玩耍的朋友,而你,在他的记忆中,并不是很重要。

你认为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长,但是他们和你并不亲密,问题就在于陪伴的时候缺乏沟通和互动。没有互动,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虚伪的陪伴只会浪费时间。

优质的陪伴,你的孩子会感受到

《陪着≠陪伴》中,有一段视频,父亲在玩手机,小孩在拼积木,小朋友将一块积木递给父亲,邀请父亲一同玩耍,父亲却不用心,将拼图搭建起来的小屋拆了。“爸爸,我要做你的手机。”“你只喜欢手机,不喜欢果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敷衍,会被小孩察觉;你的心思,他也能感觉得到。用心不是花费很多精力去做六一计划,而是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记在心里。

1、陪孩子睡觉

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后,你可以轻轻地搂着孩子,给他讲个故事,唱一首儿歌,聊一聊今天快乐的事情,和他说一声“晚安”。

这种爱意满满的举动,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却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理解自己,从而增强亲子感情,建立起牢固的亲子关系。

2、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与孩子交流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书中写道:

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亲子关系是否高质量的关键,关键是陪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和孩子互动,让孩子充分感到你在乎他、尊重他,让他对你产生信任感和依恋感。

与孩子相处不仅仅只是在他们的视线中,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们进行交流。如果你没有时间,那就去挤一挤,尽管你不能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一、两个钟头,但是你总会有一些零碎的时间。

比如:挑选食物时,可以搬一张凳子,让孩子在厨房里陪着一起挑选食物,并与他交谈。

如果孩子对食物感兴趣,还可以让他帮着挑选,即使食物被他搞砸了,他也会很开心,因为他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信任和鼓励。

做饭时,不用盯着锅,就可以跟孩子玩一玩;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给他讲一个小故事。

早晨轻轻的叫醒孩子,如果有空闲的话,可以聊聊天,玩一玩,然后和他说再见。

下班后,一进屋就大喊:“宝贝,妈妈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当孩子脆弱的时候,要多关心

孩子生病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妈妈的陪伴,这个时候心灵最脆弱,家长一定要多关心。

孩子小的时候粘人,觉得麻烦;等到孩子长大了,上学了,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说话都是通过社交软件,也许是因为没生活费,他们才会来找你;到了工作年龄,也就是逢年过节才能见到一次。

不要等到六一或者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才把手机放在一边,陪着孩子,人生中没有太多的时光,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陪着”上,还不如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孩子2个小时。